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從我居住的街子古鎮,開車到大邑縣的安仁鎮,需要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
安仁鎮是著名的博物館小鎮,至少有兩個地方很值得一看:一個,是著名的大地主劉文彩莊園以及收租院泥塑。不看這里,就不能理解地主階級究竟是個什么鬼?也不能理解中國革命為什么是絕對必要的。
再一個,就是樊建川先生創辦的“建川博物館聚落”了。
記得2018年,樊先生力捧一位劉姓國民黨老兵,稱他“指揮中國軍隊打下兩架日本飛機,其中一架是號稱日本‘轟炸機之王’的奧田大佐駕駛的轟炸機。”
如此奇功自然非同小可,嚇得我趕緊認真做了一番考據,結果發現整個事情破綻百出——奧田大佐的座機的確是被擊落了,但與這位劉姓老兵全無關系,他僅僅是到墜機現場看了一下而已。
看了下墜機現場就等于擊落敵機嗎?
這位劉姓國民黨老兵顯然是一位吹牛大王,竟然把國軍虛報戰功的惡劣作風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直接帶進了新世紀!樊建川先生則一向絕頂聰明,閱人無數,說是老江湖也不為過,我深信他一眼就能看出這位劉姓老兵在欺世盜名。
至于這兩個人為什么非要以這種心照不宣的方式合演這出戲,就很耐人尋味了。
出于對樊先生的愛護,我當時寫了一篇《致樊建川: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微博】,希望他不要忘記自己是革命軍人的后代,“不遠而復”。但樊先生似乎并無接受忠告的雅量,他無力推翻我的論據,就在微博上把我拉黑了。
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我還寫了這樣一段話:
“樊建川先生以搞博物館出名,在海內外頗有清譽,但如果以這種蓄意誤導的方式搞博物館,想必建川博物館一定大有可觀,以后有機會一定去看一看。”
這一次,我就是來履行承諾了。
02
—
“聚落”面積很大,包括二十多家博物館,沒有三天時間根本看不完。
我決定先看“正面戰場館”。
“正面戰場館”是建川博物館聚落影響最大的館。很可能,這是1949年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被逐出大陸之后,第一家對國民黨軍隊做完全肯定性評價的博物館,“聚落”之所以聲名鵲起,主要就是因為這個館。
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先生對這個館的意義看得最清楚,所以,他在應邀題寫館名的時候,避開了有可能會被做多種解讀的“正面戰場”字樣,而是直奔主題地將其題寫為“國民黨抗日軍隊館”。
“正面戰場館”的建筑面積1299平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入口處有一尊國軍士兵銅像,在我的印象中,這應該是“聚落”中最為高大的一尊塑像。
進得館中,首先是一條窄窄的樓梯,樓梯兩側是256位在抗戰中陣亡的國軍將軍的照片,形成對參觀者逼視、威壓的效果,可見博物館的設置還是用了一番心思的,恍惚之間,我仿佛走進了臺灣的“忠烈祠”。
“正面戰場館”的收藏品頗為蕪雜,有些可以被稱為文物,比如國軍在抗戰中使用的武器,有些也很無厘頭,比如宋美齡的旗袍。
就布展的次序與側重來說,則比較隨意。比如,在戰史上無足輕重,只是一次小規模戰斗的“仁安羌大捷”,占據了一個專門展室,而國軍在抗戰中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臺兒莊大捷”,布展則只能用潦草來形容。
總體而言,正面戰場館以國民黨軍在抗日戰爭中進行的22次“會戰”為主要內容,調動文物、照片、繪畫、蠟像等等種種方式,全面展示了國民黨軍在抗戰中的功績與犧牲,我甚至覺得,這個館可以改名叫“國軍抗戰功勞館”。
03
—
但是,如果與真實的歷史做比較,就會發現,這座“正面戰場館”是非常膚淺、非常表面化的,它很有可能使參觀者對抗日戰爭做出錯誤理解。
與“正面戰場館”給參觀者留下的印象完全相反,國民黨軍抗戰的“戰績”其實慘不忍睹,略舉幾例: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4月10日(此時距日本無條件投降僅四個月)日軍占領豫陜邊界的重陽店,14年中,蔣介石和國民黨喪失國土共275.3萬平方公里,丟棄城市1100余座(當時全國城市為1200座左右),遺棄同胞2.8億(當時全國人口4.5億)。
在這個歷史時期,國民黨軍屢戰屢敗,不斷潰退,300多個師打了八年,唯有臺兒莊一役獲勝,但由于是“雜牌”將領李宗仁指揮的,蔣介石還不承認。
——包括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在內的20多名國民黨中央委員投敵,投敵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則達99名之多,50多萬國民黨軍隊跟隨這些投敵將領變成偽軍;
——國民黨軍平時作威作福,殘民以逞,軍民關系極差。河南就有“寧愿敵軍來燒殺,不愿湯(恩伯)軍來駐扎”的民謠。在1944年爆發的豫中會戰中,湯恩伯所部40萬國民黨軍畏敵如虎,往往日軍還沒到就先行潰逃,由于此前湯部軍紀敗壞,激起民憤,結果整團整營的國軍在潰逃途中被民眾繳械(僅在豫西就被民眾繳槍十余萬枝),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被百姓活捉,湯恩伯的直屬衛隊也被老百姓繳械,湯恩伯怕被百姓認出后打死,化裝后騎毛驢逃跑;
——由于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游擊戰爭蓬勃發展,蔣介石和國民黨深恐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發展壯大,居然置民族大義于不顧,先后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第二次反共高潮,即1940年發動的皖南事變,新四軍9千多人被國民黨軍8萬多人包圍,激戰7晝夜,終因寡不敵眾,3千余人犧牲,另有3千余人被俘或失散;
——1944年,日本本土屢遭美軍猛烈轟炸,海上交通也被切斷,日軍為貫通中國大陸南北交通,于當年4月發動了豫湘桂戰役。
豫湘桂戰役于4月18日打響,至同年12月10日結束,緊接著又在1945年春發動了一系列的攻勢。
在日軍的垂死掙扎中,幾百萬國民黨軍在美國空軍保障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先后丟掉了河南、湖南、廣西和福建等4個省的省會及200余座縣城,使8000萬同胞淪于日寇鐵蹄之下,遺棄美軍6個空軍基地和30余座機場。
這一時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意大利已經投降,蘇軍已攻進德國本土,中國敵后抗日軍民也收復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解放了1億6千萬人口,唯有國民黨軍的“正面戰場”仍如此不堪一擊。國軍在豫湘桂戰役中的失敗成了美蘇在雅爾塔會議上聯手犧牲中國的重要誘因。
——即便是國軍抗戰期間的唯一勝仗“臺兒莊大捷”,由于蔣介石消極抗日政策的影響,以及國軍內部“中央軍”與“雜牌軍”之間的相互矛盾,也遠沒有取得應有的戰果。
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湯恩伯指揮的二十軍團,裝備精良,在戰役中一直處于日軍側背,態勢有利,卻在關鍵時刻消極避戰,坐看滕縣陷落,川軍122師全軍覆沒。
一直等到堅守臺兒莊的孫連仲所部和日軍消耗殆盡,湯軍團才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嚴令下一百個不情愿地加入戰斗,但仍然行動遲緩,致使3000多日軍逃離戰場。
——現在被吹上天的“昆侖關大捷”,實際情況是:
國軍以精銳之師27個師25萬人圍攻日軍一個師團一個旅團1.7萬人,主攻部隊10萬人,包括國軍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杜聿明指揮的第五軍,攻擊日軍一個大隊800人扼守的昆侖關,47天沒有攻下來。
1940年2月4日戰役結束。18天之后,即2月22日,蔣介石在柳州主持臺開桂南會戰總結會。會上蔣介石給予白崇禧(總指揮)、陳誠(中央監督大員)降薪留職處分。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徐庭瑤上將以下八個將軍被撤職查辦。
概括來說,雖然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但國民黨軍的抗戰卻嚴重失敗,有慘痛的教訓需要總結、汲取。
從這個意義上說,建川博物館聚落“正面戰場館”的布展是片面的、不嚴肅的,也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在客觀上成了國民黨文宣的一種延伸。
在聚落的游客服務中心的墻上,刻有樊建川館主的“館主自白”,其中有“為了未來,收藏教訓”字樣,我非常贊同。不過,看了“正面戰場館”,我對“館主自白”的誠意卻產生了一點懷疑。
04
—
為什么國民黨的抗戰如此糟糕?概括起來有這樣幾點:
第一,政治上反動。國民黨政權只代表占人口極少數的官僚買辦集團和大地主階級的利益,政治基礎極其狹窄,無法動員全民族積極投入抗戰,只能靠橫征暴斂和抓壯丁的方式支持戰爭;
第二,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上層精英,都有嚴重的失敗主義情緒和媚日情緒,根本不相信抗戰能夠勝利。前期一直希望能夠妥協投降,英美參戰之后又嚴重依賴外援。軍事行動往往帶有“喚起英美同情”的性質,沒有充分的軍事合理性,經常以導致慘重傷亡告終;
第三,腐敗。在國軍內部吃空晌、盜賣軍火的現象極其嚴重,一些國軍將領甚至帶著妓女打仗。在大后方重慶,國民政府的高級官員奢靡頹廢,倒賣戰時物資,大發國難財;
第四,派系傾軋。作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不是考慮如何團結全國不同背景的軍隊共同抗戰,而是把抗戰當成是消滅“雜牌軍”,建立清一色的“黃埔系”軍隊的機會,導致在戰場上相互拆臺,見死不救,一觸即潰;
第五,蔣介石和國軍的軍事思想極其落后僵化,作戰時每每以國軍之短擊日軍之長,除了“死守”、“強攻”之外再也沒有別的戰法。
蔣介石和在他控制下的國民政府及國軍,壟斷了全部外援,并且可以調動全國資源,但未能盡到保家衛國的責任,國軍取得的微小作戰成果和付出的巨大犧牲完全不成比例,嚴格說起來是對國家民族的犯罪行為。
05
—
我認為,要使參觀者了解國民黨軍抗戰的全貌,建川博物館聚落至少還應該增加兩個館:
一個,是“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及國民黨軍投敵館”,或者叫“漢奸館”;
再一個,“國統區政治經濟社會紀實館”。
樊建川館主無疑是一位有情懷的人,否則的話,很難想象會二十余年如一日,以燕子銜泥,螞蟻搬家的勁頭,辛辛苦苦地搞這個“聚落”,但他的情懷,卻似乎泛著藍光,而非紅光,這就讓人覺得有點詫異了。
不過詫異歸詫異,建川博物館聚落還是很值得一看的??戳耍肓?,就會有收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