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的思維可劃分為滯后性思維和前瞻性思維。這是由思維過程與思維對象變化過程的相互關系決定的。滯后性思維是指對已經存在的現實過程的思維,其特點是思維過程落后于思維對象變化的發展過程。前瞻性思維是指向未來、超越客觀事物實際發展進程的思維,其特點是思維過程發生于思維對象實際變化過程之前,即在思維對象實際發生變化之前,就考察其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趨勢、狀態和結果。并把對未來的推斷作為一種指導現在行為的指導因素。
作為對未來的考察,前瞻性思維是一種可能性和或然性的思維,即考察的結果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在現代社會中,由于變動速度加快,周期時間縮短,事物的未來發展通過可能性很快向現實性轉化,因此,對事物可能性的預測,就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于指導人們的行為,進行決策,規劃未來,也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已成為現代思維模式的特點之一。
領導者的基本責任就在于要能夠高瞻遠矚,預見未來,跨越時間的柵欄,提前采取措施或者做好準備。毛主席能夠成為人民的領袖也正因為如此。從中國的歷史進程來看,不論是對待農民的問題,還是對待紅軍反圍剿、八路軍抗日的策略等問題上。毛主席都要比其他領導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抗戰后期曾駐延安任美軍觀察團負責人的謝偉思,對毛主席為什么在共產黨人中具有那么高的威望不得其解。他曾問過很多中國共產黨的朋友們,為什么毛主席能夠戰勝他的許多敵人,成為眾所公認的領袖,他們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因為毛主席相比他人站得高看得遠。就如遵義會議以后,周恩來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要聽他的,他總是對的。”由此可知,高瞻遠矚是偉人之所以偉大的根本所在。
所謂高瞻遠矚,就是預見。1945年在黨的七大結論報告中,毛主席對領導與預見的關系作了深刻闡述,指出:“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所以說領導就是引領,領導就意味著預見,“沒有預見就無所謂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因此,可以說沒有預見就沒有一切。”有了科學的預見,才能胸懷遠大目標,才能關照好發展的各個階段,才能未雨綢繆,爭取主動,防患于未然。這是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乎一個歷史階段的戰略指導,必然包含預見與預置,一切有效的領導活動都是正確的預見形勢把握未來的結果。毛主席是偉大的戰略家、預言家,斯諾就曾稱他為“窯洞里的預言家”,他對許多國內外的重大事件都做過超前的預斷,而歷史發展的事實都證明了他預斷的正確。網上傳有毛主席的十大或二十四大經典預言,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毛主席關于中國抗日戰爭三階段的準確預斷。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發表于戰爭之初,可是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更加宏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都在毛主席的預見之中。他不但看得清各種政治、軍事力量較量的格局和消長,而且找得到自己的位置,抵御住各種威脅和誘惑,充分運用敵后游擊戰發展壯大革命力量,等待重大的轉機到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