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放假在家。十六那天,姐姐兩口子來我家“走親戚”。茶余飯后,難免敘些家長里短,話題自然少不了一些親戚的近況。在如今這個“利字當頭”的現實社會,在所謂的親戚聚會中,各人心中都藏著自己的一副小算盤,或為巴結討好,或為相互利用,或為自己的利益黨同伐異,或對自家的“成就”炫耀顯擺……至于“親情”,早已被淡化稀釋到近乎真空的狀態,在我們如今的這個偉大的特色盛世之中,“親情”也好,“愛情”也罷,都是建立在赤裸裸的利益基礎之上的,對于這一點,與時俱進的人們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
姐姐家家資殷實,是個“小康之家”。說起她的公公,在我們當地臨近幾個村可是個卓異不凡的人物,雖不能說是遠近聞名,至少也是小有名氣。早些年,他做過他們村里的書記(或者是村長吧),就是如今也在居委會里(由于城鎮化,原來的村都改稱了居委會)混跡,是個響當當的“穆仁智”式的精明人物。前些年他們村拆遷建小區,因在村里做事,有著近水樓臺之便,這位“人物”施展他那精明的手腕和人脈資源,他一家居然“分”到了兩套房子。這自然引起一些人的不平,于是便有人向上反映,但不知怎么回事,竟毫無結果,這位“人物”自然也是安然無恙。“成功者是不受譴責的”嘛,于是許多村民愈發對他禮敬有加。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姐姐在娘家時,像我們家人一樣,本也是個老實巴交的姑娘,可自從嫁到他家之后,那看人的眼光也漸漸有了高下之分,對此,我時常唏噓不已,不過卻也無可奈何。
大概是因為上述這些原因吧,即使在她娘家,也就是我們家,也許是我多心,我總覺得姐姐的言談舉止帶著一些以“成功者”自居的居高臨下的過于自信的味道。說實話,對這味道,我覺得有些反胃似的不適感!至于姐夫,則更是目無下塵、高談闊論,好似蒞臨我們這個家徒四壁的蓬門人家指導工作的上級領導一般!
這次,這兩口子用兼帶一些不屑和少許羨慕的口吻談到了二姑姑家的表弟。這個表弟如今已在常州定居生活。據聽說,好像他大學時學的是建筑類的工科專業,并且學習成績還不錯,經常獲得獎學金,畢業后在一家外企工作。能有這樣的成就,在蘇北的偏僻農村也算不太容易了,于是這個表弟自然成了二姑父引以為傲的對象。據姐姐兩口子所說,二姑父曾對人炫耀,他兒子光是用獲得的各種證書掛靠到企業,每年就有幾萬的收入;也就是說,不用動一根指頭,一年就有幾萬的鈔票進賬,這個數目可是我們這個蘇北小縣城苦巴巴的工薪階層一年起早貪黑、拼死拼活還未必能掙得的。這錢也來得太容易了。不過我想,掛靠個證書雖不能增加社會的財富,但對于掛靠證書的企業卻是實實在在有用的啊,也許在這個“等價交換”的特色市場經濟社會算得是天經地義的吧,至少也是能被人們理解的。然而我又想,社會中的“精英們”能如此輕松地賺錢,卻是以許多“沒本事”的勞苦大眾辛苦流汗地謀生作為代價的。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這些“精英”們輕松賺得的財富從何而來?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是樹上長出的人參果?自然都不是,它只能來自草根們的辛苦勞作。如果沒有勞動群眾的辛勤勞動,整個社會都得去喝西北風。可是,讓一個天真漢匪夷所思的事實是,創造財富的人累死累活卻僅得溫飽,而伸手不拿四兩的“精英”們卻是“人在家中坐,財富天上來”,這就是我們這個特色社會的重要特色之一。
這還只是二線城市的一個普通白領精英的“幸福生活”,如果和真正的“民營企業家”們比起來,那恐怕連“小巫見大巫”都算不得,哪怕說是“小鬼見閻王”也都還不到了。天真漢們想不通的事情,如果用“資本的邏輯”來思考那就是天經地義。可是無論在“高深”的資本邏輯下多么天經地義,“全社會都在喝勞動人民的血”卻是個連瞎子都能看清的事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