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消失的楊科和凡卡
——兩則血淚斑斑的階級苦難史
(2023.11.29,水根)
我在小學和初中時代,先后學過兩篇語文課文——《小音樂家楊科》和《凡卡》。這兩則外國故事沒有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情節,沒有多重復雜的人物形象,沒有精彩紛呈的描寫和慷慨激昂的抒情,也沒有一句高深莫測的說理,只有客觀冷靜的敘述,簡單得像一杯清茶。但是它們在我幼小心靈中掀起了波瀾,至今仍在奔騰喧吼。我記憶猶新:小學語文老師韓金嬌用如泣如訴、溫柔深情的女聲講到楊科之死時,班上幾乎所有女同學都哭出聲了,很多男同學也是熱淚盈眶,多愁善感的我更是淚水直流,竭盡全力控制著才沒有哭出聲。當年在大家眼中,愛哭泣的男生是最讓人鄙夷的,女孩子哭鼻子則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小音樂家楊科》敘述一名十歲左右的波蘭小男孩的悲慘遭遇。楊科父親英年早逝,母親靠幫地主打短工艱難度日。雖然出身于一個貧窮潦倒且毫無藝術氛圍的農家,但是楊科從小酷愛音樂。他對音樂的敏感、執著和才華與生俱來,是上天賜給他的一份厚禮,也是促成他夭折的一個因素。在他聰慧雙耳和玲瓏童心中,一切天籟之音都是美妙的旋律。他在森林里、田野中、草地上、小溪邊干活,經常“不務正業",忘記媽媽吩咐,整天陶醉在唧喳鳥唱、叮咚水流和呼呼風吼中,樹葉的沙沙和昆蟲的嗡嗡讓他流連忘返。他總是每天很晚才兩手空空地回家。他最大愿望是擁有一把小提琴,但是他家經常連飯都吃不飽,怎么買得起樂器呢?貧寒的家境遏制不住音樂的激情和渴望。他用樹枝、莖葉和絲線自制了一把最簡易的小提琴,雖然音色難聽、音準欠佳,他卻拉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他非常羨慕鎮上一位老板的女兒,每天黃昏坐在店門口,手握一把精致、美麗、嶄新的小提琴,拉著優雅的小夜曲,旁邊的一幫紳士淑女跟著琴音唱歌跳舞。一個靜悄悄的晚上,他來到店門口,發現附近沒人,便停下來朝里面張望。小提琴就掛在對面的墻壁上,多么可愛的琴?。〖词棺屗幌?,他也心滿意足。他情不自禁地走進屋摸琴,卻身材不夠,只得久久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忘我地仰望小提琴。他后來被主人發現了,以小偷的罪名挨了一頓毒打。可憐的楊科沒過兩天,就在饑寒交迫、瘦弱不堪和傷痕累累中死去。房子窗外,樹上的小鳥日夜為他悲啼。
《凡卡》通過簡述一名外國少年寫信的過程,向讀者展現其苦難生活和絕望心情。十二歲的凡卡無父無母,從小和爺爺相依為命,迫于生計到城里一家商店當學徒。他拿最低工資、干最繁重瑣碎的活,休息和睡覺時間很少。他一天三頓飯菜很差,而且經常吃不飽。他經常為一點小事挨老板打、挨老板娘罵,無緣無故被伙計捉弄與欺負。他實在不堪忍受,于是一天晚上偷偷寫信給鄉下的爺爺、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他一邊向爺爺訴苦,一邊回憶著同爺爺在一起的日子、雖然貧窮但溫馨甜美的鄉村生活。他抹著眼淚寫信,忐忑不安地東張西望,生怕被別人發現。“爺爺快帶我走吧,我快要死了!”傾訴完畢,他覺得心里好受了些。他在信封上只寫了“鄉下爺爺康司坦丁收",連地址也不會寫,宣告了其苦難無邊無際,強烈暗示了他必然凋亡的悲慘結局。
兩篇故事敘述不同人物的不同命運,更有很多相同點: 都是外國作者外國素材,主人公都是貧窮農家小男孩,都過著地獄般的悲慘生活。通過學習這兩篇課文,我們更多地了解到:世界各國都有受苦受難的人民、都有弱勢群體。他們處于社會最底層,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得不到溫飽與關注,失去了光明、自由和尊嚴,有時會過早失去生命。他們在精神和物質待遇方面,都處于赤貧狀態,沒有任何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世世代代被邊緣化。假如沒有這兩篇文章,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教師和少年兒童、青少年學生們,就會永遠誤以為: 唯中國才有掙扎于底層的老百姓,唯中國才有工農兵、個體小商戶勞苦大眾,世界上只有國家矛盾和民族矛盾而無階級矛盾。通過詳細而真誠地講解這類課文,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們的世界目光、國家和人民情懷、階級意識和國際友愛精神,幫助他們克服自私的利己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由于教學相長,教師們也可以在這種文化熏陶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總之,這樣的文章出現于語文課本上,是很有意義、非常必要的。
然而很不幸,這兩篇課文在現行中小學語文課本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先后消失的還有:《誰是最可愛的人》、《毛主席語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小英雄雨來》等,還有魯迅、郭沫若、魏巍、丁玲、茅盾等無產階級左派作家的文章,還有黃繼光、董存瑞、毛岸英、劉胡蘭、陳永貴、王進喜、邱少云等工農兵英雄烈士的事跡,還有白求恩、陽春寒早夫婦、斯諾等國際階級友人的故事。與之相反,后來居上、大量涌入語文課本的是梁實秋、胡適之、林語堂、季羨林、張愛玲、金庸、劉心武、劉再復等右派作家以及孔孟之道,甚至美國總統里根、英國首相邱吉爾等。這些人的文章隱晦地宣揚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小資產階級的腐朽落后文化和反動思想,泛濫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的污泥濁流。作為一門重要的社會人文學科,現行語文教材淡化了馬列毛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意識形態宣傳,自動放棄了紅色革命陣地,抽掉了工農兵無產階級思想精華,鈍化了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鋒芒。編輯們認為紅色革命斗爭之類的文章太煽情、太血腥、太過時了,不利于新時代孩子們的身心成長。于是他們精心設計,編入大量溫馨甜美、和諧穩定、風和日麗、歲月靜好、美美與共、花好月圓、如畫如夢的奇文,讓孩子們品著糖果香甜入睡和悄悄長大;又編入《論語》、《孟子》、《禮記》、《弟子規》、《中庸》等儒家經典,讓孩子們知禮守教、遵從尊卑;還編入《偉大的悲劇》、《愛迪生救母》等,讓孩子們傾聽帝國主義頭子夸夸其談、贊美霸權國家的"英雄”征服全球征服太空,領略基督教徒的“偉大獻身精神”、崇拜西方文明的“先進和科學",最終讓孩子們明白: 美國等帝國主義是無法超越、不可反對的。以上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文化教育界出現了私資封修的倒退復辟和崇洋媚外的走狗,中國的官僚、資產階級和反動知識分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已經發生了資本主義的西化、封建主義的退化和修正主義的異化。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溫水煮青蛙,巧妙避開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實踐,無情背叛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