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開放之后,一群掌握話語權的投機文人,為了兜售西方自由化主張,打著所謂“民主自由”的幌子,把胡適捧上了神壇,稱他是“國學大師,思想先驅”。
然而,縱觀胡適的一生,從學問到人格,可以概括為八個字:“以言以人,兩無可取”。他是一個奉行精致利己主義的買辦文人。
這一點在抗戰時期表現的淋漓盡致,堪稱一路投降,一路賣國的典范。
胡適
1915年5月,日本強迫北洋政府簽訂了賣國條約《二十一條》。胡適得知此事異常興奮,大贊北洋政府的英明決定:“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能柔亦能剛,此則歷來外交史上所未見。吾國外交其將有開明之望乎?”
與胡適不同的是,青年學生們則掀起了“愛國反日”浪潮。
湖南長沙一位師范生更是寫下了《明恥篇》,上書十六個大字:“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胡適對此大為不滿,發表了《致留學界公函》,怒罵愛國學生是理智失常,患了“愛國癲”。
在他眼里,愛國主義是一種病,對日本妥協投降才有光明的前途。
毛主席《明恥篇》題字
九一八事變之后,因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導致東三省淪陷。此時的胡適當上了北大文學院院長兼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成為一名政客文人。
他對頂頭上司宋子文說:“深覺中國既無外援,又無充實軍力,足御強寇,故主張放棄東三省,以換和平。”
宋子文雖說也是買辦財閥,但他還要點臉面。遂質問胡適:“東北問題,牽涉三千余萬中國同胞,君何得肆意斷送!”
胡適得罪不起宋子文,隨后寄信道歉:“適之細思斯君之言,頗為感動,因寄書謝過。斯君善意,至今未敢忘。”
然而胡適只是表面悔過,私下卻組織了一個“自覺救國會”,宣傳對日妥協投降政策,倡議東北三省應由國際共管,實行自治。
臺灣國使館資料
到了1933年春,長城抗戰。傅作義率部隊在昌平和日軍激戰正酣。胡適發了一篇雄文《我們可以等候五十年》,宣稱應對日本局部妥協,通過談判可換未來和平。
并于5月30日上書蔣介石:“避免局勢擴大,當亦為國聯、國際所渴望,此時千鈞一發,稍縱即逝。華北談判在一定大范圍中應有全權應付危局”。
胡適說出了蔣介石的心里話,那就是繼續妥協,依靠國聯調停談判。
蔣介石非常欣慰,遂復電:卓見甚佩!
次日,中日雙方簽訂《塘沽協定》。
自此,冀東一線再無中國軍隊駐守,日本獲得了充足的休整時間,為下一步吞并華北積蓄了力量。
胡適給蔣介石密電
1935年,華北事變,日本開始了蠶食華北的軍事行動。與此同時,紅軍在大西北建立了陜甘根據地。
在這個時候,胡適抓住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小心思,寫信親述:“日本人在華北搞事情,并不是真的想要華北。一小部分原因是對蘇聯不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不承認偽滿洲國。日本人對于滿州,早就是夢寐以求。”
胡適:“日本人對于滿州之承認,真是夢寐求之。彼應知我國必不肯放棄,故造出不需要承認之說,其實彼萬分重視此一點,因為彼應知我不承認則國聯會員國與美國皆不肯承認,故彼四年來在華北的種種暴行,十分之一、二是對俄,十分之八、九是要造成種種之局勢以逼迫我國之承認滿州也。”
胡適還給出了解決辦法:“放棄東北三省,承認偽滿洲國,以東三省數千萬人民被日本蹂躪50年為代價,資源被日本掠奪50年為戰略,可繼續剿共50年。”
面對國民政府的不作為,全國各界爆發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胡適竟然撕毀北大學生張貼的愛國公告,這群學生便給胡適寫了一封公開信:
“唉!我的胡適之老師!今天一院的通告,你親自撕下去了!……胡先生我們深切的明白了你的人格!……NMD,難道華北賣給日本以后,你還能當北大的文學院長嗎?”
后來,魯迅先生在《出賣靈魂的秘訣》一文中諷刺道:“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
胡適書信
1937年盧溝橋事變,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國民政府不再妥協,發出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的抗日號召。
而胡適呢?卻參加了大漢奸周佛海組織的“低調俱樂部”,鼓吹容日防共,反對抗戰。他甚至公開說道:“我情愿亡國,決不主張對日作戰。”
8月6號這天,蔣介石在廬山召集會議,胡適專程委托陳布雷送上條陳,繼續鼓吹媾和投降:
“我所欲陳說者,只有一句話,就是在應戰之前,還應該做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徹底調整中日關系,為國家謀五十年的和平建設的機會。至于外交的方針,鄙見以為我們應該抱定壯士斷腕的決心,以放棄東三省為最高犧牲,求得此外的疆土的保全與行政的完整,并求得中日兩國關系的徹底調整。”
時任參謀總長的程潛為此大罵胡適:“提出此意者當為漢奸”。
8月11號上海《申報》發文諷刺胡適:“前幾回國難嚴重的時候,胡博士還明明暗暗的說,和平未至絕望時期,犧牲未到最后關頭;勸國人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養。可是這一回,連文化城的北平和天津都淪陷了,我們再照老樣子,“臥”下去,“嘗”下去,直到四十五、六年以后再抵抗嗎?”
臺灣國使館資料
眼見胡適再這么搞下去,非走上汪精衛的漢奸老路不可。蔣介石便任命胡適擔任駐美大使,希望他能為抗戰多爭取一些美援。
然而胡適上任后,卻采取了四不政策:不宣傳、不借款、不購軍火、不辦救濟事業。專門醉心于走穴演講,為自己刷了36個“榮譽博士”稱號,至今為人稱道。
后來,胡適卸任大使職務,又躲進美國的大學,一邊研究《水經注》,一邊坐看國內烽火連天。還大言不慚說:“做學問不光是為了救國,學問是要給我們一生一點無上的愉快享受”。
當宋子文把胡適的所作所為告知蔣介石,蔣介石在日記中罵道:“胡適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結果,不惜借外國之勢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損害國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胡適的36個博士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后,實行“軍、憲、特”獨裁統治,激起了臺灣人民的強烈反抗。原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赴美后反水,發表文章《在臺灣你們的錢被用來建立一個警察國家》,目標直指蔣介石的白色恐怖,引起島內輿論震動。
蔣介石大為光火,而胡適卻在美國穩坐釣魚臺,悠哉悠哉。
無奈之下,蔣介石通過俞國華先后轉給胡適三筆錢,共15000美金。希望胡適趕緊出來平息輿論風波。
拿到賞金的胡博士大筆一揮,寫了一篇洗地奇文《臺灣是多么自由》,為蔣介石做出了精神與道義之聲援。很顯然,胡適所謂的“民主自由”只是掛在嘴上的工具,以此獲取金錢利益才是最終目的。
據臺灣解密檔案,通過蔣介石和俞國華的密電可以查實,50年代蔣介石共給了胡適9筆錢,每筆5000美金,共4.5萬美金。
難怪蔣介石也看不起胡適,他在日記中寫道:“對于政客以學者身份向政府投機要挾,而以官位與錢財為其目的。平時唱中立,不送錢就反腔,而胡適今日之所為亦幾乎等于此矣!......此人實為一個最無品格之文化買辦,無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為害國家,為害民族文化之蟊賊。”
1962年2月24日,胡適因心臟病暴斃。過了一個星期,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胡適之死,在革命事業與民族復興的建國思想言,乃除了障礙也。”
蔣介石和俞國華密電
這就是真實的胡適,從不愛國,只愛他自己,為了個人利益可以出賣一切。連他的主子蔣介石都看不起他。他是一個奉行精致利己主義的買辦文人,堪稱現代公知的祖師爺!
胡適,是永遠洗不白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