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中華好民歌》節目中以粵語演唱《彩雲追月》贏得滿堂彩的廣東歌手蘇妙玲多年前在廣東衛視競智節目《見多識廣》過關斬將前很感性的講了一段話:
“我的演唱都是以粵語歌居多,粵語作品就等於是我的根、我的基因,就是它告訴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我要做什麼。”
刮目與孫文同故鄉者所顯露的自我意識之餘,不禁聯想邊芹於《精神災變重災區--有關岳飛的小小“陽謀”》所抒心懷:
“對一個為國擔憂、不願看著這個國家墜落的人來說,有時轉一個城市,數天足以讓人嗅到還有多少希望。我說出來可能會得罪一大堆人,但不吐不快。舉幾個轉過的地方為例,轉到泉州和廣州時,大出我的意料,我看到了不致亡國的一線希望;但走過江南,我也領略了三十年精神災變‘重災區’的景象。”
熟知邊芹文風者應能體會她所看到的一線希望正存於蘇妙玲這類人身上。
她繼續點破:
“這麼轉下來,中國歷史的某些脈絡,也得到了過去沒有想到的解釋。比如為什麼宋室和明室最後都往嶺南逃,除了地理的因素,人的因素至此得到了解答。比如辛亥革命的先驅為什麼大多來自嶺南,除了那裏是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人的因素至此也給出了答案。再比如為什麼辛亥革命走在前列的嶺南為‘新文化運動’提供積極分子反不如江南,這一小小的不合邏輯至此也有了分曉,最開放的不一定是最失魂的。”
失魂就是失去自我意識。令人驚心的是她在杭州西湖看到的兇險世相:
“為什麼秋瑾墓可以免費參觀,甚至還建了蘇小小(一個青樓女子)和武松(一個虛構人物)的墓供遊人免費瞻仰,偏偏最應讓民眾免費祭奠的岳飛墓要收高達25元的門票?為什麼西湖白堤附近重建的風波亭沒有立一塊有關岳飛慘死於此亭的介紹,只留一塊被風雨沖刷得字已看不清的舊石碑?”
參看浙江省博物館一段有關南宋歷史的導言或有助於吾人警醒:
“南宋建立後,一面通過秦檜進行議和投降活動,一面利用抗戰派抵擋金軍的淩厲攻勢。隨著宋、金對峙的軍事分界線形成,抗戰派成為趙構、秦檜求和的障礙,南宋朝廷內部抗戰派與主和派的鬥爭日趨尖銳,這一鬥爭釀成的悲劇,在浙江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投降主和的秦檜之名一現再現,可“抵擋金軍的淩厲攻勢”的“障礙”者卻遭隱名,岳墓收費的不可告人也就呼之欲出;“陽謀”謂精忠報國者堅決抵抗外侵應予淡化,相對欲推翻腐朽專制政權的免費墓主則要彰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