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總理哈西娜,由于受到本國人民的抗議,外加上軍方的逼迫,已經乘直升機逃亡了印度,目前孟加拉和印度謠言滿天飛,先說一下背景:
1971年,孟加拉獨立,孟加拉為參加獨立戰爭的老兵保留了 30% 的政府工作崗位,其中大多數人與領導獨立運動的哈西娜的人民聯盟黨有聯系。
另外 26% 的工作崗位分配給了婦女、殘疾人和少數民族,留下了大約 3000 個職位空缺,40 萬畢業生將參加公務員考試爭奪這些職位,孟加拉國 1.7 億人口中有五分之一處于失業狀態。
學生對公務員配額制度非常不滿,走上街頭表達抗議,軍方對哈西娜政府施壓,最終哈西娜離開孟加拉,逃到了印度。
關于哈西娜的下臺,印度國內陰謀論傳的沸沸揚揚的,由于哈西娜常年親印度,這也是哈西娜逃到印度的原因,印度非常不愿意看到哈西娜下臺,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印度媒體的說法:印度經濟時報《西方陰謀反對謝赫·哈西娜?她在五月份透露了什么》
按照印度經濟時報的說法,哈西娜5月份聲稱有一個白人國家想在孟加拉建基地,在孟加拉國和緬甸部分地區建立一個基督教國家。
另外相當多的印度網民以及印度媒體在傳孟加拉內部有組織的針對孟加拉國內的印度教徒進行迫害。
真假未知。
努力且失敗
類似于孟加拉國的失敗在整個世界比比皆是,對于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失敗是家常便飯,而成功則需要時代造就+努力,失敗是正常的, 成功過是異常的,也是因為如此,僅有的那幾個成功的國家就顯得很珍貴。
孟加拉國獨立的時間比印度晚得多,且孟加拉國人均資源遠不如印度,孟加拉國土地面積僅為14.85萬平方公里,而我所居住的湖北省面積18.85萬平方公里,孟加拉的人口約為2億,湖北人口不到6000萬,都說中國是一個人口多而資源少的國家,且絕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東部,但是即便是人口較為稠密的湖北,其人均占有土地也比孟加拉高得多。
孟加拉的首都達卡,但凡去過的,或者是在視頻看過的,都知道那個地方有多么的嘈雜和無序,孟加拉是印度的超級加強版。
不能說孟加拉國不努力,孟加拉國是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大國,僅次于中國。
哈西娜的成績不算差,2022年,孟加拉國人均GDP2,688美元,而同年的印度2,410美元,孟加拉國還高一些。
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還能取得這個成績,不容易。
不容易歸不容易,努力歸努力,
誰說努力就一定成功了?
幾個階段
獨立: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起步就是革命,無論是暴力的也好,非暴力的也好,目前發展中國家大部分都是后獨立形成了,像中國這樣的自然獨立國家很少,獨立就需要革命,要么暴力的,要么非暴力的。
選擇了暴力,就可能在暴力革命后陷入暴力的循環,非洲多了去了。
非暴力的,由于沒有通過暴力鏟除掉過去遺留下來妨礙國家發展的東西,例如種姓制度,從而導致這些東西會長期的如跗骨之蛆長期糾纏于該國的發展當中。
而且這是不可選擇,印度其實也嘗試過暴力革命,比如說錢德拉鮑斯,他甚至在印度國內都找不到支持的對象,只能遠走他鄉,他找過蘇聯,找過德國,找過日本,最終還是失敗了。
道路選擇:
獨立后的國家,在當時就有兩個選擇:要么選親美的,要么選親蘇的。
沒辦法,在冷戰的格局下,就這么兩個選擇,只有極少數國家能第三個選擇:獨立自主,但是這個選擇必須要自身體量達到一定級別。
親美的,你以為你是韓國,但是更大概率變成菲律賓。
而親蘇的更不要說了,蘇聯自己都解體多少年了。
戰后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其實沒有增加多少,數來數去就那么幾個,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省,至于其他的,比如說歐洲和日本,在戰前就是帝國主義國家,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人才儲備,戰后全球化,吃到紅利不奇怪,其他的在相當程度上需要運氣。
類似于智利之類的“摸到發達國家門檻”的國家,20年前它就摸到了門檻,20年后還在摸門檻,而且還是極度依賴于銅礦,類似智利這類國家,還有沙特,卡塔爾,阿聯酋之類的。
資源類的國家,老天爺給你的,就是你的,不給你的,瞪眼也沒用。
錢從哪來?
相信大家也看過很多理財的文章,視頻,什么100萬怎么才能變120萬,乃至150萬,為什么現在大家懶得看了?
我缺的是變120萬的辦法嗎?我缺的是那100萬,初始的100萬從哪來。
所有的關于發展中國家的爭議就是這個,因為各國都是不同的。
朝鮮戰爭時期,美軍以日本為前哨,從1950年到1952年底,美國的軍需物資采購額度達10億美元。到1955年,包括間接軍需物資在內的總額度至少有36億美元。1952年,占領軍司令部也允許日本企業生產兵器和彈藥,再加上修理車輛、飛機等業務,大量的日本重工企業得以東山再起。
越南戰爭,為了拉攏韓國出兵,美國也花了大力氣,美國以韓國為基地,做了很多工作,越南特需在出口總額中最高時占47.3%,在外匯儲備中最高時占43.6%,在貿易外收支中最高時占 41.7%。1965— 1970 年間 , 美國用于支持韓國援越軍隊的費用達到 9.28億美元,其中直接被韓國人賺取的資金近 5. 46億美元
當然由于現在美元動不動就是千億萬億的,大家看到這什么幾億美元沒什么概念,那就普及一下:
中國60年代,外匯最多的一年是1969年,一共外匯儲備4.83億美元。
一直到70年代末,中國外匯儲備就沒超過10億。
中國的人口是韓國的28倍,你感受一下。
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因為各國不一樣,中國外匯累積最快的,就是在加入WTO后,趁著美國在中東瞎搗鼓,把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搞出來了,道路,橋梁等一切基礎設施整修了,大學擴招,招了很多大學生,為后面的產業升級打好了基礎。
在2024年回頭去看,21世紀初中國所走的每一步,都堪稱神來之筆。
而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中日韓這種努力+好運氣的。
比如孟加拉。
這是孟加拉的進出口貿易:
嗯?作為全世界第二服裝大國,怎么貿易還是個逆差啊?
這是正常的,類似于中國這種面對發達國家常年順差的極少,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是逆差,包括“歐洲最優秀的后起之秀波蘭”。
孟加拉國出口服裝,而出口服裝需要先建立生產線。
建立生產線,需要購買機器,孟加拉國自己不產機器,需要買,需要外匯。
服裝需要布匹,需要染料之類的。
化學纖維之類的東西,實際上是石化產業。
染料基本上都是合成的,需要石化產業。
孟加拉國只是想搞個服裝廠,做做衣服出口賺點錢。
你說為了搞個服裝廠,然后就要發展化學工業,就要搞石化產業,這根本不合適,所以只能買。
只要國際市場的需求稍微有變動,比如說訂單不夠了,或者訂單價格下降了,那么孟加拉國立即要吃虧,因為它的機器,原材料都是用外匯買的,如果出口的商品獲取的外匯不能抵消買機器和原材料的外匯,它就有國際收支的問題。
有些國家,比如說以旅游為支撐的國家,以農業為支撐的國家,它什么都不做的時候,雖然發展的慢,但是好歹還算穩定,一旦心思活泛了,想搞工業化了,一夜之間,就能變成赤貧。
中國在1994年以后才變成順差國家的,算是很順利了。
1994年發生了什么?匯率改革,人民幣貶值了一半。
而在1994年之前,中國出口創匯里面,包括了石油。
到處都是坑
對于西方的那批搞工業化的來說,初始資金就是掠奪,沒什么好說的。
對于后來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初始資金哪來?那當然有人說了,那不是有FDI么?
是有FDI,那錢是你的嗎?人家賺了錢是要轉回本國的。
沒錢修路,沒錢建工廠,怎么辦?只能壓低民眾生活水平來籌措資金,壓低匯率,
這一定會影響到民眾生活,影響到了,你怎么辦?
能怎么辦?忍唄,你就得走那個過程,
誰都是這么過來的,
民眾會憤怒嗎?一定會的,那怎么辦?一不小心就會翻船。
工業化初期的民眾生活可能還不如工業化前,這都是正常的。
科技不如人,要學習他國先進經驗,國內扣扣索索的拿出點錢,送人出國讀書,
結果那批博士不回國了,表示外國真香,
你能怎么辦?只能等著那些對祖國還有感情的人能回來。
好不容易模仿別人做了一些東西,被譏諷“你這都沒有原創”,
都是抄襲,
廢話,剛起來那不模仿能怎么辦?
你要頂著“為什么XXX沒有創新呢?一定是因為制度不對,文化不對,人種不對”這種屁話繼續往前走。
經濟在發展,工業化再推進,一邊走,一邊手腳不停地改革國內制度。
工業化越激烈,增長越猛,則套利越多,腐敗越多,必須控制腐敗在不至于危害經濟的地步。
終于開始有研發了,要往上了,
地球富裕國家就這么多,你多吃一口,發達國家就少吃一口,
什么制裁啊,貿易戰啊,科技戰啊,全來了。
哪不是坑?籌集資金是坑,搞基建是坑,建工廠是坑,搞研發是坑,
就沒有不是坑的。
發展中國家發展不起來,是正常的,是合乎情理的。
自然稟賦
自然稟賦有很多作用,比如說城市化,
假設我農村條件好,和美帝一樣,那么對于生活在農村的美國人來說,就沒有那么急于涌入城市,這樣城市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但是對于印度,孟加拉這些國家來說,自然稟賦差,人均土地少,不到城市會餓死啊,
尤其是孟加拉,印度好歹還大點
問題是如果農村轉向城市,如果轉的慢一點,城市能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會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一口氣全涌過來,城市解決不了啊。
城市解決不了,這不是因為莫迪不行,不是因為哈西娜不行,
是沒辦法。
就不可能一口提供那么多工作崗位。
即便是你年增長超過10%也不可能。
孟加拉現在的情況
這三位,就是推翻哈西娜的最大功臣。
然后他們推薦了穆罕默德·尤努斯當首席顧問。
這位可以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那么作為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位穆罕默德·尤努斯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開創了小額信貸”。
小額信貸,你懂吧?
有人造謠說他所創建的格萊珉銀行模式,利率高達40%,
2010年尤努斯怒斥這些謠言,說格萊珉利率僅有23%,造什么謠?
穆罕默德·尤納斯把給底層的利率調到23%,
為什么還能獲得諾貝爾獎?
是因為在很多國家,即便是23%也是貸不到款的。
無話可說,孟加拉我也找不到人解法,祝孟加拉人民好運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