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來,網絡上對胡錫進的“抓好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的觀點引來了不少網友們的吐槽。在胡錫進看來,抓好了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他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就是經濟大于政治,經濟可以決定政治,經濟可以壓倒政治。這就不能不讓我們思考政治與經濟二者的概念以及二者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么叫政治?我們先看看相關解釋,對“政治”這個概念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的見解,比如,《漢語大辭典》的解釋是:“階級、政黨、民族、國家內部及其相互關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又為經濟基礎服務。當社會上存在著階級的時候,突出表現為敵對階級之間的斗爭。其核心問題是政權問題,包括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兩個方面。”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這樣的:“政治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筑,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并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
對這些解釋有人認為還是不準確,有人引用古人和國外一些名人的看法,認為“政治”就是要“正”,這個“正”就是堂堂正正、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光明磊落、仁慈友愛、團結互助、以天下人民之心為心等等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但是,不管哪一種解釋,它都表明在國家治理上離不開對社會全體成員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這個核心問題。也就是說,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的社會治理力量。關于什么叫政治,毛主席做了非常精辟論述,他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94—1095頁。
政治是有階級性的,社會主義有社會主義的政治,社會主義的政治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利益出發的政治。而資本主義的政治則不然,資本主義的政治是以少數人或少數利益集團服務的政治。二者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是服務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
那么,政治和經濟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呢,前面的解釋里已經提到,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筑。政治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又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胡錫進的“抓好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這個觀點。前面我們說到政治是一種社會治理力量。按照胡錫進的觀點,我們來看看,資本主義國家是不是也強調抓好經濟?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大國,但是,美國的兩極分化也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結果就是少數寡頭壟斷市場,美國雖然說是搞民主政治,但在金融寡頭壟斷資本和市場的時候,民主政治體制根本無法遏制其巨大力量。再說美國立法機構的成員是政黨選出的,而政黨是由資本家資助和影響的,資本家將會出于自身利益將選民和立法機關分離開。這樣做的結果是人民代表在實際上沒有充分保護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利益,而資本家將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間接控制著主要的信息來源(包括教育、廣播、新聞),屆時每個公民將很難客觀得出結論并明智地利用其政治權利。這就是美國的政治。按照胡錫進“抓好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的邏輯推理,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那么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也就是符合這個“最大政治”的了,應該成為一種樣板了。顯然,胡錫進從根本上忽視了這個“最大政治”的階級屬性。
從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論斷的正確性。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上層建筑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在階級社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筑賴以生存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層建筑是經濟基礎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現,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經濟基礎。觀念的、政治的上層建筑都是適應經濟基礎而產生的。比如原始氏族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費的關系為基礎,社會秩序由氏族成員按歷來習俗進行調整,因而沒有專門的武裝集團和暴力機構這樣的政治上層建筑。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產生了以私有觀念為核心的觀念上層建筑。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在經濟上的利益,鎮壓被剝削階級的反抗,相應地形成了以國家政權為核心的具有強制手段的政治上層建筑。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這種社會意識形態決定了社會生產關系上的所有制形式。
馬克思在1859年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理論做了精辟的表述:“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這就明確闡明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必須是服務于一定的上層建筑的基本邏輯聯系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必然服務于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筑,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必須服務于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
這就決定了在這個階級社會中是沒有什么中性政治的。簡單地說,就是不是為多數人的政治,就是為少數人的政治,只有這樣兩種情況。從理論上來說,胡錫進的“抓好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這個觀點的邏輯是模糊的。
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的理論。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資產階級思想為核心意識形態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治。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決定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社會主義國家抓好經濟的最大政治就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必須弄清楚這樣一些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抓好經濟為了誰?依靠誰?采取怎樣的方式來抓經濟?以及采取怎樣的分配方式來處理等等一系列問題。抓好經濟是為了全體人民,還是為了少數人或少數利益集團,是依靠勞動人民還是依靠資本力量,是采取公有制還是私有化,是采取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還是采取資本主義的按資分配等等。如果這些問題不搞清楚,就無從理解什么才是“最大的政治”。
再從政治與經濟二者的關系來看,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筑,二者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統一體,經濟服務于政治,政治指導經濟的發展,突出經濟等同于政治或高于政治,必將導致政治淡化,民生福祉無法保障。再說,完全以經濟來替代政治,也是不符合自然辯證法的。是對公平公正的社會政治的踐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