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止一次看到過這張毛澤東在棗園窯洞中工作的照片,墻上一冊日歷、幾張地圖,桌上一個茶缸、一瓶墨水、幾支筆、幾本書,盡顯人民領袖的樸素風格。不過,你是否注意過,擺在日理萬機的中共中央主席桌上的,是什么書呢?
答案是:1938年第一次出版的《魯迅全集》。
毛澤東十分珍愛這套《魯迅全集》,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行軍、轉移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突發情況,毛澤東的許多書籍和用品都丟棄了,但是這套《魯迅全集》卻一直陪伴著他。同為20世紀中國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澤東對魯迅充滿了尊敬和敬仰之情,雖然緣慳一面,他卻多次表明:“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浙江紹興人
“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
毛澤東很早就讀過《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魯迅的作品,對魯迅的人格、思想、文學功績十分推崇。1934年1月,馮雪峰從上海回到瑞金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向毛澤東匯報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藝陣營的活動,毛澤東對馮雪峰講述的魯迅的事情尤其感興趣,他遺憾地說:“五四時期在北京,弄新文學的人我見過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周作人,就是沒有見過魯迅。”
馮雪峰在上海工作時也是中央和魯迅之間的聯絡員,對魯迅的情況比較了解,他特別詳細地介紹了魯迅的情況,告訴毛澤東魯迅讀過他的詩詞,認為他有“山大王”的氣概,這讓在上井岡山之前的演講中就說過要做革命的“山大王”的毛澤東非常開心。兩人談了許多有關魯迅本人以及作品的看法,馮雪峰提到臨時中央有人建議請魯迅到蘇區來主持教育工作,毛澤東嘆息道:“這些人真是一點也不了解魯迅!”馮雪峰還把魯迅不想離開上海,并謝絕到蘇聯去,認為在崗位上,總能打一槍兩槍的想法詳細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感慨地說:“這才是實際的魯迅!一個人遇到緊要關頭,敢于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堅決將艱巨的任務承擔下來,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最可貴的品格。我們民族幾千年來多次瀕臨危亡,終于能夠維持不墮,就因為人民有這樣的品格,這點在魯迅身上集中地體現出來。”
1933年9月13日,魯迅53歲生辰,與夫人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攝于上海
魯迅對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也十分佩服,身在上海的他一直十分關注紅軍和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消息。早前馮雪峰在擔任左聯文委書記時,魯迅就經常向他還有茅盾了解蘇區和毛澤東的情況。1936年3月紅軍東征勝利之后,魯迅還抱病和茅盾一起向黨中央和毛澤東發出賀信:“英勇的紅軍將領和士兵們,你們的勇敢的斗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國民眾期待你們更大的勝利,全國民眾正在努力奮斗,為你們的后盾,為你們的聲援!你們的每一步前進,將遇到熱烈的歡迎和擁護。”
1936年,馮雪峰重新被派往上海工作,其間就住在魯迅家中。魯迅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蘇區以及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他還委托馮雪峰把自己抱病編的瞿秋白《海上述林》以及購買的火腿送給毛澤東和周恩來。
油畫《在你們身上寄托著中國和人類的希望(魯迅致函紅軍勝利到達陜北)》
魯迅和中國共產黨融洽的關系引來了其他組織的關注。1936年,“托派”給魯迅寫信,攻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統一戰線以及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人。魯迅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駁斥:“你們的‘理論’確比毛澤東先生們高超得多,豈但得多,簡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無奈這高超又恰恰為日本侵略者所歡迎,則這高超仍不免要從天上掉下來,掉到地上最不干凈的地方去……我只要敬告你們一聲,你們的高超的理論,將不受中國大眾所歡迎,你們的所為有背于中國人現在為人的道德。”對于“毛澤東先生們”這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魯迅提及毛澤東見諸文字者不多,此信是他病中口授完成,更見其珍貴。
“我們紀念魯迅,就要學習魯迅的精神”
1936年10月,魯迅病逝。消息傳來,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聯名發表了《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致許廣平女士的唁電》《為追悼與紀念魯迅先生致中國國民黨委員會與南京國民黨政府電》。魯迅病逝時受中央委托主持治喪工作的馮雪峰1937年回延安匯報工作時,毛澤東還一再向他詢問魯迅逝世前后的情況,對魯迅的懷念之情可見一斑。
1936年10月22日,宋慶齡在魯迅追悼會上講話
1937年10月19日,陜北公學舉行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大會。毛澤東出席并發表了演講:“我們今天紀念魯迅先生,首先要認識魯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國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們紀念他,不僅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他是黨外的布爾什維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現了更年青的力量。他一貫地不屈不撓地與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作堅決的斗爭,在敵人壓迫他、摧殘他的惡劣的環境里,他忍受著,反抗著,正如陜北公學的同志們能夠在這樣壞的物質生活里勤謹地學習革命理論一樣,是充滿了艱苦斗爭的精神的。”
在這次演講中,毛澤東還概括了魯迅的三個特點:政治的遠見,斗爭精神,犧牲精神。他說:“綜合上述這幾個特點,形成了一種偉大的‘魯迅精神’。魯迅的一生就貫穿了這種精神。所以,他在文藝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隊伍中是一個很優秀的很老練的先鋒分子。我們紀念魯迅,就要學習魯迅的精神,把它帶到全國各地的抗戰隊伍中去,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毛澤東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閉幕會上發表講話
1949年7月,全國文聯代表大會在北平舉行。與會代表都得到了一枚毛澤東和魯迅的銅質雙人像章。像章上方有“1949”的字樣,下方為呈半圓形的“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中上方是一面飄卷的紅旗,有毛澤東和魯迅的肖像。這枚雙人像章直接反映了毛澤東尊敬、敬仰魯迅的感情,也是兩位偉人一段神交佳話的紀念。
“魯迅的心和我們是息息相通的”
毛澤東雖然很早就讀到過魯迅的作品,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到1938年中國第一次出版20卷本的《魯迅全集》之后,毛澤東才通過上海的中共秘密組織得到一套完整的魯迅著作,也就是我們在棗園窯洞那張照片上看到的《魯迅全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仍然時不時地再次閱讀這套《魯迅全集》。他首次訪問蘇聯時也隨身帶著幾本魯迅的著作,在外事活動的間隙抽空閱讀。有一次到了開飯時間毛澤東仍在讀魯迅的作品,工作人員輕聲催他吃飯,他邊看邊說:“還有一點,看完就吃。”一直到讀完才去吃飯。吃飯時還邊吃邊笑著對工作人員說:“我就愛魯迅的書,魯迅的心和我們是息息相通的。我在延安夜讀魯迅的書,常常忘了睡覺。”
1961年,毛澤東在江西翻閱《魯迅全集》
從毛澤東在《魯迅全集》書上批劃的情形來看,他閱讀魯迅的作品非常認真仔細,書中文字排印顛倒、錯字漏字的地方,他都一一進行了更正。后來新版的《魯迅全集》中有一部分修改就是根據毛澤東的更正進行的。直到毛澤東逝世時,他的床頭、床邊的桌子上、書架上,還擺放著一套大字本的《魯迅全集》,上面也作了許多圈點,有的封面上還寫明了“1975.8再閱”。
毛澤東不僅喜愛閱讀魯迅的著作,也經常在談話中提到魯迅的作品。毛澤東與斯諾談話時提到蔣介石否認統一戰線的事實,便以阿Q為例,說蔣介石是阿Q主義者,是看不到統一戰線存在的自欺欺人。在著名的《反對黨八股》中,針對當時文風不正的情況,毛澤東多次引用了魯迅的思想和說法:“黨八股也就是一種洋八股。這洋八股,魯迅早就反對過的。”“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還可以說是幼稚;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則不但是幼稚,簡直是無賴了。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毛澤東還十分喜愛魯迅的詩詞,平時有友人、訪客請他題字、題詞時,他也常書錄魯迅的詩句相贈。1958年,著名粵劇演員紅線女在武昌為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的代表演出,請毛澤東寫幾個字,毛澤東欣然寫下了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也是毛澤東認為“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的詩句。
毛澤東為紅線女題寫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毛澤東還在一次談話時提出應當學習魯迅的戰斗精神和方法:“魯迅戰斗方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統統接過來,抓住不放,一有機會就向射箭的人進攻。人家說他講話南腔北調,他就出《南腔北調集》。梁實秋說他背叛了舊社會,投降了無產階級,他就出《二心集》。人家說他的文章用花邊框起來,他就出《花邊文學》。《申報》的‘自由談’的編者受到國民黨的壓力,發牢騷說,《自由談》不要談政治,只準談風月,他就出了《準風月談》。國民黨罵他是墮落文人,他的筆名就用墮落文。他臨死時還說,別人死前要懺悔,寬恕自己的敵人,但他對自己的‘怨敵’,‘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毛澤東多次在談話和發言中提到“魯迅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論者”,稱贊“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還多次發出“學魯迅的榜樣”、“讀點魯迅”的號召。1940年初,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這樣評價魯迅:
“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短短5句話中用了4個“偉大”、9個“最”,在毛澤東對古今中外人物的評點中,是獨一無二的。
1963年,毛澤東與魯迅夫人許廣平在一起交談
毛澤東從未面見過魯迅,但他對魯迅的尊敬和熱愛卻體現在方方面面。他多次閱讀魯迅的作品,關心魯迅及其家人、弟子的有關情況,親筆為魯迅藝術學院(后更名為魯迅美術學院)題寫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校訓。1956年10月14日,魯迅墓遷葬于上海虹口公園,毛澤東莊重地為魯迅墓碑題寫了“魯迅先生之墓”,以表達自己的哀思和紀念。
毛澤東為魯迅墓碑題寫的“魯迅先生之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