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件小襖還得從清朝末年說起。1861年,在現在安徽省舒城縣的一個小山坡上,有一個名叫徐老三的雇農,替地主做短工,一年苦到頭,掙來的錢還養不活一家三口。女兒鳳英19歲時要出嫁了,家里窮得什么都沒有。徐老三翻山越嶺,砍了幾天柴,賣了錢,買來點棉花,徐大媽連夜紡織,總算給女兒做了件陪嫁衣--棉背心。
鳳英結婚后,還是沒能逃脫地主階級的這根罪惡鎖鏈。夫妻倆租種了地主的田,起五更睡半夜地忙,到頭來田租雜稅一交,還是糊不住口,哪里還談得上做衣服呢?所以鳳英對這件棉背心非常愛惜,生怕穿破了。每當她穿著這件衣服時,就想起父母悲慘的一生。鳳英47歲時,她的大女兒愛蘭出嫁了。她拿出這件棉背心說:“娘沒什么陪你,就把這件小褡子拿去吧。記住,這是你外婆陪我的嫁衣。”愛蘭的丈夫姓何,也是幫工出身。結婚第二天,她就隨著丈夫到地主劉麻子家幫工。夫妻倆住在牛棚里,孩子一個一個地出世,怎么能養得起呢?愛蘭把大女兒送給人家當童養媳了,她沒有把這件棉背心給女兒帶走,家里還剩下的一女四男都是赤腳露腚著呢。后來她就把這件棉背心接了兩個袖子給二女兒穿。從這時起,“小搭子”才變成了小襖子。這件小襖子二女兒穿過給大兒子穿,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最后輪到老四穿。一件襖子,穿了幾十年,娘兒幾個都穿過了。
1939年冬天,一連下了幾天大雪。鄰居王道勝家斷糧又缺衣,一家老少五口人,苦惱地對著墻發愁,小孩子吵要吃的。何家大哥知道了,把僅有的三升米分了一半給王家,還把這件破棉襖一起送了來。王家不肯收,何大哥硬塞下來。王道勝手捧小襖,再看看縮在大人懷里的三個孩子,不由得鼻子一酸,淚水刷刷地流了下來。
1940年的秋天,日本鬼子占領了舒城,常常下鄉殺人搶劫。王家大女兒玉貞就穿著這件破小襖跟著母親跑反。這件小襖,白天件隨著主人奔走深山密林,晚上就幫助主人抵御寒風。
一天夜里土匪來搶劫,一腳把門踢開,拉過王道勝就打,追問東西放到哪里去了,窮人家哪有什么好東西呢?土匪們看見一件卷著的破小襖,以為里面藏著什么東西,用槍一挑,什么也沒有,就是一件魚網一樣的爛棉祆,土匪們氣得一甩,罵了幾句走了。
王道勝被土匪打殘廢了,王大媽只得帶孩子去討飯。有一天,大兒子穿著這件破棉襖討到地主家門口,地主不給,院子里還竄出一條大黑狗,咬破孩子的腿,還撕破了爛棉襖,回家后,母子抱著大哭了一場。
1945年,王大媽生下了最后一個孩子-小林子。家中困難,只好從孩子身上脫下這件開了花的小襖把林子包起來,每年十冬臘月,林子就靠這件小襖過日子。
何、王二家解放后都翻了身。解放前,王大媽家六口人只一床破被,沒有帳子;四個孩子沒有一條棉褲,一年到頭沒穿過鞋,哪里還談得上讀書呢!解放后,王家穿的不用說,有四床被,三頂帳子,熱水瓶、膠鞋樣樣齊全,還蓋了兩間新房。這件小襖已經爛得看不上眼了,但大媽總是比一件新祆子更珍貴地收藏它。她說:“這是我們何、王兩家的傳家寶。” 次年,大媽給林子做了件小襖,穿上身時,大媽把兒子媳婦都叫到跟前,又拿出這件百歲衣,含著熱淚對林子說:“你從小沒有衣服穿,用它包了一年多。別看它爛,救了不少人的命!你們現在穿了一件件新棉襖,可千萬不能忘記過去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