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愛”這個詞常常在佛教等宗教中提到,很多宗教也認為“愛”往往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唯一方法。但是“愛”屬于上層建筑,會隨著經濟基礎的改變而改變,奴隸制社會有奴隸制社會的愛,資本主義社會有資本主義的愛。所以說馬克思主義者從來不把未來寄托在統治者“大愛無疆”所建立的“小康社會”,而是通過認識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利用客觀規律改造世界
2:愛是一種情緒,是自私的.共產主義是政治,是普世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論,當下人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生存壓力人際關系生活環境變得愈來愈差,用這種話語找人共情,其實說明了當下生活環境的惡劣.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一陣見血的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婚姻完全是與愛情無關的,由階級地位決定的財富聯合和一次性買斷的賣淫。愛情從未作為統治階級結合的基礎,而被壓迫階級的愛情也往往以悲劇留名青史。私有制必須成為歷史,被解放的階級才能獲得被解放的愛情。
“愛是最小的共產主義”這句話在互聯網出現很久了,前一段時間七夕節,又看到有人拿這句話寓意愛情的美好,可以理解其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抱團取暖安慰人心的主觀意識,但在傳播上卻客觀造成了對共產主義的歪曲。
這句話底層邏輯是愛作為一種基于平等、自由和互助的關系,它可以克服私有制和競爭所造成的社會不公和人際隔閡。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觀點,不認同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愛情和婚姻往往受到金錢、地位和法律的制約和束縛,沒有意識到只有通過消滅私有制和階級差別,才能消除愛情和婚姻中的不平等和不自由。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婚姻是私有制的一個補充物,它使男人成為女人的所有者,女人成為男人的附屬品。就像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的“資產階級把家庭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把婦女和兒童變成了商品。” 這也是結婚率生育率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僅僅是房貸與生育成本的壓力,也是人民逐漸看清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婚姻的真相。
以“愛是最小的共產主義”去呼吁安慰年輕人,不過是愛的囈語罷了,無獨有偶,在1846年1月5日,德國的“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在紐約出版了德文周報《人民論壇報》,其主筆是海爾曼•克利蓋。一直到同年12月31日,在近一年的時間內,該報連續發表文章揭露當時社會不公正的狀況,宣傳旨在超越這一現狀的共產主義,號召民眾參與社會變革,其影響逐漸擴大。
由于當時對共產主義的理解可謂眾說紛紜,而不同的解釋又直接關乎現實的共產主義運動及其未來發展方向,所以以上情況引起了同樣致力于闡釋和推進共產主義的馬克思、恩格斯的關注。他們發現,在北美聲!譽日隆甚至其影響有反饋到德國境內的跡象的《人民論壇報》的宣傳方式和效果,特別值得注意和警惕:在其對共產主義的描述和宣傳中,“愛”是不衰的主題、貫穿始終的紅線。以其第13號上刊登的《告婦女書》和《答索爾塔》兩篇文章做檢索,會發現至少有35處使用了“愛”這一詞匯;不折不扣地說,“愛”是這兩篇文章中最重要的關鍵詞。
例如“用愛把一切人團結起來”,“充滿愛的心靈必然發展成共性的圣靈”,“女人如果沒有她能愛、能為之獻出自己的顫抖的心靈的男人,那她還成什么樣子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狠狠地駁斥了這種對共產主義庸俗化的觀點:
“按照這種談愛的廢話,克利蓋在“答索爾塔”一文中和在別的地方都把共產主義描繪成某種充滿愛而和利己主義相反的東西,并且把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革命運動歸結為幾個字:愛和恨,共產主義和利己主義 。這正顯示了他的懦怯:他向高利貸者諂媚,答應不動已經屬于他們的東西;他發誓說并不想“破壞對家庭生活、國家和民族的依戀”,只想“實現這種依戀”。說共產主義不是“破壞”,而是要使現存的腐朽關系以及資產階級對這種關系的一切幻想“實現”的這種懦怯而虛偽的說法,從頭到尾貫串在每一號的“人民論壇報”中。克利蓋和政治家們爭論時所持的立場跟這種虛偽和懦怯是相吻合的。”
是的,沒有超越階級性的愛,就像保爾柯察金和冬妮婭無法在一起一樣,任何鼓吹“愛”與“一般正義”,“人道”,根本就是調和主義,是對現實視而不見的幻想。革命者只有通過改變社會經濟基礎,才能改變人類關系的性質和形式。在沒有壓迫人格平等的環境下,實現人的個性化和自由發展,才能使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和幸福。
文章引用:聶錦芳: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意義上拒斥人類之“愛”的? ——以《德意志意識形態》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批判為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