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社會運行的規則有兩套:擺在臺面上幾乎只是供人觀賞的明規則和實際起作用的潛規則。
我認為如今的中國社會還處于資本社會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無產階級還只是一個“自在”的階級,他們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的階級地位,更不知道自己的階級使命,他們內部之間的競爭關系要大于聯合關系,用通俗的話講,“窩里斗”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就業的無產階級一般說來并不同情失業的無產階級(馬克思稱為“產業后備軍”),他們認為后者的失業不過是因為懶惰或能力上的缺陷,而渾然不知這是資本制度的必然結果。即使在就業的無產階級內部,“同事”之間也是拉幫結派,內斗不止。無產階級的這種狀態是資本家及其代理人非但愿意,甚至樂意看到的,以至如果無產階級之間沒有多少內斗,資本集團還會故意制造出一些矛盾,加劇無產階級之間的勾心斗角。因為這樣對于資本家及其代理人是利大于弊的,鐵板一塊的無產階級當然不好管理,一盤散沙的無產階級就好管理多了。這也許就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所謂“馭人之術”吧。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要做一個正直誠實的人幾乎不可能,即使有這樣的人也會被所有人視為“傻瓜”。因為如果一個人不了解自己置身其中的利益團體的潛規則,而只按照臺面上的明規則去做事,他的付出要大出正常許多,而他的所得,即使是出賣勞動力的微薄所得也要比潛規則下勞動力的出賣所得低一個檔次,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誰愿去做?況且,這樣的人傻乎乎地只依據“明規則”做事,勢必會觸犯到幾乎所有人的利益,包括他的“同事”無產者。當然,如果所有人都按照明規則做事,徹底架空“潛規則”,那么得益最大的當然是全體無產階級,然而這種情況在當下的中國社會幾乎不可能出現。如上所述,在如今的社會階段,由于資本家及其代理人的挑唆,加劇了無產者內部本就存在的競爭(內斗);就業的無產階級由于害怕失業,為了更多地謀一些蠅頭小利,也為了占牢自己茍延殘喘的“位置”,并不希望,從個人角度來說也沒有能力徹底摒棄潛規則,因此他們勢必反感那些連潛規則都不懂的“傻瓜”,對后者排擠打擊,使其“邊緣化”。記得有人曾經這樣描述個人在所謂“職場”中的狀態——“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滾”,我想這種所謂的“職場現象”大概可以從上述的分析中得到解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