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上,有一位叫做自若葡萄的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勞動者能不能不通過‘資本’之下的勞動創造‘剩余價值’!這是個關鍵問題!‘勞動者’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產品)他就能一點一點地富裕起來,甚至可能成為‘有產階級’(即資本家),然后才有可能去剝削‘剩余價值’”!
在這里,這位網友實質上提出了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問題。
勞動者能不能不通過資本創造價值?來滿足自己富裕的要求呢?
回答是非常肯定的。
對于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其實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實際上已經作了明確的表達:
“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馬克思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第39頁,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
馬克思恩格斯用兩句話簡潔地說明了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和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的根本區別。
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可以理解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或者理解為勞動階級的社會。活的勞動是指生產勞動,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是指生產資料。
在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中,生產資料居于支配地位,勞動者只是滿足資產增殖要求的手段而已,它與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的作用相類似。其生產目的就是資產增殖一一即獲取剩余價值。以資產者為主的生產方式,也叫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而資產者獲取剩余價值的資產稱為資本。因此,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也叫做資本的生產方式。資本的生產方式有兩個基本類別:由資產者個體經營的資本生產方式叫做資本家獨資經營的生產方式;由多個資產者合資經營的資本生產方式叫做合伙經營方式或股份制生產方式。
在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中,則剛好相反,是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只是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的手段而已。在這里的生產目的是勞動者受益一一即獲取消費價值。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也叫做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而勞動者獲取消費價值的勞動投入能力稱為工本。因此,以勞動者為主的生產方式也叫工本的生產方式。與資產者為主的生產方式相類似,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也可以區分為兩類,由單個或家庭勞動者經營的生產方式叫個體經營方式,例如以土地公有制為基礎的包干戶;由多個勞動者合作勞動、集體經營的生產方式叫做集體生產方式,例如改革之前的生產隊。
同樣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與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具有以下的區別:
1,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資產者用自己的資產來承擔經營責任,其特征表現為資產價值量的盈虧變化;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勞動者用自己的勞動來承擔經營責任,其特征表現為勞動收入的多少、有無變化;
2,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本質上是一個生產資料實體:其必要前提是優先固定勞動力的價值,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表現為資產價值量的盈虧變化,這種變化促使資本家或股東來調節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本質上是一個生產勞動實體,它的必要前提是優先補償生產資料價值的消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表現為勞動收入的波動,這種波動促使員工通過相應體制來調節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3,適用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的基本制度是產權制度一一以資產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適合企業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制度;相反,適合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的基本制度是勞權制度一一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適合企業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制度。
4,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其目的是追求資產價值的增長,它的運行和發展服從于剩余價值規律,服從于資產能否不斷增殖的核心要求;而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其目的是滿足勞動者自我增長的需要,它的運行和發展服從于消費價值規律。因此,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經濟活動的增長,表現為財富的增長程度;而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經濟活動的增長,表現為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能力的不斷提高。為什么在人民公社時期一對農村夫婦可以撫養三、四、五個孩子,而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即使夫婦兩個打工也不敢或不愿生二胎呢?區別即在于生產方式的不同:剩余價值生產方式一切以資產或財富的增長為目標,而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一切以滿足人的消費需要為目標。剩余價值規律和消費價值規律區別決定著生產方式和經濟體制的一切重大區別。
5,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在多個資產者合資經營的情況下實行按資分配,按資分配規律與價值規律的相互作用形成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的作用機制;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在多個勞動者合作勞動的情況下實行按勞分配,按勞分配與價值規律的相互作用形成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作用機制。
6,以資產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的企業,股東們以投入企業資產的多少來說話,其權利要求表現為資產所有權,即憑借投入的資產價值量參與企業管理和分配的權利;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的企業,員工們以投入企業勞動量的多少來說話,其權利表現為勞動所有權,即憑借投入的勞動量參與企業管理和分配的權利。在股份制企業,股東的占股比,就是量化的資本,也是產權清晰的體現;在工分制企業,社員的工分比,就是量化的工本,也是勞權分明的體現。
勞動者如何不通過資本而創造價值?華為事實上用它的成長過程和經營行為做出了典型的回答。在這里,關鍵的是勞動者自己要有主體意識,要有自主經營的觀念,要有主動積極的進取精神,要有協作共贏的共識!
在現實世界,充斥人們頭腦的是雇傭勞動者的被動心態,大多數勞動者缺乏勞動所有者的自主意識和協作觀念。但是,在實踐中我們也看到,華西人、周家莊人、南街人等單位都有作為勞動所有者的自覺與醒悟,從而堅持了體現勞動者利益要求的勞權經營的道路,而且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功。
勞動者能不能不通過資本創造價值?走向富裕?
這在政策上沒有任何障礙。國家鼓勵創業,并沒有指定你一定要走資本經營的道路,你完全可以采用工本經營方式,通過勞動者合作經營的集體生產方式來滿足自身的利益要求。
在實踐中,那些實現了共同富裕的集體組織和按勞分配企業用他們的實踐給出了有力的回答!
在理論上,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原理的勞權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即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在制度構建上與產權企業是不同的。因此,在創建勞權企業時,也需要有與創建產權企業不同的思路和做法。在這里的核心區別在于真正實現按勞分配的要求,使薪酬制度能夠全面地反映每個人的勞動差別,并在成果分配上體現出來。在這方面,華為的分配體制和做法是值得效法和參靠的。
在目前的世道中,一個“人人為主體、按業績付酬”的企業,可能比傳統的產權企業更有競爭力,更容易獲得成功!
當然,走工本經營的道路,按照勞權思路創建企業,需要有新的企業觀念、制度觀念和經營觀念,需要從傳統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