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人干什么 ——試論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實踐論根據

張夢中 · 2024-10-02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從實踐論理解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是把握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的一個根本和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從實踐論理解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是把握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的一個根本和有效途徑。在其整體思想架構中,以“真正的生產”的內在性為根據,通過分析“舊世界”即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中物質生產的外在性,其中人得以生存,但沒有成為人,充分解讀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價值不合理性,認為物質生產只是人類“異化勞動”,以求財為訴求,展開的是一個非人的社會;又以物質生產的外在性為參照,通過闡發“新世界”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中“真正的生產”的內在性,其中人實現本質,以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成為人,人必要的物質生活資料也獲得保證,創造性詮釋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價值合理性,認為“真正的生產”才是人類本來勞動,從而從正面回答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人做人,創造的是一個人的社會,揭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實踐論根據。

  【關鍵詞】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物質生產;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真正的生產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人干什么?是什么社會?從實踐論意義上,學界迄今對馬克思恩格斯有關論述并無深入研究。全面審視他們著作文本不難究明,在其整體思想架構中,有個“舊世界”即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也有個“新世界”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他們在對“新世界”思想的熱情建構中批判“舊世界”,也在對“舊世界”現實的冷峻批判中發現“新世界”。在此互動交匯中,他們以“真正的生產”的內在性為根據,通過分析“舊世界”中物質生產的外在性,其中人得以生存,但沒有成為人,充分解讀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價值不合理性,認為物質生產只是人類“異化勞動”,是人求財,展開的是一個非人的社會,屬于“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又以“物質生產”的外在性為參照,通過闡發“新世界”中“真正的生產”的內在性,其中人實現本質,以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成為人,人必要的物質生活資料也獲得保證,創造性詮釋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價值合理性,認為“真正的生產”才是人類本來勞動,從而從正面回答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人做人,創造的是一個人的社會,揭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實踐論根據,揭示了人類社會真正的歷史。“真正的生產”在現今的深度開掘和科學闡揚,在理論上可能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新的發展,在實踐上會為人類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馬克思恩格斯的宏大思想架構中,有個“舊世界”即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這個世界的主題,是生存,所以,物質生產構成了社會生活的本質。在此世界中,人雖得以生存,但沒有成為人,喪失了作為人應貢獻社會的獨特價值。特別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產者把無產者不是看作人”,而是視為創造財富的工具,普通勞動者更是無暇顧及自己對成為人的要求,只是片面追逐個人經濟利益,陷入物質或資本對人的完全統治。這樣的世界,因以謀財為根本訴求,人還沒有成為人,所以馬克思稱其為“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

  以此為基礎,他們開始了“新世界”思想的熱情建構,展開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宏偉暢想。他們認為,對人而言,沒有生存,一切無從談起,但沒有成為人,人就失去了作為人的意義,喪失了存在的必要性,精神沒有歸屬,淪為行尸走肉。而要成為人,人就必須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這些構成的就是人成為人的具體生動內容,也是人精神需要的具體生動內容。所謂精神需要,就是人在心理上要感受其生命的獨特價值,體認其作為人的意義,從而可以自己交代自己,使人生獲得支撐,精神有所歸屬。有了這些基本思想和堅定信念,他們進而認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革命,根本上就是對經濟或資本的革命,就是隨著公有制建立,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經濟空前繁榮的基礎上,人類從經濟或資本的普遍統治中“解放成為人”,“共產主義作為私有財產的揚棄就是對真正人的生活這種人的不可剝奪的財產的要求”。而要達成這種美好理想,人類勞動的性質就必然會隨之發生根本轉變,這樣,相對“舊世界”的物質生產,“真正的生產”就誕生了。“真正的生產”解決的就是人成為人的問題,具體意蘊就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并且在他們的著作文本中,“真正的生產”總是與物質生產在對立的意義上被闡釋著,為突出其相對物質生產的重要性,馬克思干脆稱其為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真正的生產”使人成為人,所以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新世界”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必然為人類社會真正的歷史。

  而隨著“真正的生產”提出,他們又以其對人而言的內在性為根據,反過來進一步追問和反思前資本主義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生產,通過揭示其對人而言的外在性,使得人們既深入了解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也對其存在的價值不合理性有了透徹認識。

  物質生產的外在性表現在:

  1.出于一種外在需要。人類首先要生存,而要生存,就需要有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等。這種需要是生理、肉體需要,也就是外在需要:外在于人的心理、精神,也外在于人,即不與人之間發生任何人的關系,即使滿足了它,人也不能作為人而存在。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吃飽了、喝足了就獲得了作為人的意義。正是在它驅動下,物質生產就產生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相對“真正的生產”所具有的心理、精神需要的內在性,生理、肉體的需要就是外在需要。2.表現為一種外在勞動。不像“真正的生產”,物質生產為了人的生存,人生存的界限,就是它生產的界限,從而表現為一種外在勞動:不在人心理、精神驅動下展開,也不屬于人的本質,是人生命之外的東西,即使實現了它,人也不能作為人而存在,它不與人之間具有任何一種人的關系。馬克思講:“勞動對工人說來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的東西。”結果勞動就只能被排除在人的生命之外,“我的勞動不是我的生命”。3.實現一種外在生活。物質生產僅為人獲取物質生活資料,不像“真正的生產”還使人成為人,于是實現一種外在生活:由它而來的產品、資料滿足的是人的生理、肉體需要,也不與人之間發生任何人的關系,即使獲得它們,人也不能作為人而存在。

  物質生產出于人外在需要的特點深刻揭示了,正是人的外在需要,決定了物質生產存在的歷史必然性,沒有它,人類就會面臨死亡。馬克思恩格斯講:人類“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這樣的歷史活動,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人們單是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去完成它,現在和幾千年前都是這樣”。

  由外在需要決定的物質生產表現為一種外在勞動和實現一種外在生活的特點,蘊涵了物質生產的諸多價值不合理性,主要為:1.自私性。物質生產面向的是人自己,是人為了生存向人之外的世界掠奪和索取,所以其自私性是不言而喻的。生存境遇下,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把其生命活動與人類的前途和命運聯系起來,自愿為人類的前途和命運作為與奉獻。2.單一性。物質生產著眼于功利性,不像“真正的生產”還關注人成為人,關注人天然稟賦和精神目的的實現,所以在它的整個過程中,人僅限于創造物質財富而感受不到其生命的意義,這樣的人生當然是非常令人可疑的。并且正是此單一性,導致了社會上普遍的物質主義,大家都以追求物質財富為最高目的。尤其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一個世界,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就更加瘋狂和肆無忌憚,恩格斯就講:“財富,財富,第三還是財富,——不是社會的財富,而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單個的個人的財富,這就是文明時代唯一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結果就是,社會上普遍用物質財富或金錢定義人生,你成功或失敗,大家就用物質財富或金錢來衡量。物質財富或金錢統治一切,也必然扭曲一切,導致一切異化。本來我是什么人,具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完全是由我的本質特點決定的,可是由于我缺乏物質財富或金錢,沒有經濟基礎,我的本質特點對我的決定對我而言只是一種觀念的東西,構成不了現實,我只能在一種沒有物質財富或金錢的條件下選擇人生,結果就是,我不得不離開我的本質,做的不是自己,生命虛無化了。或者由于我擁有物質財富或金錢,在物質財富或金錢的加持下,本來依靠我的本質特點我做不到的事情,現在我通過假手他人可以做到了,我的本質特點對我的決定對我而言仍然只是一種觀念的東西,沒有現實意義,由于物質財富或金錢發揮了作用,我實現了一種我本來不能擁有的人生,結果就是,我同樣離開了我的本質,做的不是自己,生命虛無化了。所以馬克思講,物質財富或金錢,是一種“個性的普遍顛倒”:“它把個性變成它們的對立物,賦予個性以與它們的特性相矛盾的特性。”“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換,從而是顛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性質和人的性質的混淆和替換。”3.強迫性。物質生產不像“真正的生產”是人作為人的生產,所以它往往違背人的本質,也非人的意愿,沒有人愿意做違背其本質、使其不成為人的事,但為了生存,人又不得不屈從和遷就,這樣,這種勞動就成了一種人的生存所強加給人的勞動,馬克思講,對人而言,這種勞動“不是自愿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并且“由于利己的需要、由于窮困而不得不服從這種強制”。4.否定性。物質生產造成的人的存在與人的本質的分裂,使得人在物質生產中不是作為人、作為自己在活動,而是作為喪失了本質、失去了自身的人在活動,結果就是,在此物質生產中,人遭排斥,被否定。馬克思講:“他創造價值越多,他自己越沒有價值、越低賤;工人的產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創造的對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蠻。”人“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且正是此否定性,導致了人最終的喪失。物質生產所追求的最終“本體”、“實在”是“物質”、“經濟”或“資本”,而不是“人”,不是人本身,不是人的存在和現實,結果就是,在此勞動中,人喪失了本質,沒有成為人,從而此勞動也就不是人自己的,而是別人的;不屬于人自己,而是屬于別人。而更深層說,在階級社會,則屬于這一切背后所操控的強大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社會關系,正是在此關系中,人的勞動才成為一種受他人支配的、處于他人強迫和壓制之下的活動。于是,在此世界上,在物質生產的終結處,只有經濟、物質或資本,沒有人,人永遠喪失了本身,失去了真實的自己、真正的自己。馬克思講:“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于他;他在勞動中也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別人。……這種活動是他自身的喪失。”鑒于物質生產使人喪失自己,淪為物質財富的奴隸,馬克思恩格斯進而提出物質生產是一種“異化勞動”,即本來是人的勞動,然而在現實上人卻在這種勞動之外,這種勞動只屬于經濟、物質或資本,馬克思說:“他的勞動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不依賴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作為敵對的和異己的東西同他相對抗。”5.苦難性。物質生產中,人的被否定,人不能實現本質,生命能量被抑制釋放不出來,人感受不到其生命的獨特價值,無法交代自己等,必然導致人心理備受壓抑,精神極度煎熬,陷入深重苦難。馬克思講,這種勞動對人而言“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這種勞動對人來說“是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的勞動”。恩格斯講,這種勞動是“奴役人的手段”、“一種負擔”。并且,為了生存,人還必須忍受這一切,否則,可能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二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生存的基礎上人必須成為人,即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如此,人才能作為人而存在,過上“真正人的生活”,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反之,人就失去了作為人的意義,生命等于虛度。鑒于此,他們進而認為,人成為人,過“真正人的生活”,是“人的不可剝奪的財產”,并千百次地想象和展望“我們作為人進行生產”。而有了這些基本認知和強烈意愿,他們非常渴望建立“新世界”的心情我們就不難理解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建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人成為人才能變成現實。馬克思講:“我們已經看到,在社會主義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豐富性,從而某種新的生產方式和某種新的生產對象具有何等的意義: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證明和人的本質的新的充實。”還講,共產主義“才是人的本質的現實的生成,是人的本質對人說來的真正的實現,是人的本質作為某種現實的東西的實現”。于是,“真正的生產”就產生了。正是“真正的生產”,使人類在實踐論的意義上一躍超越了物質生產,恢復了勞動的本來意義和固有面貌;在人類發展史上超越了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并構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生活的本質。

  誠然,相對物質生產而言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中出現不多,相對集中的闡述更少,并且在不同文本、語境中,根據不同需要他們還往往采用不同概念或表述,比如,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中,馬克思采用了“個人存在的積極實現”、“我們作為人進行生產”等。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除了采用“真正的生產”,還采用“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和“自我活動”等。在《大陸上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中,恩格斯采用“根據自己的興趣工作”等,他講:“在合理的制度下,當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工作的時候,勞動就能恢復它的本來面目,成為一種享受。”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采用“隨自己的興趣”做事以及“自主活動”等。在《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采用“真正自由的勞動”和“個人的自我實現”等。但認真梳理和高度概括他們的思想,我們還是不難看出,在他們整體思想框架中,“舊世界”的勞動就是物質生產,而相對物質生產而言的勞動,或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語境下的勞動,不論采用哪種概念或表述,就都指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并且其基本意涵都指向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比如,在相對私有制條件下的物質生產而提出“假定我們作為人進行生產”時,馬克思講:“我在我的生產中物化了我的個性和我的個性的特點,因此我既在活動時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又在對產品的直觀中由于認識到我的個性是物質的、可以直觀地感知的因而是毫無疑問的權力而感受到個人的樂趣。”“在我個人的活動中,我直接證實和實現了我的真正的本質,即我的人的本質,我的社會的本質。”“我們的生產同樣是反映我們本質的鏡子。”所有這些闡述顯然都表明,這種“生產”就是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所謂“我的社會的本質”,就是“我”的本質對“社會”具有的獨特價值。再比如,在與動物比較時,馬克思認為人不僅像動物那樣在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這種生產就是物質生產,而且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于是他相應地提出了“真正的生產”:“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支配時才進行真正的生產。”“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因此,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人不僅象在意識中那樣理智地復現自己,而且能動地、現實地復現自己,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這種不受人肉體需要支配的“真正的生產”,這種人“能動地、現實地復現自己”,顯然也是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所以,在此我們很有必要確認:(1)、在實踐論意義上,不論馬克思恩格斯采用什么概念或表述,凡相對物質生產而言的勞動,或凡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語境下的勞動,就都是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2)、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基本意涵就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3)、對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勞動的這些不同概念或表述給出一個統一稱謂即“真正的生產”。這有利于統一思想,方便我們進一步研究和討論。筆者在本文中對相對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生產而言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勞動統一嘗試用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生產”來指稱,就是在這樣做。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新世界”思想的熱情建構中批判“舊世界”,也在對“舊世界”現實的冷峻批判中發現“新世界”。他們以物質生產對人而言的外在性為參照,通過解讀“真正的生產”對人而言的內在性,深刻闡明了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價值合理性,認為它才是人類本來勞動,高度贊美和熱情頌揚了“新世界”,從而最終從正面回答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人干什么,是什么社會,揭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實踐論根據。

  “真正的生產”的內在性具體表現在:

  1.出于一種內在需要。區別于肉體需要,人還有精神需要,即如上述,人在心理上要感受其生命的獨特價值,體認其作為人的意義,從而可以自己交代自己,使人生獲得支撐,精神有所歸屬。人生命的獨特價值何以有此功效?這就在它是人生存的根據,正是通過它,人才獲得了作為人的意義,使其生存具有了必要性,從而人在心理上才能自己交代自己,感到自己活得值,生命有歸宿,精神有著落。而要獲得這種獨特價值,就要求人必須成為人,也就是進行“真正的生產”,因為“真正的生產”已如上述,就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這種心理、精神需要,就是一種內在需要:內在于人的心理、精神,也內在于人,即與人之間具有一種人的關系,一旦滿足了它,人就可以作為人而存在。人總是在實現其生命的獨特價值后,才獲得作為人的意義。2.表現為一種內在勞動。不同于物質生產表現于一種外在勞動,“真正的生產”為了人實現生存價值,人生存價值的界限,就是它生產的界限,從而表現為一種內在勞動:在人心理、精神驅動下展開,也是人實現本質,因而是人作為人的生產,通過它,人就可以作為人而存在,它與人之間具有一種人的關系。如果人沒有作為人而生產,還哪里有人的生存價值呢?3.建構一種內在生活。與物質生產求得一種生存的結果迥異,“真正的生產”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從而建構一種內在生活:由它而來的產品、資料既滿足了人心理、精神需要,也建立了人的存在和現實性,使人可以作為人而存在,與人之間締結了一種人的關系。并且正是通過此關系,人才獲得了作為人的意義。

  “真正的生產”出于人內在需要的特點深刻揭示了,正是人的內在需要,決定了“真正的生產”存在的歷史必然性,沒有它,人雖然可以活著,但不能實現其本質,開出獨特價值,因而人也就不能成為人,生命等于虛度。人的本質,是人的特殊性,也就是人生命的獨特價值,所以,人實現其本質,也就是在開出生命的獨特價值。而人的價值,總是相對于社會而言的,是人對社會(包括個人)的正面作用或積極意義,所以,人把其生命的獨特價值開顯出來,貢獻社會,也是必然的,是人作為人存在的內在要求。馬克思就講:“他自己的實現表現為內在的必然性、表現為需要。”

  由內在需要決定的“真正的生產”表現為一種內在勞動和建構一種內在生活的特點,蘊涵了“真正的生產”的諸多價值合理性,主要為:1.利他性。“真正的生產”面向的是社會,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所以它就必然超越了物質生產的自私性,具有廣泛深入的社會意義。2.雙重性。“真正的生產”并不排斥物質生產的功利性,而是把它內在融入自身之中,與人實現本質完美結合,從而具有雙重性:一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成為人;二是人必要的物質生活資料獲得保證。馬克思就講:“勞動是勞動者的直接的生活來源,但同時也是他的個人存在的積極實現。”并且正是此雙重性,使得人們在獲得必要的物質生活資料時,也引發廣泛的人道主義。“真正的生產”雖保留了物質生產的功利性具謀生意義,但其根本在人成為人,謀生已降至從屬地位。由此而來的就是一個人的世界,人終于擺脫經濟或資本的奴役,成為世界的主人。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就講,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在此世界,檢驗真理的標準徹底改變了,過去,“舊世界”,即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用物質財富或金錢定義人,衡量人生的成功或失敗,而現在,“新世界”,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用生命的獨特價值或意義定義人,衡量人生的成功或失敗,凡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這樣的人就是天地間第一等人,否則,人就會被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陷于不堪之境。3.自愿性。與物質生產的逼迫性不同,“真正的生產”是人實現本質,是人作為人的生產,往往表現為人強烈的愛好或興趣,發揮的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確立的是人生命的獨特價值等,所以,人總是自主的,自為的,也必然就是自愿的,馬克思講,它是人“能動地、現實地復現自己”。4.肯定性。與物質生產否定人不同,“真正的生產”是人實現本質,成為人,通過它,達到了人的存在與人的本質的統一,建立了人的存在和現實性,使人成為了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把人變成非人,使他的生命虛無化,變成他本來不是的東西。凡此,顯然都是對人本身的肯定,馬克思講:“我在勞動中肯定了自己的個人生命,從而也就肯定了我的個性的特點。”并且正是此肯定性,在“真正的生產”中,人才獲得了一生最好的結果。人是一個有意識的存在物,所以也是一個有靈魂和精神的存在物。他不僅活著,而且知道自己活著。而僅僅因為這一點,他就不會滿足于活著,還必然會要求活得好,而正是這種“真正的生產”,就超越了物質生產,把人活得好的這種要求實實在在落到了實處。因為人就是人,人永遠超不出自己,一個人一生最好的結果,就是他成為人,這其實也是人一生對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了。而“真正的生產”,就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恰恰使人做到了這一點,求得了人生的完美,生命的圓滿。5.享樂性。不同物質生產的苦難性。“真正的生產”,是人實現本質,把其獨特價值貢獻社會,獲得作為人的意義,所以,從“真正的生產”,從人成為人,人就最終從心理上感受到其生命的獨特價值,體認到其作為人的意義,從而自己能夠交代自己,使人生獲得支撐,精神有了歸屬,即滿足了人的精神需要,使人快樂與幸福。主要表現為:人發揮自己帶給人的陶醉感,人釋放生命能量帶給人的暢快感,人沉浸其中、積極作為帶給人的歡愉感,人的功勞、貢獻帶給人的成就感,人的價值、意義帶給人的歸屬感,人的成就、成功帶給人的喜悅感等等。而一言以蔽之,就是“真正的生產”帶給人的“美感”。因為這種“真正的生產”,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人實現本質、獲得生命獨特價值的勞動,也是人“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創造審美價值的勞動,人“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創造審美價值與人實現本質、獲得生命獨特價值就是一回事。而正是這種審美價值,才給人通過審美欣賞帶來了“美感”,一種巨大的精神愉悅和心理滿足。所以就“真正的生產”,馬克思講這是人“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感受到個人的樂趣”等,恩格斯講,這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等。

  人本質不是主觀設定,而是人本身客觀存在著的一種特殊屬性,沒有此屬性,人作為人不可能通過實現它而與其他動物從根本上區別開來從而獲得確認和證明。人本質在“舊世界”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通過物質生產無法實現,人不是人,只是物質或資本任意宰制下的異己存在物,也是基本事實。而正是從此基本事實出發,馬克思恩格斯遵循人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由物質而精神提升、轉換的人生大規律、大邏輯,以一種大膽而合理的想象,運用哲學的獨到眼光以及深刻的洞察力,科學推斷在人本質實現后人類必然出現的情況,于是他們發現了“新世界”,發現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而這種社會的本質、要義,就是要在實踐論的意義上通過一種“真正的生產”實行一種人道主義,基本涵義就是使人成為人,把人當作人,從而最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人做人,是人的社會,“真正的生產”構成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存在的實踐論根據,創造了人類社會真正的歷史,從而使人類的認知在實踐論的意義上最終突破和超越物質生產,走向“真正的生產”,實現了一種人類認知范式上的根本更新和徹底顛覆;使人類的實踐在未來的發展上自覺清醒,有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李甲才:深情懷念毛主席離世48周年獻文之二——“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的原因在哪里、如何認識理解?
  2. 張志坤:美國再次大規模對臺軍售,中國仍將保持戰略定力
  3. 祁建平:毛主席批印“意見書”并非針對彭德懷
  4. 郝貴生|對烈士的最好紀念是把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的斗爭進行到底!
  5. 《改天換地》第141講——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歷史背景
  6. 《金戈鐵馬說》第45說—— 武漢警察博物館鐘樓奏《東方紅》
  7. 元龍:伊朗版的閻學通當總統,亡國進入倒計時!
  8. 如此治理,不危險嗎?
  9. 烏有之鄉網站國慶假期10月1日至5日暫停更新公告
  10. 國慶七十五周年 丹心獻上詠毛篇 ——北國春《丹心集》中紀念毛主席詩詞聯賦選
  1. 股市新政再次撕下偽經濟學的畫皮
  2. 為什么突然有些人在懷念90年代(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3. 這次的“大放水”,到底有沒有用?
  4. 怪不得下猛藥,確實病的不輕
  5. 天眸|毛主席的思想路線對當今的拷問
  6. 李克勤|江青給毛主席制作的大補丁褲子怎么樣?
  7. 農民要牢記1984年
  8. 令人無比心痛的14歲小女孩遺書,是否該追溯一下誰之過?!
  9. 為什么要回到人民公社體制?
  10. 聯想原總裁柳傳志登上了小學課本
  1. 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紀念日,我被攔在毛主席紀念堂外
  2. 胡喬木的悲哀
  3. 秦明|宋彬彬去世,卞仲耘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于天下
  4. 大快人心,又一個反毛的人渣被抓了!
  5. 郝貴生:為什么要刪除毛主席重要文章中的第五點內容?
  6. 6件大事件,驗證了一個事實,九月能否發生重大變化?
  7. “就是鄧小平讓你們吃得太飽了”,是恩賜主義
  8. 如果毛岸英沒有犧牲,他會被安排“接班”嗎?
  9. 揭開修正主義分子的畫皮
  10. 許家印現身深圳,有什么玄機?
  1. 李克勤|江青給毛主席制作的大補丁褲子怎么樣?
  2. 44年后,我軍再次向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
  3. 天眸|毛主席的思想路線對當今的拷問
  4. 怪不得下猛藥,確實病的不輕
  5. 令人無比心痛的14歲小女孩遺書,是否該追溯一下誰之過?!
  6. 聯想原總裁柳傳志登上了小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