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顛覆一種信仰、民眾自發的信仰、代代相傳的信仰,那么何期在當下、在將來“確立”一種新的信仰?
如果強暴抹殺、清除民眾的記憶、民族靈魂的記憶,那么何由尊重現實、尊重歷史或短暫、或沉淀,或褒獎、或鄙夷的記憶?
宋朝儒家開山鼻祖周敦頤《通書·順化第十一》中講到:“圣人在上,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當區別對待成為常規常式,何談仁義?更不用說道德了,缺德!“天道行而萬物順,圣德修而萬民化。”德之不修,豈能行大道?德之不修,豈能談信仰?德之不修,豈能化萬民?德之不修,豈能安天下?
“故天下之眾,本在一人。道豈遠乎哉?術豈多乎哉?”洋洋萬言而終乎一論,霧里看花而享譽一時,舍其本而趨其末,毀其基而羨高名,驚一二紀而悔黎庶情,俟玉宇澄清,身何累,名何存,譽何在,怨何繳?
“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斯論至淺可啟蒙孩童,斯論至深可警乎頑冥?“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君須記,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君須知,時間的記憶是正義的!君須明,靈魂的信仰是永恒的!
所以《關尹子》突出闡述:“圓爾道,方爾德;平爾行,銳爾事。”又給予它們警思和鑒戒“魚欲異群魚,舍水躍岸則死;虎欲異群虎,舍山入市即擒。圣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
故信仰內化于心,驕橫外化于行;信仰源自精神繼承,驕橫促成暴虐自戕。
《書·太甲中》:“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這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