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孫錫良|孫中山,辛亥革命,國民黨,共產黨

孫錫良 · 2024-10-10 · 來源:良評|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新形勢下,故意抬高孫中山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借此貶低毛主席,不承認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父;二是借他離間并搞亂中國共產黨黨內思想,樹國民黨的旗,虛化共產黨的道路,進而改變路的方向。

  前按:孫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國宣傳革命思想的領軍人物,他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巨大的,他對推翻封建王朝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某些人要把他置于新中國國父地位確有不妥,借他來貶低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更不可取。歷史人物已經成為靜態,但借歷史人物制造社會亂象正在成為動態,他們的目標就是瓦解現有體系,從小風向可看出外部對內部的離間和滲透已經極端嚴重。

  今天,我想全面深入地回顧一下與孫中山、辛亥革命、國民黨和共產黨相關的歷史事實,希望讀者能從清晰的歷史中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尤其是要清醒認識當前形勢,不要陷入意識形態盲區。

  本人希望自己的追憶完全脫離狹隘的政治爭議,更多站在歷史研究的角度看待諸多重大問題,多一點歷史沉思,完整、清晰、辯證、客觀地認識歷史巨人是一種責任(有關孫先生在日本期間一些有爭議的、不利于國家領土完整的活動暫不作介紹,仍需更多史料佐證,避免損害他的形象)。

  【辛亥革命前的革命】

  太平天國運動。在經歷滿人統治兩百余年以后,中國爆發了一場動搖滿清王朝的真正有特殊意義的革命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它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眾人皆知。但是,對這一運動的理解卻分歧很大,多數人還在套用歷史上一般意義的“起義”。在我看來,太平天國運動就是一次地動山搖的反滿革命運動,雖然它最后以失敗而告終,但它已經讓清朝的統治根基出現垮塌,腐敗的八旗集團已經嗅到了自己的末日將近。

  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公知眼中,“義和團”就是愚昧無知的代名詞,就是罪惡的代名詞。然而,在我眼里則完全相反,義和團運動即便有萬千過錯,終究會被其歷史推動作用所淡化,義和團運動是把滿清統治者推向死亡的最猛龍卷風,經過這次運動的顛覆,滿清王朝已經只剩下最后一絲氣息,置辦喪事已經是遲早的事情。大家只知道嘲笑義和團愚昧,并不知道“厲害”的日本軍人在太平洋戰爭中有多少更愚昧的戰場行為。

  革命黨人的十次起義。“同盟會”成立以后,黃興等人帶領一大批同盟會會員回國領導起義,自1906年春至1911中,共舉行了十次起義,其中比較有震動意義的起義有:萍瀏醴起義,防城起義,安慶起義,黃花崗起義,河口起義等。同盟會領導的十次起義,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沒有取得有全國影響的社會震動。

  川漢保路運動。近代中國,“賣路權”和“保路權”一直處于相互爭奪當中,清政府不惜一切地賣路權,而新興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則主張保路權,當廣東、湖南和湖北的路權經過人民努力爭回卻又被清政府出賣后,人民的怒火開始四處燃燒,清政府開始向人民亮出血腥的刺刀。1909年,清政府不但出賣了上述三省路權,還把川漢鐵路的路權也給賣了,這就促成了四川的保路運動,三千多人慢慢發展到十萬多人,即使是面對殺人魔頭趙爾豐,四川人民也沒有退縮,繼續同清軍作戰,9月25日,榮縣率先宣布獨立,建立革命政權。

  榮縣局部的“宣布獨立”開啟了近代中國新型革命的起點,是武昌革命的引導性革命,敢于獨立的思想啟發了中國革命者。“宣布獨立”也是作為辛亥革命成功的標志,它觸發了全國性的獨立潮,進而觸發了清王朝的崩潰。

  【辛亥革命】

  黎元洪的新軍。黎元洪,北洋學堂學生,后留日見習,甲午戰爭之后受到上層青睞,張之洞任兩湖總督后被帶往湖北任職,1904年,任護軍前鋒一、二、三、四營督帶,次年12月,湖北常備軍改編為兩鎮,黎任第二鎮第三協統領官兼護該鎮統制官,后隨鎮改編。1906年任陸軍暫編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領,兼管馬炮、工、輜各隊事務,率部參加彰德新軍秋操。武昌革命的絕大部分革命者均出自黎元洪部,一方面說明黎元洪雖然對革命活動管束很嚴,另一方面又說明他對革命者管束不力。

  武昌革命的主要組織。潛藏在新軍中的文學社和共進社。前者的主要負責人是蔣翊武、劉復基、李六如等人,后者的主要負責人是孫武等。這兩個社本身與同盟會無關,只是在革命前夕才與同盟會有所接觸和協調,譚人鳳是主要聯系人。由這兩個社為組織主體的武昌革命整體上講不能算是同盟會的革命。

  武昌革命的主要革命活動者。蔣翊武,劉復基,孫武,楊玉鵬,葉得勝,潘怡如,章裕昆,廖湘云,蔡大輔,詹大悲,單兆祥,等等。劉復基是起事的首席策劃人,在革命者中有“諸葛”之稱,蔣翊武和孫武是起事的主要領導者。劉復基后被捕犧牲,而孫武則投靠了袁世凱。武昌革命后,幾乎所有的首義革命功勛都未獲得權力,同盟會成員和軍閥頭子取得了革命果實。(官方通常都不宣傳這群“首義者”,故而知者甚少,于革命者不公道)

  辛亥革命過程。因眾人皆知,具體過程省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辛亥革命打響以后,黃興曾經短暫來武漢當過戰時總司令,正當漢陽戰況最紛亂最危急的時候,黃興辭去戰時總司令跑回上海。

  對辛亥革命的總結:

  辛亥革命是一次沒有核心領導組織和核心領導人的革命,它的成功帶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

  辛亥革命是一次被動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者自己不敢享受革命成果和不能享受革命成果的新奇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與同盟會相對無關(與中國國民黨更是沒有半點關系)卻讓同盟會最終獲利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與孫中山本人無關的革命,因為孫中山當時極力反對率先在兩湖地區革命,他要求革命的始發地必須為廣東地區。“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這樣的說法不符合歷史,既沒有尊重孫中山,更沒有尊重武昌革命的首義志士們。

  辛亥革命是一次極其偉大的革命,因為它推翻了帝制,不管它后面的曲折如何,改天換地的成果價值超越了清王朝歷史上所有的起義。

  歷史糾誤:一直以來,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把辛亥革命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資產階級政黨組織并領導的革命”,這與歷史完全不符,革命的主要活動者、組織者和革命隊伍與同盟會組織無關,全來自有革命思想的新兵和下級軍官,何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一說?即便譚人鳳和黃興后期曾參與領導,能把本次革命的組織領導權說成是他們嗎?

  辛亥革命既與同盟會無直接關系,又與孫中山無直接關系,與中國國民黨更無關系。為什么后來的一百多年,只要提到辛亥革命,就會把它與孫中山和中國國民黨聯系在一起呢?

  這就要涉及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動”對中國整個革命事業的重大影響。所以,下面的重點就放在孫中山的革命一生上面。

  【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溯源】

  啟蒙教育。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在香山縣(后改為中山縣)出生,名文,字帝象。父親孫成,靠務農、當小販或在澳門打工維持家計,哥哥孫眉到夏威夷探險創業成功。孫中山在村里只受了啟蒙,由于家境不好,啟蒙教育實際上很有限,這就導致他的國學修養終生欠缺。

  系統教育。1880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在夏威夷正式接受西式系統教育。1884年,孫中山接受美國公理會教士喜嘉理牧師洗禮,成為一名基督教徒。

  1885年,孫中山回香港在皇仁書院讀書兩年,未獲畢業文憑,后考慮選擇陸軍或海軍職業。1886年,喜嘉理介紹他進入廣州博濟醫校就讀,在此期間,他結識了人生中第一個象他一樣具有強烈政治熱情的朋友鄭士良,通過鄭,他初步了解到中國社會的反滿情緒。

  1887年,孫中山轉入到香港由何啟創辦的西醫書院,并呆到1892年,何啟博士,是孫中山所接觸到的第一個企圖按西方模式改造中國的第一人,對孫中山影響很大。在香港期間,孫中山開始對政治更加感興趣,他繼承了太平天國的反滿傳統,懂得了很多“會黨”知識,他還認識了更多重要的朋友:陳少白,楊衡齡,陸浩東等。受何啟博士的影響,此時的孫中山,更多尋求改良主義。

  上書失敗。1889年,李鴻章成為西醫學校的贊助者,這給了孫中山很大的希望,他寫信給李的下屬鄭藻如,強調改良主義的主題。孫中山認識的第二個清代著名人物是鄭觀應,后經常想辦法努力接觸鄭。1892年,孫中山因醫學執照不被港英當局承認,不得不尋求更多改變,經濟上也遇到困難。他開始同尤列、陳少白、鄭士良和陸浩東組織討論小組,首次提出建立“興中會”的設想。1893年底至1894年初,孫中山讓陳少白代為管理藥店,自己靜心寫了一篇極長的《上李鴻章書》手稿,陳少白代為作了小修改。1894年初,孫中山前往上海,請求鄭觀應幫忙介紹認識王韜,王韜把孫中山介紹給他的好友羅豐祿,羅是李鴻章的幕僚,這使得孫中山有見到李鴻章的可能性。1894年的中國,中日關系惡化很快,戰爭一觸即發,孫中山趕往天津,始終沒有等到李鴻章的接見,這使他大失所望,改良的思想逐漸消退,革命的思想逐步加強。自此以后,孫中山開始由求助上層轉向下層社會,尋求會黨合作成為他的方向之一。

  興中會成立。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成立了他期望的組織——興中會。幾個月過去,也只吸收二十多名會員。何寬、李蔭南、李昌等是首批會員。興中會最早的章程共有九款,主要講中國秩序問題,章程規定,會員以“振興中華”為宗旨。后來的入會儀式宣誓詞定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這里要指出的是:孫中山此時還傾向于“合眾政府”,而不是“民國”,孫中山直到1903年才開始使用“民國”一詞。1894年,興中會香港總部成立,重要人物楊衢云加入,他在興中會中是孫中山權力的最有力競爭者,也是一位歐化的革命者。興中會反政府反滿的調子越來越明顯。但它還不是一個著眼長遠的組織,只能算一個臨時性的密謀集團。1895年,陸浩東第一次設計出“青天白日旗”。

  廣州起義。1895年,興中會以“農學會”為掩護,試圖舉行廣州起義,主要的領導者不是孫中山,而是楊衢云,他們甚至在起義前還涉及到未來中國大總統的安排和選舉,初選中,孫中山當選,但楊衢云提出挑戰,鄭士良曾想過要把楊殺掉,陳少白勸和,并建議孫中山暫時放權給楊,孫中山為團結計,聽取了陳少白的意見,廣州起義實際領導權在楊手上。

  所有的密謀者幾乎都在謀求洋人的協助,并堅信中國的民族主義必須是依附洋人的民族主義,否則革命不能成功,而西方人士當時都普遍認為中華民族是天然缺乏高貴的民族。

  當時的兩廣總督譚鐘麟起初并不相信孫中山等人真敢起義,他認為孫中山不過是個無害的“瘋子”,不敢造反。但后來告密者把起義計劃告知他以后,他用1500名士兵干凈利落地將準備起義者驅趕或加害,此時的興中會甚至連武器都沒運到廣州。

  廣州起義,還沒開始,便告結束。孫中山逃跑,從此就只能從事革命事業,官方懸賞銀為一千元,這一懸賞,更進一步抬高了孫中山的威望和身價。本來低賤的出身,因官方的重賞而讓他成為各路關注的重點人物。

  倫敦蒙難。1895年,孫中山為避難遠赴英國,在英國,受到清政府駐英使館的跟蹤抓捕,有過短期的“倫敦蒙難”經歷。逃英期間,孫中山在英國讀了不少書籍,以彌補自己知識的不足,這其中包含很多共產主義的書籍。

  東京合作。1896年,陳少白在東京會見了日本浪人宮崎寅藏,這是一個泛亞主義浪人,在接受日本著名的自由主義政治家犬養毅的委托尋找中國的革命派,1897年,孫中山到達川崎以后,接管同日本人的聯系事宜,宮崎寅藏實現了與孫中山的會面,在孫中山把泛亞的反帝國主義情緒添進到他的反滿主義后,宮崎寅藏接受了孫中山。日本人的“泛亞團結”也更加誘惑孫中山,孫中山愿意接受日本人為同盟者,盡管日本剛占領中國臺灣不久。

  孫中山還進一步闡述:日本是中國的天然同盟者,有著共同的東亞文化,有著同樣受西方欺凌的歷史,即使日本也伙同歐洲侵略中國,也不過是由西方先例誘導而產生的暫時錯誤。此時的孫中山已經獲得貴族犬養毅的資助,孫中山因此遍訪了東京重要政治派系,極端民族主義者頭山滿、平岡浩太郎、大隈重信等都屈尊接見他。其中,頭山滿和平岡浩太郎都是玄洋社的領袖,這個玄洋社是軍國主義鼓吹者的右翼團體,是侵華急先鋒。

  革命派與保皇派的首次接觸。1895年,唯一同“康圣人”有過直接接觸的革命派人士是陳少白,因為康拒絕會見孫中山,康認為孫中山對中國儒家學說一竅不通,保護儒教如同保護皇帝一樣的康儒對孫中山恨之入骨。在這一時期,保皇派的聲勢在日美等國都遠高于革命派。

  日本人宮崎試圖調解中國海外革命派和改良派,但最終未成功。

  1899年,興中會的楊衢云徹底將領導權全部還給了孫中山,孫中山在興中會和會黨當中成為最有影響的革命者。不過,此時的革命派力量仍然十分弱小,與康梁的改良派相比差距甚遠,興中會總人數都不超過一百人。

  1900年,康有為已經以“流亡政府總理”自居,孫中山的興中會在籌款方面被康梁壓制得很厲害,連孫中山的哥哥孫眉都是保皇會的捐款人。此時的孫中山有一個非常天真的想法:勸說李鴻章領導兩廣獨立,實現與革命派的聯合。老奸巨滑的李鴻章豈是孫中山所能誘導。

  為了獲得英、日等外國人的支持,孫中山甚至承諾革命成功以后,不加限制地對外國工商業者開放中國門戶,繼續放棄中國的海關自治,繼續允許外國傳教士興建教堂,這些想法基本是受何啟的影響。

  惠州起義。這是興中會的第二次革命設想,孫中山剛開始支持這次起義,但后來又要求放棄起義,不過,鄭士良已經準備就緒,不想放棄起義,獨自帶領人馬開打,孫中山不得不轉為支持,但孫中山對行軍路線又產生不同意見,對起義進程影響很大。客觀地講,鄭士良帶兵打得很不錯,由幾百人擴大到一萬多人,本來孫中山希望日本人能介入支援,但日本人選擇了不介入,起義最后歸于失敗,鄭士良逃到香港。至此,由興中會獨立主導的兩次革命均告失敗,第一次起義未打出一槍一彈。1900年下半年,孫中山的三個最有力合作者鄭士良、楊衢云和史堅如全部去世,讓孫中山感受到人生的巨大挫折。

  民族主義。1900年,中國留日學生只有100多人,到了1906年就超過15000多人,孫中山的革命派和康梁的改良派都紛紛接觸留學生,爭取各自的支持力量。在這一時期,孫中山正式提出“民族主義”的口號。因為康梁的誤導,很多留學生剛開始都認為孫中山是不識中國字的“江湖大盜”,是不學無術的“土匪”。孫中山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在興中會成員的不斷努力下,逐步改變了自己在留學生中的印象,興中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孫中山決定用新的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由于擔心很多人不理解“平均地權”的含義引起誤會,并沒有把它寫進新的誓詞中。

  三民主義。1903年,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思想中已經初現,1904年就基本確定,但仍然沒有公布。1904年12月,由黃興領導的以湘籍人士為主的組織“華興會”成立,楊守仁,陳天華,鄒容、劉揆一,馬福益等重要成員均水平很高,反滿主義也是華興會的主要思想。華興會自成立起,成員就比興中會更為興旺。長江流域的很多人都加入了進來,革命聲勢比興中會更為浩大。但華興會的前幾次起義也都均告失敗,黃興逃往日本。

  同盟會成立。1905年初,孫中山第一次提出“五權憲法”,隨后他前往歐洲,并進行了多次演講,取得了巨大成功,突破了以往依靠廣東人捧場的慣例,這一次,留歐的其它省籍人士也承認了他的領導力,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擔任主要角色的幸福。

  孫中山在提出“五權憲法”之后,還構建了自己的社會主義綱領,以土地權改革為基礎。

  宮崎等人為孫中山返回日本鋪平了道路,宮崎讓孫中山首先見黃興,結果兩人很快建立密切關系,后來孫中山又見了黃興的副手宋教仁和陳天華,雙方討論興中會與華興會的合并,剛開始,領導權的問題有過短暫爭論,很快統一認識以孫中山為領導,盡管華興會的成員比興中會多很多。最后,還開了一個有全國各省留學生代表參加的大會(甘肅當時沒有留日學生),“同盟會”正式成立(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的組合)。宮崎、內田良平和末永節等日本人參加了這次大會,以表明日本人對孫中山的強力支持。

  同盟會成立以后,孫中山當選為“總理”,有三百多人當場宣誓入會。自此以后,原來反對孫中山的許多人都走到了同盟會這邊,這三百多人的很大一部分陸續回國宣傳“孫、黃”的革命思想,中國革命的形勢突飛猛進,孫中山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可以這樣講: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孫中山的革命歷程才真正開始,標志著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具有全國性影響,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他被推上歷史最高位置。黃興等人既是孫中山的合作者,也是孫中山成功的最大貢獻者。

  【孫中山的大同世界觀】

  孫中山,既是一位資產階級思想者,又一位社會主義思想者,還是一位共產主義思想者,他一直生活在“現實世界”和“大同世界”之間,他的理想主義占比略高于其現實主義占比,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就是兩個世界相互跳躍的思想。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這一天,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身份向全國以布告的形式發表宣言書,宣言書中提到:使中國見重于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于大同。這是他首次向中國人發表他的“大同思想”。

  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孫中山先生極為憂慮,對自己的“大同思想”也表示悲觀。1918年底,世界大戰形勢大變,既將轉入和平談判,孫中山再次寫道:歐戰終息,強權盡滅,…….目下世界各國將尊崇正義,永久和平將至,……..世界人民咸信大同之世將不久矣!

  在追尋“大同世界”的內涵時,孫中山又言:民生主義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即大同主義。岌岌提倡馬克思之學說,平均分配求公正之解決。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物質文明之標的,非私人之利益,乃公共之利益,重在“互助”,而非競爭。

  孫中山為了實現世界大同的目標,他反對用革命的形式制造戰爭,這與他用革命形式推翻清王朝的理念是互斥的,反映了孫中山在實現局部理想和世界理想之間的嚴重沖突。

  1924年以后,孫中山又開始批評馬克思主義學說,尤其是反對階級斗爭學說,以獲得資產階級革命者的支持,很明顯,孫中山的思想被形勢逼迫自由后退,在多次演講中都表現出與之前的思想自相矛盾之處。所謂的“資本主義國有制”即孫中山所說的國家社會主義或集體社會主義。

  同年,孫中山公開倡議成立由中國、日本、越南、緬甸、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國參加的“聯邦”,以“富強亞洲”抵抗歐洲侵略,又派李烈鈞前往日本宣傳“亞洲大同盟”,與日本的“亞洲共榮”一脈相承。再后來,孫中山也曾感嘆:我們革命失敗全是日本搗鬼所至,日本只知步武歐洲之侵略手段,致失亞洲全境之人心。

  孫中山先生畢竟追求的“世界大同”和“亞洲聯邦”都沒有實現,都是帶有強烈個人理想主義的產物,并不是基于他對世界發展的深刻認識,在“一戰”前夕,他深信“大同世界”將很快實現,“一戰”爆發,他又斷言“大同無望”,“一戰”剛結束,他又再斷言30年內人類將實現“大同”。對于孫中山的“大同世界觀”,從人類遠期追求看有一定普遍意義,但從世界發展的現實進程看,他的觀念脫離了時代,也脫離了世界。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

  評價孫中山,離不開評價他的革命思想和建設思想,“三民主義”就是孫中山兩種思想的集大成者,三民主義也稱為“三大革命”,民族主義為民族革命,民權主義為政治革命,民生主義為社會革命。

  1900年,孫中山為了區別于康梁的保皇運動,第一次提出“民族主義”的口號,這一時期的民族主義很大程度上是大漢族主義,即以反滿為核心的革命主義,它不是基于中華民族大集體的帶有廣泛意義的民族主義。

  1903年,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逐步成型,但一直未整體性表達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它還是局限于孫中山的短時期想法,并沒有賦予其深刻的內涵,更沒有實現這一主義的具體設想。

  民族主義。孫中山的早期民族主義毫無疑的是以“反滿”為主,所謂“中山自創立民族主義始就帶有反侵略、反壓迫”的說法完全是牽強附會,因為孫中山從來都沒有放棄依賴洋人的思想,即使在辛亥革命前夕,他仍然把中國革命的希望寄托在英、日、美等侵略者身上。

  “五族共和”很難說是孫中山首提,他開始是懷疑的,后來又附和,再到后來又批判,從來沒有一個定型的觀點。

  孫中山后期的民族主義有所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更多地主張反對世界帝國主義和侵華走狗,尊重平等待我之民族;二是主張以民族聯合實現民族大解放和國家獨立。大亞洲主義整體講應該不屬于他的民族主義范疇,更多表現為地域概念,雖然孫中山多次提到過“東亞民族的共同性”,但并不表明他認為亞洲可以實現民族融合。

  民權主義。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也是孫中山畢身追求的目標之一,從受教育的背景來看,“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更多來源于西方民主主義”的說法很有根據,平等、自由、博愛是民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孫中山的民權主義理想很多源于太平天國革命中所表現出來的戰斗傳統,稍顯附會。民權主義的基本內涵應該可以這樣表述: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揭露帝制腐朽,建立民主共和體制。這與孫中山堅拒君主立憲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民權主義在后期也有一些新變化,更多地強調徹底革命建立真共和的必要性,更多地強調共和憲法必須是多數人所有而非少數人私有,更多地強調工農勞動群眾的地位。

  孫中山以民權主義為中心,著力進行政體構架,他的“民主政治”大體可以分為:革命程序論,政黨和政黨政治論,權能區分論,地方自治論,全民政治論和五權憲法論。事實上,孫中山對這些問題都沒有來得及進行深刻全面地完善發展和應用。我所理解的孫中山民權主義的理論基石是:自由觀和平等觀。

  民生主義。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一生中思想變化最多的理論,他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的這一理論進行固化,雖然它對此問題論述得最多。

  早期的孫中山就有了“平均地權”的想法,但因為要照顧資產階級人士的感覺,他把這一點多次含而不發,所以,在同盟會的早期誓詞中就沒有把“平均地權”放進去。應該說,從出身立場看,孫中山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是很明顯的,土地國有制的思想也是比較濃厚的。

  1920年的時候,孫中山把民生主義還等同于社會主義,他在一次演講中曾提到: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孫中山全集》第8卷第458頁)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又是德國俾斯麥式的國家社會主義,也即“集產社會主義”。(《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323頁)

  孫中山的民生主義還可以表述為蘇聯的新經濟政策,也即蘇式社會主義。他言道:中國革命之目的與俄國相同,俄國革命道路也即中國革命道路,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即中國的民生主義政策。(《孫中山全集》第11卷第365頁)孫中山的民生主義還可以解讀為戰時國家資本主義。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呼吁:用外國資本主義促成中國之社會主義,調和此人類進化之經濟能力,使兩種經濟相互作用,促進人類世界和平文明。(《孫中山全集》第6卷第398頁)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具有多維性,這反映了孫中山的思想在不同時期表現為多維性,反映出歷史條件對個人認識的限制作用,從一個完全封閉的封建國家中掙脫出來的革命先驅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形態做出科學判斷和科學發展。“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的重大理論結晶,對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意義不同凡享。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后期國民黨

  這個結論成立嗎?成立。

  在闡述理由之前,有兩個前提要搞清楚:一是國民黨的主體定位,一是共產黨的主體定位。這里的國民黨是指“中國國民黨”,不是1912年成立的那個“國民黨”。這里的共產黨是指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把這兩個主體交待清楚以后,下面的論述才能指向明確并且有說服力。

  辛亥革命,是推翻中國帝制的終結性革命,這沒有爭議。但辛亥革命與前面的國民黨無關,與后面成立的中國國民黨更無關。辛亥革命可以認為與同盟會有關,因為組織參與并發動革命的那批志士受同盟會影響很大,雖然他們當中幾乎沒有正式的同盟會會員,后期同盟會人士的加入只能看成是同盟會革命思想在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思想,就沒有旗幟,沒有旗幟,革命就沒有后繼。質言之,辛亥革命不是國民黨的革命,也不是孫中山的革命,革命思想可以認為是孫中山、黃興等人的思想。

  在1912年至1924年的12年間,北洋軍閥統治者到底讓國民黨活得怎么樣?孫中山等人又是如何悲憤地東躲西逃?然后又是怎樣依靠南方軍閥茍且延續個人的革命生涯?最后又是靠誰的幫助讓中國國民黨重新建軍建黨?把這一時段的歷史考察清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國民黨”的道理也就清晰了。

  1912年,為了爭取臨時國會主導權,宋教仁組織成立了國民黨,這是同盟會人士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第一次帶有組織性的表現,孫中山因而成了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23日。孫中山兌現承諾,辭去臨時大總統,推薦袁世凱為臨時總統,孫附加給袁的三大條件,袁無一件落實。

  1913年3月20日。國民黨重要核心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凱統治集團的劊子手殺害。宋被害,孫中山主張武力解決,但孫中山此時被黨內視為理想家,意見不被接受,黃興被看成是實行家,黃主張走法律路線解決,最后不了了之。

  1913年4月7日。袁世凱指責國民黨為亂黨暴民,開始打擊國民黨,孫中山再次主張討伐袁,但黨內穩健派主張在國會中進行合法斗爭。北洋軍閥制造成一種趨勢:即便國民黨不抵抗,也要讓其繼續存在變成不可能。

  1913年7月23日。袁政府發布命令捉拿黃興,銷去孫中山籌辦全國鐵路之全權。香港下令永遠禁止孫中山、黃興入境。國民黨軍事基礎至9月20日全部被北洋軍閥打垮,孫、黃等人重新到日本過流亡生活。

  1914年7月,留日國民黨黨員再次發生分裂,孫中山與黃興各走各路,孫中山主導左翼并主張抗袁,孫中山的左翼也稱“東洋派”。黃興主導右翼并遠走美國并反對抗袁。此時國民黨已經是中華革命黨

  1915年,中華革命黨左翼和右翼均主張抗袁,并將討伐方式由暗殺改為武裝組織反袁。依靠的力量是南方軍閥和西南軍閥。

  1916年8月。段內閣認為,國民黨不但從政治上早已經分解,軍事上也只有幾個小據點,國民黨早已經是歷史名稱。10月31日,黃興病逝。

  1917年。孫中山再次揭起“護法”旗幟,決定推行武統政策。政治暗殺和武裝組織同時進行,但武裝仍依賴軍閥。8月30日,南方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但陸榮廷、唐繼堯、陳炳琨、李耀漢等軍閥都拒絕參加就職典禮,恃兵不敬。

  1917年9月23日。軍閥政府總統馮國璋宣布通緝孫中山。

  1917年11月15日。南方桂系與孫中山進行斗爭,廣東和云南軍閥分化,孫中山命令炮擊觀音山。12月,孫中山對桂系兩面派手法忍無可忍,決定硬拼,國民黨元老進行調停,孫中山提出五個條件,莫榮新不接受任何一條。孫中山無奈召集各界人士做說明:大家既然不承認北方政府,又不承認軍政府,那中國不就成了無政府的國家?孫中山又悲憤地講:“我必須建一支自己的軍隊北上,寧可在外面討飯,決不回廣東來!”

  1918年5月。滇桂兩系決定用岑春煊取代孫中山,孫中山辭去大元帥,在辭職電中,孫中山斥責滇桂兩系:“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1921年1月3日。孫中山迎接軍閥唐繼堯到廣州,此時的孫中山已經同陳炯明勢如水火。4月7日,南方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統。北洋軍閥聯名譴責孫中山破壞統一。

  1922年。孫中山與陳炯明關系進一步惡化,孫中山撤銷陳的廣東總司令職務,又害怕陳造反,孫到桂林組織北伐軍。孫中山利用唐繼堯等取道江西北伐。后唐繼堯與陳炯明聯系倒戈,孫中山只得通電譴責。

  19922年6月。孫中山發布宣言,對北方恢復法統表示嘉慰,黎元洪宣布撤銷對孫中山的通緝令,并假意邀請孫中山北上討論大計。陳炯明圍攻廣東的總統府,逼孫中山下野,孫中山再次被迫赴滬。8月,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簽訂《孫文——越飛》宣言,從此以后,孫中山開始不斷尋求蘇聯的支持,并且得到蘇聯的暗中回應。

  1923年2月21日。孫中山再次回到廣州,在滇軍讓出來的試驗場宣布就任大元帥。放棄護法旗幟,以滇軍為主成立討賊軍,首先目標是討伐陳炯明。6月,孫中山開始得到蘇聯共產黨實際援助和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支持,他第一次敢于向英國政府發出強硬態度,最終取得了廣州部分關稅權,不再伸手向軍閥求助。

  1924年1月,孫中山決定成立“中華建國政府”,后改為“國民政府”。十月,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幫助下,孫中山決定改組國民黨,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月20日,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之前,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月27日,籌辦黃埔軍校,由蘇聯派軍事教官和提供武器,組織和訓練取法蘇聯,政治教導由周恩來負責,葉劍英、惲代英、聶榮臻等人參與,毛澤東負責宣傳及發動工農。黃埔軍校地成立,為之后的北伐做了軍事及組織上的準備,尤其是軍事指揮人才的準備,一舉完成了孫中山幾十年來的夙愿,他終于有了自己的槍桿子,不再依賴軍閥,不再被軍閥玩弄于股掌之上。

  至此,大家可以看到,國民黨由生到死再到生的過程,在長達十二年的時間里,孫中山試圖續命自己的革命組織,除了偶爾向社會表達些許政治存在,基本上處于銷聲匿跡狀態,直到孫最終以革命家的遠見接納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以后才迎來新轉折,因此才有了中國國民黨自己的正規軍。

  共產黨改造國民黨所起作用的最好說明還要看1926年及1927年的內戰口號,這兩年軍閥政府宣布討伐國民黨軍隊的口號是“消滅赤匪”,不是消滅國民黨軍隊。

  仔細地分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我們不難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國民黨在1912年至1924年期間,基本上處于滅亡或者說基本滅亡狀態;

  2、孫中山成為國民黨堅持革命的唯一堅定領軍人物,無奈一直無軍可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各路軍閥,結果一次次被軍閥玩弄;

  3、軍閥們經常拉攏孫中山,并不是因為愿意幫助孫中山,更不是跟著孫中山建黨建軍,而是利用孫中山在“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北洋軍閥雖然篡奪了權,但“中華民國”這塊牌沒扔掉。只有在南北軍閥對立時,孫中山才是利用對象,一旦南北妥協,孫中山就成了絆腳石,會被很快踢開;

  4、國民黨始終都是一個不團結的政黨,始終都不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黨,靠自己竟開不成全國性代表大會,因而注定不是一個決定國家命運的政黨;

  5、孫中山接受兩大共產黨之后,也就決定了他一生的革命理想有成功可能,因為在中共和蘇共幫助下,才有了姓孫的軍隊,不再靠陳家軍、唐家軍、李家軍、張家軍等。

  有孫中山的建軍成功,才有后面國民黨北伐的成功,而孫中山的成功又得益于共產黨,因而,可以認為,沒有共產黨(蘇共和中共),就沒有后期的中國國民黨。

  我個人對孫中山先生的綜合認識:

  1、孫中山是一位偉大的革命思想者和革命先行者;

  2、孫中山是一位能力突出又有時代局限性的革命實踐者和革命領導者,但他的一生沒有成功的革命實踐,辛亥革命既不是他作出的指示,更不是他親自領導,他根本不知情;

  3、孫中山是一位融貫中西的政治鼓動家,但又不是成熟的政治家;

  4、孫中山是一位超越現實的宏觀理想主義者,但他在現實中從未成功推進過自己的某一種理想;

  5、孫中山是一位將畢身心血奉獻給祖國的偉大愛國者或者說偉大民族復興倡導者。

  6、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國父,并且是國民黨承認的國父,軍閥時期的民國并不公認他是國父,他更不是新中國的國父。

  7、新形勢下,故意抬高孫中山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借此貶低毛主席,不承認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父;二是借他離間并搞亂中國共產黨黨內思想,樹國民黨的旗,虛化共產黨的道路,進而改變路的方向。

  8、現實中,有些人的思想已經接近淪陷,國若有難,它們將是最危險的內部決堤堤段,所謂蟻穴,實乃人穴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莫言參加一個招待會,瞧將羊鳴精神激動的!至于嗎?
  2. 歐洲金靴|哦~原來您是在為張國燾開超市啊......
  3. 真正的紅軍,是什么樣的?
  4. 【黑神話:悟空】解讀||何為天命,何以天命?真正的故事,幕后的黑手!
  5. 以色列要推遲報復伊朗?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
  6. 馬達時:五星出東方
  7. 以色列七線出擊擴大中東沖突,山姆大叔會直接參戰嗎?
  8. 張志坤:不知臺灣當局怎樣紀念“飛虎隊”
  9. 靳建疆: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正確方向
  10. 歷史上八次反毛的代價!
  1. 郭建波| 關于七二○事件的歷史考察
  2. 歐洲金靴|“他們也會變質,可能搞資本主義復辟…”
  3. 毛主席銅像廣場驚現特殊花籃:“楊子榮”童祥苓狂懟公知為偉人晚年辯護!
  4. 張志坤|對中國滲透安插到什么程度,美西方似乎很自信
  5. 是誰在庸俗化長征?
  6. 歐洲金靴|咪蒙解構長征,這是一種歷史的規律而已
  7. 郭建波|為資本張目,還是為人民吶喊? 評點華生的文章《為什么歷史上的均貧富總是造成普遍貧困》
  8. “要公平”錯了嗎?
  9. 莫言參加一個招待會,瞧將羊鳴精神激動的!至于嗎?
  10. 林之辛:《辭海》里翻起的黑浪,觸目驚心
  1. 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紀念日,我被攔在毛主席紀念堂外
  2. 股市新政再次撕下偽經濟學的畫皮
  3. 郝貴生:為什么要刪除毛主席重要文章中的第五點內容?
  4. 秦明|宋彬彬去世,卞仲耘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于天下
  5. 6件大事件,驗證了一個事實,九月能否發生重大變化?
  6. 如此治理,不危險嗎?
  7. 烏有之鄉招募專兼職和業余志愿者公告
  8. 如果毛岸英沒有犧牲,他會被安排“接班”嗎?
  9. 農民要牢記1984年
  10. 許家印現身深圳,有什么玄機?
  1. 毛主席銅像廣場驚現特殊花籃:“楊子榮”童祥苓狂懟公知為偉人晚年辯護!
  2. 潤英港女在英國被暴打!求錘得錘,無怨無悔
  3. 毛主席銅像廣場驚現特殊花籃:“楊子榮”童祥苓狂懟公知為偉人晚年辯護!
  4. 張志坤|對中國滲透安插到什么程度,美西方似乎很自信
  5. 【故事系列】百歲衣
  6. 林之辛:《辭海》里翻起的黑浪,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