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黨和國家的領袖,毛澤東的地位至尊無上,但他從不允許子女們打他的旗號,以他的名義、地位和權勢享受特權、謀取私利。當毛岸英去參加工作時,他告誡毛岸英:“工作了,對同志們說時,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斗。”當毛岸青談戀愛時,他告誡毛岸青:“你談戀愛找對象,就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
作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毛澤東歷來十分重視青少年的教育和培養問題。對于干部子女尤其是高級干部子女,他更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他強調:
【“我很擔心我們的干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
毛澤東自己又是一位擁有多名兒女的父親,但由于戰爭等原因所限,除次女李訥外,其他子女都未能一直在他身邊生活,因而他對子女們格外關愛,常常為能夠見到他們甚至收到他們的來信而高興不已。盡管如此,他對子女關愛而不溺愛,總是以其革命家和政治家的高遠視角,把對子女的關愛與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緊密相聯,嚴格教育、嚴格要求他們。他要求子女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認真讀書學習,掌握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真才實學,而且從自己及其子女的特殊身份出發,要求子女加強自我修煉,確立平民意識,絕不能享特權、搞特權。
認真讀書學習,掌握真才實學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他對讀書問題更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指出:
【“一個革命干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與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也才有學好的希望。沒有這個基礎,就是說不識字,不能看,不能寫,其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限于直接見聞的范圍,這樣的人,雖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雖然也能學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學得好也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青少年,處在“修學儲能”的階段,更應當認真讀書學習,掌握真才實學。否則,“少年學問寡成,壯歲事功難立”。因此,毛澤東十分重視對子女的讀書教育。
首先,他認為子女的讀書內容首先必須廣博。
毛澤東在給子女的信中不僅屢屢提及“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里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我的身體今年差些,自己不滿意自己;讀書也少,因為頗忙。你們情形如何?甚以為念”,“注意身體,不使生病,好好學習”,我“每天讀書、爬山。讀的是經濟學。我下決心要搞通這門學問”,勉勵他們趁年紀尚輕,專心學習,刻苦讀書,而且要求他們讀書的內容也十分寬泛,涉及自然科學、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地理、古典文學、歷史小說、武俠小說、筆記小說、詩歌等。
1954年7月,他致信女兒李敏、李訥,建議她們讀《古詩選本》:
【“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操)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媽媽那里有古詩選本,可請媽媽教你們讀。”】
1959年8月,他致信大兒媳劉思齊,建議她“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兒子毛岸英、毛岸青等人在蘇聯學習的時候,毛澤東曾先后兩次給他們購置并寄送書籍。1939年8月,他致信毛岸英、毛岸青,“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但令人惋惜的是,這批書在寄送過程中丟失。毛澤東遂又購置了一批,并于1941年1月致信兩個兒子:
【“關于寄書,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給你們少年集團,聽說沒有收到,真是可惜。現再酌檢一點寄上,大批的待后。”】
他還隨信附上了這批書的詳細書目及冊數:“精忠岳傳2、官場現形4、子不語正續3、三國志4、高中外國史3、高中本國史2、中國經濟地理1、大眾哲學1、中國歷史教程1、蘭花夢奇傳1、峨嵋劍俠傳4、小五義6、續小五義6、聊齋志異4、水滸4、薛剛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義2、洪秀全2、俠義江湖6。”毛澤東要求子女讀書內容的廣博性,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他覺得子女的讀書內容也要有所選擇。
毛澤東深知,人的學習追求固然必須學無止境,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因而,讀書也應當有所側重,尤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書內容更應有所選擇。在談及自己青年時代追求新知識的經歷時,他說,自己在湖南師范學校求學的5年(1913—1918)中,對自然科學并不特別感興趣,而只想專修社會科學。然而,進一步的學習使他深感缺乏自然科學知識也難以深入學習社會科學,從而開始努力學習自然科學,吸取自然科學的思想和方法。1940年初,他進一步指出:“每一個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學”。特別是在校學習的青少年更要努力學好自然科學。因為只有具備堅實的自然科學知識功底,才能學好社會科學,也才能為參與社會實踐、建設新中國奠定基礎。正是基于這樣的深刻認識,毛澤東在1941年初致信毛岸英、毛岸青告誡他們說:
【“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
此外,毛澤東認為鑒古可以知今,讀史可以使人明智。他在1939年5月曾指出,
【“古人講過:‘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就是說: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馬穿了衣裳一樣。什么叫‘古’?‘古’就是‘歷史’,過去的都叫‘古’,自盤古開天地,一直到如今,這個中間過程就叫‘古’。‘今’就是現在。我們單通現在是不夠的,還須通過去。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國的人要通古今,全世界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們共產黨員,要知道更多的古今。通古今就要學習,不但我們要學習,后人也要學習”。】
毛澤東不僅自己孜孜不倦地學習歷史典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很有造詣,而且教育子女們也要努力學習歷史。他在1941年給毛岸英、毛岸青所寄的書籍中,就有《三國志》《高中外國史》《高中本國史》《中國歷史教程》等歷史書籍。1947年9月,他在給毛岸英的信中專門提出,“你要看歷史小說,明清兩朝人寫的筆記小說”。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都努力學習歷史,而小女兒李訥更干脆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專門學習歷史。
第三,他為孩子們指出基本的學習方法。
在教育子女們刻苦讀書的同時,毛澤東十分注意為他們指出基本的學習方法。其一,由淺入深,鍥而不舍,不斷積累。李訥1959年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后,不僅要認真學習課內必讀書籍,而且還利用課余讀一些大部頭的歷史著作,這就難免感到壓力巨大。毛澤東知悉后,于1959年12月專門致信李訥:“要讀淺近書,由淺入深,慢慢積累。大部頭書少讀一點,十年八年漸漸多讀,學問就一定可以搞通了。”1963年1月,他再次告誡李訥“讀淺,不急”。就是說,讀書學習要由淺入深,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不斷積累,才能收到厚積薄發的效果。這是做學問的最好途徑,也是做好學問的基本規律。
其二,要善于思考,而不要讀死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毛澤東歷來提倡讀書學習必須獨立思考,消化理解,而不能讀死書,死讀書,只是機械地背誦教科書。并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掌握真才實學,增強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他要求學生“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后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對于子女,他教育他們“不要急,知識需要積累,最重要的是要把書讀活,切忌讀死書,死讀書,要勤動腦,要善于思考”。當二兒媳邵華告訴他自己的《中國通史》取得了高分時,他當即要邵華解釋劉邦、項羽興衰的原因。邵華雖然回答得有條有理,但均是教科書上提到的,而沒有融入自己的見解。毛澤東借機對其指點:
【“這是死記硬背,算是知道了點皮毛,但還沒有很好地理解。要多讀史料,多思考,能把‘為什么’都說清楚,這一課才算學好了。”】
事隔多年,李訥在憶及父親教她讀書的情景時,仍然清晰地記得:
【“他不喜歡那種死記硬背呀,讀死書呀,這些他不喜歡。”】
其三,重視孩子的社會實踐。1946年春,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在父子久別重逢的情形下,毛澤東首先考慮的是讓毛岸英到社會實踐中去鍛煉。他對毛岸英說:“你在蘇聯長大,在蘇聯大學讀書,讀的是洋學堂。我們中國還有個學堂,就是勞動大學。過些時候,我給你找個校長,上勞動大學去。”不久,他便給毛岸英找來了“校長”——邊區勞模吳滿有。臨行前,他教導毛岸英:
【“你要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要從開荒干起,一直到收獲。這樣你就會有切身感受到的艱辛,懂得勞動人民的偉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又先后安排沒有農村勞動經歷的大女婿孔令華和李訥分別到北京郊區黃土崗公社、井岡山中央辦公廳“五七干校”參加勞動鍛煉。
既要志存高遠,又要修煉自我
毛澤東在對待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希望他們加強自我修煉,成為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全心全意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人。正如李敏和李訥所回憶:
【“爸爸要求我們政治上要積極進步。要為人民做工作,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就可以了。”“他不希望我們做什么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他不是的。他是要求我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他說,你們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就很滿足了”。】
“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為人民服務”,既是人民領袖毛澤東對子女的起碼要求,又是對子女的嚴格要求,因為只有信念堅定、奮發向上而又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并時刻注意從各個方面修煉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這些。
毛澤東在教育子女認真讀書學習的同時,總是告誡他們“學成為國服務”“學成為國效力”“為人民服務”,要求他們將個人的學習同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實現個人理想結合起來,做一個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46年1月,他致信仍在蘇聯學習的毛岸青:“希望你在那里繼續學習,將來學成回國,好為人民服務。”1947年10月,他致信毛岸英:
【“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
1955年8月,他復信準備去蘇聯學習的大兒媳劉思齊:“最要緊是爭一口氣,學成為國效力。”1956年2月,他復信在蘇聯學習的劉思齊:“國內社會主義高漲,你那里有國內報紙否?應當找到報紙,看些國內消息,不要和國內情況太隔絕了。”希望劉思齊關心祖國時政特別是熱火朝天、日新月異的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熱愛祖國,刻苦學習,學成為國效力。1957年8月,他再次復信劉思齊:“全部精力,應當集中在轉學后幾年的功課上,學成為國服務。”1960年1月,他致信劉思齊:“要立雄心壯志,注意政治、理論。”1962年6月,他致信邵華,希望她“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
即使是子女們的戀愛和婚姻問題,毛澤東也總是從革命事業出發,要求他們尋找具有共同理想的伴侶,而不能以貌取人,更要摒棄“門當戶對”的偏見。毛岸英回到延安后,結識了一位來自北平的女大學生傅小姐。對于這位既有文化又非常漂亮的傅小姐,毛岸英很是鐘情。但毛澤東得知后鄭重提醒毛岸英:
【“除了漂亮,你還了解她什么?理想、品德、性格你了解嗎?她剛從北平來,我們都不了解。婚姻對你來講,既是終身大事,也關系著我們的革命事業。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呢?一定要慎重,不能輕率從事。”】
在這里,毛澤東既要求兒子把愛情和婚姻建立在理想、品德、性格的了解上,建立在對革命事業的志同道合上,又要求兒子要注意自己的特殊身份,慎重從事,以免被別人利用。事實上,這位傅小姐不久就因為受不了延安的艱苦生活而跑回北平,并且還在報紙上撰文辱罵延安。毛澤東于是借此進一步教導毛岸英說:“看來漂亮靠不住,還得靠理想喲。”在解決毛岸青婚事的過程中,毛澤東依然堅持嚴格要求。他對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俄文翻譯的毛岸青說:
【“你談戀愛找對象,就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你就說你是中宣部的翻譯不是很好嘛。我勸你找一個工人或農民出身的人,這對你可能還有些幫助。”】
在毛澤東的教育影響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先后與革命烈士家庭出身的劉思齊、邵華結為連理。
為了培養子女們的堅強意志,毛澤東不僅要他們參加勞動鍛煉,而且利用一切機會啟發引導他們。1960年12月25日,他在和李敏、李訥、毛遠新、汪東興、葉子龍、吳旭君、林克、李銀橋等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吃晚飯時,特意講了一個“漢口人不怕油鍋燙”的故事。他說,從前有個8歲的小孩子,到了閻王老爺那里。閻王把他丟入燒得滾滾的油鍋中,他卻不僅毫發無損,反而在油鍋里游來游去,看樣子舒服得很。閻王就問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說,我是漢口人。閻王聽后說,怪不得,你是漢口人噢,不怕油鍋燙。原來漢口的夏天是很熱的,漢口人是熱慣了的,經受了鍛煉。閻王拿他沒有辦法,只好說,算了吧,放他回去。看來人就是要鍛煉,不要怕鍛煉。毛澤東接著又講了一個歷史故事。他說,戰國時的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的高徒,但后來蘇秦當了六國的宰相,張儀去投靠他,卻受到冷遇。張儀氣得直罵蘇秦無情無義,一點也不給老同學面子,于是跑到秦國,后來也當上了宰相。這時張儀終于明白,蘇秦之所以怠慢他,是因為他知道張儀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如果把他留在自己身邊,頂多當個科長;不留張儀是逼他更加發憤圖強,做出更大的成就。說到這里,毛澤東話鋒一轉,
【“人就是要壓的,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我就受過壓,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掉過軍職,不讓我指揮軍隊,不讓我參加黨的領導工作。那時,給我戴的帽子就多了。……人就是要鍛煉,不要怕”。“到農村去鍛煉。我看哪里最艱苦就到哪里去”。】
在這里,毛澤東利用“漢口人不怕油鍋燙”、張儀遭“冷遇”的故事和自己的親身經歷,步步深入,層層遞進,教育在座的人必須經受各種鍛煉,尤其是要到最艱苦的實踐中去,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斗,克服困難,才能不斷增長才干,增強自己的意志力。
即使是子女們患病,毛澤東也將其看作鍛煉意志的機會,鼓勵他們以堅強的意志戰勝疾病。1958年2月,他致信當時住院連續做了兩個外科手術,并且手術后傷口感染引起發燒的李訥:
【“害病嚴重時,心旌搖搖,悲觀襲來,信心動蕩。這是意志不堅決,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轉,心情也好轉,世界觀又改觀了,豁然開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煉意志。……詩一首: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這里有意志。知道嗎?”】
尊老敬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毛澤東一直身體力行,而且也是他教育子女的一個重要方面。自1927年離開故鄉韶山后,盡管他從未忘記家鄉父老親朋,總是千方百計打聽他們的情況并同他們取得聯系,但畢竟關山遠隔,戰事頻仍,音訊難繼,更不要說回鄉探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百廢待興,毛澤東黨務政務軍務繁忙,仍然無暇回鄉,只好派毛岸英代他回鄉看望父老鄉親。1950年4月,他分別致信毛岸英的外婆和舅父舅母:
【“向老太太尊鑒: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壽,因令小兒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參、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賀之忱,尚祈笑納為幸。”“小兒岸英回湘為老太太上壽,并為他母親掃墓,同時看望你們,請你們給他以指教為荷。”】
與此同時,他還以韶山的鄉風民俗教育毛岸英要尊敬長輩,不得怠慢鄉親。他叮囑毛岸英:
【“見了鄉親們,輩分大的男人北京叫爺爺,我們韶山稱阿公,長輩喊伯父叔叔嬸嬸阿姨,同輩的以兄弟相稱,或者喊同志,不要沒大沒小的。再一點,要入鄉隨俗,不要有任何特殊,老百姓最不喜歡擺資格的人。”】
他還交給毛岸英一個早已準備好的皮包,“這里的一些票子,是我多年的積蓄,是我資助你的,看到真正困難的鄉親,你就見機行事吧”。其后,他又先后委派毛岸青、邵華等回鄉看望向老太太,照顧其生活。除了教育子女們孝敬老人,尊重鄉鄰以外,毛澤東還教育子女們要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牢記“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1960年,他致信在大連治病的毛岸青:
【“聽說你的病體好了很多,極為高興。仍要聽大夫同志和幫助你的其他同志們的意見,好生靜養,以求全愈。……對于幫助你的大連市市委同志,醫療組織各位同志們,一定要表示謝意,他們對你是很關懷的,很盡力的。此信給他們看一看,我向他們表示衷誠的謝意。”】
“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是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必須繼續保持的優良作風。“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更是毛澤東要求全黨必須“永遠記住”的“真理”。毛澤東非常擔心自己的子女沾染上一些干部尤其是高干子女的通病——驕嬌二氣,總是及時地給他們敲響警鐘,要求他們必須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并且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1941年1月,當他收到毛岸英關于自己在蘇聯的工作、學習情況特別是由于表現突出而被選為少先隊大隊長的來信后,他喜憂參半,深恐兒子由此產生驕傲自滿情緒,馬上致信毛岸英、毛岸青:“你們長進了,很歡喜的。……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總之我歡喜你們,望你們更好。”1963年1月,他連續兩次復信李訥,勉勵李訥堅決克服驕嬌二氣,奮發向上,而不要做鼠目寸光、自高自大的河伯式人物。他寫道:
【“看了你的信,喜慰無極。你痛苦、憂傷,是極好事,從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憂傷,表示你認真想事,爭上游、鼓干勁,一定可以轉到翹尾巴、自以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動權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沒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這就好了,這是大學比中學的好處。中學也有兩種人,有社會經驗的孩子;有嬌生慣養的所謂干部子弟,你就吃了這個虧。現在好了,干部子弟(翹尾巴的)吃不開了,尾巴翹不成了,痛苦來了,改變態度也就來了,這就好了。讀了秋水篇,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
“信收到,極高興。大有起色,大有壯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評,大有痛苦、傷心,都是極好的。你從此站立起來了。因此我極為念你,為你祝賀。讀淺,不急,合群,開朗,多與同學們多談,交心,學人之長,克己之短,大有可為。”】
字里行間,既有他對李訥思想轉變的嘉許,更有對李訥謙虛謹慎、嚴于律己、團結同學、學人之長、以求進步的鞭策。
確立平民意識,堅決不搞特權
毛澤東嚴格要求子女確立平民意識,絕不允許他們享有任何優越感,享受任何特權,并且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毅然將兒子送上戰場,使其和千千萬萬平民子弟一樣血灑朝鮮。
作為黨和國家的領袖,毛澤東的地位至尊無上,但他從不允許子女們打他的旗號,以他的名義、地位和權勢享受特權、謀取私利。當毛岸英去參加工作時,他告誡毛岸英:
【“工作了,對同志們說時,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斗。”】
當毛岸青談戀愛時,他告誡毛岸青:“你談戀愛找對象,就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當李敏、李訥進北京師大附中讀書時,他讓王鶴濱帶著她們去報名。學校給了兩張學生注冊登記表,表中有一欄要填寫家長的姓名,王鶴濱自忖不能自作主張,便把表帶回中南海請示毛澤東。毛澤東對王鶴濱說:“你帶去的學生,就填你的名字嘛!”結果,在李敏、李訥的注冊登記表家長一欄中填寫了“王鶴濱”,這對姐妹多了個“王爸爸”。在她們上學期間,同學、老師均不知道她們是毛澤東的女兒,她們與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同學習、生活、成長。當李敏參加工作時,毛澤東告誡她:“告訴人家你是解放軍干部,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女兒。”當李訥生病需要住院治療時,他再三告誡將要陪同前去的身邊工作人員,不許李訥報真名,更不許提她是毛澤東的女兒。結果,李訥在住院登記時所用名字是“沈娟”,對醫生則聲稱是毛澤東身邊保衛人員沈同的女兒,以一名普通員工子女的身份在醫院接受了應有的治療,沒有享受任何特殊的照顧。
按照有關規定,毛澤東和其他高級干部一樣可以享受“小灶”,但他極少允許在他身邊生活的李敏和李訥同他一起就餐。她們考上大學后,吃住都在學校,只有周末才被允許回家與父母一起用餐。加上毛澤東一貫生活儉樸,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為了同全國人民一起共渡難關,他給自己作了“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的規定,有時甚至一天僅吃一頓馬齒莧充饑,李敏和李訥更難以享受“小灶”。當李訥向他訴說在學校食堂的飯菜不夠吃、油水太少、上課肚子總是咕嚕嚕叫時,毛澤東教育女兒說,“困難是暫時的,要和全國人民共渡難關。要帶頭,要做宣傳,形勢一定會好轉。要相信共產黨”。有一次,李訥好不容易同父親在一起吃飯。當飯菜端上來后,饑餓難耐的李訥不等父親開吃就開始狼吞虎咽,顧不上被燙得眼淚直流,并且一邊吃一邊警惕地看著桌上的飯菜還剩多少。毛澤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只好放下碗筷。只顧埋頭吃飯的李訥不明就里,以為父親已經“吃飽”,便風卷殘云般地將桌上的飯菜“一掃而空”,但仍然“意猶未盡”。毛澤東的身邊工作人員看著李訥的“吃相”無不心酸,想勸毛澤東讓李訥回家吃飯。可未等工作人員說完,毛澤東就說:
【“不可以。和全國老百姓比起來,她還算好的。”“我心里并不好受。我是國家干部,國家按規定給我一定待遇。她是學生,按規定不該享受的就不能享受。”“還是恪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現在這種形勢尤其要嚴格!”】
毛澤東曾多次強調,
【“一定要守法,不要破壞革命的法制。法律是上層建筑。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我們要求所有的人都遵守革命法制”。】
高級干部及其子女特別是他的子女,更要帶頭遵守法律法規。即使是兒子毛岸英的婚事,他也依法嚴格把關,絕不含糊。1948年,毛岸英和劉思齊相戀,毛澤東對此也很滿意。當時,毛岸英已經26歲,劉思齊尚不滿18歲,而華北解放區明文規定男滿20周歲、女滿18周歲方可結婚。毛岸英考慮到自己年歲已經不小,早點結婚后也可專心學習和工作,并且說服了劉思齊,于是二人開始準備結婚。但當毛岸英向父親征求意見并解釋說劉思齊再有幾個月就滿18周歲時,毛澤東斷然拒絕:“差一天也不行!”毛岸英認為這么一點小事,如果自己反復要求,父親一定會同意的。可經過幾次懇求,毛澤東仍然不同意。年輕氣盛的毛岸英忍不住和父親頂起來:“我自己的事還是我自己做主吧!”毛澤東毫不退讓,并曉之以理:“你找誰結婚,由你做主。但結婚年齡不到,你做得了主嗎?制度和紀律要做你的主”!最終毛岸英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將婚期推遲。直到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劉思齊才終成眷屬。
為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毛澤東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并且先后有6位親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就有他的長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的毛岸英。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政府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其軍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毛澤東發布命令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雖然明知戰爭是殘酷的,總是要流血犧牲的,但當此國家遭遇危難之時,毛澤東父子首先想到的是國家利益。經毛岸英主動要求、毛澤東毅然決定,毛岸英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一員赴朝參戰。當許多同志勸阻毛澤東時,他不僅講了毛岸英應該去的道理,而且以“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還去”的警世名言表明了自己的堅決態度。
1950年11月25日上午,3架美軍轟炸機突然飛臨大榆洞志愿軍司令部上空,投下幾十枚凝固汽油彈,正在作戰室的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不幸犧牲。當時毛澤東身體欠佳,并且忙于國內外重大事務,周恩來害怕他經受不了這一重大精神打擊,故未及時將彭德懷在毛岸英犧牲當日給中央軍委的電報送閱。直到1951年1月2日,毛澤東才得知這一噩耗。盡管他極度悲傷,但他仍堅強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犧牲的成千成萬,無法只顧及此一人。事已過去,不必說了。”2月21日,當彭德懷向他介紹毛岸英犧牲情況并作檢討時,他反過來寬慰并告誡彭德懷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員的生命。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現在美國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各種飛機約1000多架,你們千萬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證司令部的安全。并且,經他同意,毛岸英和千千萬萬的志愿軍烈士一樣安葬在朝鮮的土地上。毛澤東這種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的寬廣胸襟、憂國憂民的領袖風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平民情懷,至今仍然銘記在人們心中,仍然是共產黨人進行黨性教育的最好教材。
摘自《 黨史縱覽 》2019年第1 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