自主創新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深圳市委黨校行政學院的講話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軍
2005年11月23日
一、以有形產品換無形產品的貿易不可長期持續,
中國產品不能長期處于低利潤的一端
中國為什么要強調自主創新?主要由這樣兩個嚴峻的事實決定著的:即中國難以持續地和長久地以有形的實物資源交換發達國家無形的知識和技術資源。第二,在有形與無形產品的交換過程中,無形產品的利潤率大大高于有形產品。中國如果長期處在有形產品的生產階段,便在國際分工中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國民財富便很難有實質性地增加。
大家知道,中國目前已經被國際分工分配到一個初級工業品制造加工的生產地位,這種國家主要是給國際市場提供資源類和簡單的機械加工類產品。在與外國的貿易交往中,這類國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有形的實物資源來換取發達國家的知識和技術產品。而物質產品往往需要消耗本國實實在在的物質資源以及生態環境。如果中國長期陷入這樣一種國際分工角色,那么本國的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很快便會消耗殆盡。
最終世界將出現這樣一種局面:以知識換實物的發達國家將生活在清山綠水的環境中,而以實物換知識的國家最終將出現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發展難以持續。
因此,中國不能盲目地夸大國際分工的好處,任何一種制度和原理都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國際分工也是如此,既有優點,也有弊端。一旦某些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被國際分工定格到一個工業制造加工的位置,那么這個國家將長久地從事簡單的生產制造工作,既不能從國家貿易交換中獲得高利潤,也會因資源透支而導致不可持續發展。
當前的國際分工對中國已經產生了多大的影響,舉一個數字便可以看出,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目前都已達到10萬億美元以上的程度,但是,美國的年鋼鐵生產量從來沒有超過1.5億噸。而我們國家,目前的GDP以美元計算僅僅只有1.5萬億美元,而每年消耗的鋼鐵量已經超過了3億噸,至于煤炭、水泥、木材、銅、鋁等有色金屬的消耗量都已達到占世界總消耗量1/3的程度。
所以,中國今天的經濟模型是一個大量消耗基礎能源、實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模型。這種發展模式看來在短期內發展速度很快,但從長遠看,不僅難以為繼,并且隱藏著較大的危機。
二、中國是人口大國,應盡量以本國的人力資源和知識資源換取外國的自然資源
中國走上了這么一條道路,反思起來主要是與追求快速增長的發展思路有關。為了快速致富,為了追求以GDP為標志的政績,不少地方政府都采取了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方法。但是,中國在國際上拿得出手的可以交換的東西只有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于是,快速發展便成了快速的掠奪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并且,我們國家的資源和環境是有限的。今天消耗得越多,明天便會越快地出現資源枯竭和能源危機。
特別是,一種國際分工一旦形成,便可能使社會生活和勞動分工出現一定的固化現象,中國人便會習慣地長久地從事簡單的加工制造生產,知識生產便會成為發達國家的專利。這對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培養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中國成了物質產品的主要生產國,而不是人力資源的生產國。
目前,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當前世界主要的財富資源。發達國家的財富量主要以人力資源為標志。發展中國家由于缺乏人力資源不得不靠出口實物資源來交換知識產品。如果發展中國家長期被固化在物質生產的分工領域,那么,這個國家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將長期呈現薄弱現象。因此,改變被西方經濟學國際分工理論定格的命運已經實實在在地擺在中國人面前。中國應盡量快速轉換目前的這種發展模式和貿易模式,盡快地從以廉價勞動力貿易為主轉換成一定程度的用知識和技術換取外部的實物資源。
三、中國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需要哪些方面來配合?
我國政府提出自主創新這一發展口號具有深遠和重要的意義,并且有著豐富的內涵。概括起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和理解。
1,自主創新的人文內涵。要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首先需要有一套自主的人文體系來加以保障。如果一個國家在思想和精神上偏離了自主的意識,那將會出現盲目崇拜和空虛迷茫的社會現象。中國社會由于前些年極左思潮的耽誤,的確與世界先進拉開了很大距離。在貧困落后的局面當中,整個社會一度失去了自尊和自主,這一階段中國的表現就是拿來主義。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僅靠拿來主義是不夠的。
在今后這一歷史階段,中國要糾正早期一些盲目和迷信,端正心態和認識。例如,有人認為中國當前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全靠對外開放,全靠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這是中國付出了多大的物質代價才換來的!國外的技術、知識和資本到中國來決不是無償做奉獻的,是中國靠出口了排山倒海般的實物資源才換回來的。在這20多年里,中國的實物資源遭到了巨大的消耗,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整個經濟成就是建立在巨大的資源和環境成本之上的。如果僅看到了西方技術和資本的作用,忘記了本國資源的消耗,那就把功勞記錯地方了。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人要鑒別西方哪些是好的東西,哪些是有付作用的,不能全盤照搬,從精神面貌上要有一種民族精神,不服輸的精神。即使是落后,也不能丟掉人格尊嚴,也不能忘記表現自己的特色。
說到底,自主精神表現的是人民的一種精神面貌,是在發達國家面前做技術和知識的亡國奴?還是發奮圖強,搞出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產品,最終追上世界先進?一個偉大的民族,必然是一個有個性的民族。這個個性就尊嚴。如果今天在強調自主創新的時候,不從人文主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便使自主創新缺少了一種精神的因素。
2,自主創新的實質是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因此,中國要制定一個自主發展的戰略方針。
在發展過程中,當自己的力量不夠時,可以盡量借助外部的力量。但這種借助是有限度的,不能走到完全依賴全部力量的地步。不能走極端,不能從當年完全的獨立自主閉關鎖國,一下子走到完全依賴的程度。今天的中國,政府和企業都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如何借助外力?招商引資要達到什么程度?出賣產權要出賣到什么程度?外資參與要參與到什么程度?說到底,全球化要化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都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新問題,我們要有遠見,不要等到發現問題了再去糾正。
的確,從發展程度上看,中國今天與發達國家還拉著較大的差距。在知識、技術、資金和經驗方面,仍然處在一個饑渴的狀態,中國仍然需要加速與外部實現融合。但在這一場融合過程中,要防止失掉了自我,最后受控和受制于人。當今的經濟全球化,其實質是一場發達國家的財富兼并收購過程,中國今天要搞明白:要以一種什么狀態生活和生存?是在外人主宰下生活,還是獨立自主的生產和生活?
因此,自主創新的實質是將發展落在什么誰的力量基礎之上,是放在跨國公司的力量基礎之上,還是本民族企業的力量基礎之上?要分清內外力量的作用,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地位,把握好自主于開放的關系,從而制定出一個立足于自我的自主發展方針。
3,自主創新的思想制度保障----集體主義、個人主義、企業聯合合作、公有制和私有制,
目前,中國的宇宙飛船可以上天,但飛機卻上不天,汽車70%的品牌是外國品牌。這種現象不能不反映出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發展道路出現的問題。要想自主創新,首先要有制度和思想方面的保障,還要有組織的保障。那么,自主創新的制度保障是什么?是集體主義還是個人主義?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這個國家的經濟業態應該是什么樣子?
先來談組織保障。要搞自主創新,必須創造條件,象神舟太空飛船這樣的大項目,必須要靠大的組織單位來進行。象汽車和芯片一類產品也需要一定的組織規模。因此,中國的今后還要發揮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的作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要有集體主義精神和思想,必須要有團結協作和合作的思想。
當然,在發揮組織的作用的同時,還要發揮和調動個人的積極性,發揮小型企業和個人的作用。小的產品和個人可以力所能及的產品,可以放手發揚個人的研發精神,通過大批個體私營企業去創新發展。但對待那些大的科技攻關,要依靠大企業和國家的力量來集體攻關。
總之,中國要按自己的國情辦事,要適當地發揚集體主義的精神,不能從當年的極左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下子走向極端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沒有合作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中國企業的追趕便缺乏組織保障和思想保障。中國的企業要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于一身,既能讓每個員工自由的創新,又能發揮出團結合作的團隊力量。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要學會聯合與合作。
4,自主創新與國家宏觀經濟的關系----適當放棄GDP至上的目標
自主創新的發展戰略還需要整個國家的宏觀層面和宏觀政策來相配合。譬如,這個國家的消費模式,是一味進口,消費外國產品,還是盡量消費本國產品?國家在對外政策上采取哪些保護性的措施?如果不適當地保護本國市場,便不利于本國自主產品的發展和成長。在這方面,如果完全敞開大門,毫無節制地引進和進口外部產品,便會將本國的研發創新和產品窒息在襁褓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已經有很多這樣慘痛的經驗教訓了。飛機制造業就是一個例子。
當然,除了在進出口方面要適當的保護本國幼稚產業政策,還要耐得住性子,控制住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步伐。凡是自主創新發展的國家,其增長速度在一定階段都可能沒有那么快,都可能不能滿足某些長官的主觀意志。在這個時候,如果政府一味追求速度,便可能出現過分依賴外力,對本國經濟拔苗助長的現象。
總起來看,自主創新這一新的發展觀與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全體中國人民要耐得住性子,把握好自我,凝神靜氣,全神貫注地實現好這一重大的歷史轉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