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黑格爾說的“絕對精神”的絕對,是指:這個精神,是自在自為的,不與他者聯系。但是,這種“絕對精神”不可能存在的。因為: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不與他者發生聯系。所以,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就可以理解了。因為不顧及社會關系抽離出的原初個人是根本沒有、根本不存在的,所謂有也只能是個空洞。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這句話里說的“人”,是“社會意義上的人”,而不是醫生眼中的“生理意義”上的人。既然是“社會意義上的人”,那就必然與他人發生關系,否則也就談不上什么“社會意義上的人”了。
二、人性就是指人的社會屬性;社會變化后,人性也要跟著變
“人性”中所指的人是“社會意義上的人”,而不是“生物學”、“生理意義”上的人。因為“生物學”、“生理意義”上的人,無所謂人性,也就是社會屬性,而只有物性,也就是自然屬性。所以,人性就是指人的社會屬性。
為了理解社會關系、社會屬性、自然屬性的意思,這里舉個例子。
一幢建筑物,如果是人用于住宿,人稱之為住房;如果是人用于制造機器,人稱之為車間。住房、車間,這些稱呼的不同,是因為建筑物與人的關系的不一樣,不同的稱呼體現的是建筑物的不同的社會屬性、社會關系,而不是自然屬性的不一樣。如果不需要體現建筑物與人的關系,只需要體現其自然屬性,那就只需要籠統地稱其為“建筑物”就夠了。
人的社會屬性是永遠不變的嗎?是什么東西在左右和決定著人的社會屬性呢?就是社會關系。所以,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答案是:人性是可以改變的,是人的社會關系決定著人性。
一個自然意義上的人,如果他在社會關系上的位置是一個奴隸主、地主、資本家,那他大概率會擁有剝削階級的人性。如果他在社會關系上的位置是一個奴隸、佃農、打工人,那他大概率會擁有被剝削階級的人性。
三、總結
總之,“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性就是指人的社會屬性;社會變化后,人性也要跟著變;所謂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的人性不變論,只是唯心主義的主管臆斷,是邏輯混亂的判斷。
人的本質屬性主要不是人的自然屬性(勞動),而是人的社會屬性(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從來不是孤立于這個世上的,人性本惡亦或是人性本善,都是徹徹底底的唯心論。在社會中,“人性”是根據社會環境和人的實踐而不斷變化發展的。在階級社會中,階級關系在各種社會關系中占有主導的地位,沒有超階級的人性。
補充:研究人性的方法是,首先研究他所處社會的歷史階段、他的社會關系;然后,根據這些客觀的東西,來推斷他大致該有的社會屬性;最后,將推斷的結果與事實對照,發現差異,尋找造成差異的原因。
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