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海歸學者顏寧回國不到1年,就被確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甚覺反常,因為回顧顏寧十多年的經歷,總感覺她背后有股神秘的力量在幫忙運作。
一、誰是顏寧?
顏寧,女,1977年11月生于山東濟南市,1996年—2000年就讀于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獲學士學位;2000年—2004年就讀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博士學位;2005年—2007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0月—2017年5月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5月7日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職位;2019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2022年12月10日,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籌)院長;2023年3月,擔任深圳灣實驗室主任;2023年4月,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2023年7月,當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
二、為什么對顏寧深感疑慮?
從學歷、經歷和眾多頭銜、榮譽看,顏寧確實很有才華,但中國每年赴美留學的學生數以萬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大有人在,為何唯獨顏寧回國后能脫穎而出,并屢屢受到媒體追捧?
一是長期獲得媒體關注。顏寧所學專業是分子生物學,確實取得一些成就,這很正常。反常的是,十多年來,媒體對她的關注遠超其他海歸學者和科研工作者,“美女教授”“清華女神”“顏寧之問”“著名科學家”“清華最年輕教授”“中國最年輕院士候選人”等唬人的標題、稱呼比比皆是,媒體既有她科研成就方面的新聞,又有為她落選院士鳴不平的新聞,還有借她批評國內某些現象的新聞;她在國內有媒體關心,在美國仍有媒體關心。更詭異的是,2017年顏寧落選院士,眾多媒體為她鳴不平,似乎只有讓她當選,中國的院士制度才算公平合理,但2017年落選的院士候選人高達96名,媒體為何僅為她鳴不平?總之,顏寧身上承載了太多遠超科學的東西,而媒體向來是無利不起早,又特別講政治,它們不可能無緣無故長期關注并炒作一個人,加上她一回國,年僅30歲就被清華大學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太過順利,不免讓人懷疑,她背后有某個團隊、某種勢力在炒作包裝,而她很可能是這些人、這種勢力的代表或代言人。
二是曾經受到美國包裝。我們中國人聰明勤奮,許多海外華人由此創造非凡成就,贏得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認可和褒獎。但美英等西方國家同樣很講政治,他們為達到某種目的,同樣會通過授予榮譽稱號等方式包裝特定關系人。如傅曉田,其母校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曾以她的名字命名一座花園,她還獲得授意大利總統頒發的意大利之星騎士勛章,當初我們為她歡欣鼓舞,現在看這些“榮譽”大有深意。顏寧兩次被評為美國外籍院士,還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評為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大家千萬不要幼稚地認為,這些“外籍院士”“國際青年科學家”背后都是僅靠科學成就,這是因為美國院士、外籍院士多由民間組織評選,僅是榮譽性質,與中國院士有天壤之別,因此,其評選標準除科研成就外,很可能另有原因。而且,獲評美國院士、外籍院士的華人科學家至少有數十位,為何唯獨顏寧獲得那么多榮譽并長期受到媒體追捧?尤其是此次回國后,尚未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顏寧,已被某些媒體稱為“顏寧院士”,顯得急不可耐,炒作造勢的意圖十分明顯。從媒體炒作造勢的情況看,顏寧當選中科院院士似成定局。
三是回國不久即成候選。顏寧2022年12月回國,回國僅9個月,尚未取得貨真價實的科研成果,就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實在太過詭異,似乎她在回國前已獲妥善安排。大家不要小看院士“候選人”,因為國內許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都曾為此爭得頭破血流,但終其一生都未能成為院士候選人。此次兩院院士候選人共有1159人,顏寧只是其中之一,卻再度成為媒體寵兒,再次證明她背后確實有股神秘力量。
四是研究領域值得警惕。顏寧專業是分子生物學,美國在這方面很有優勢,但美國正是憑借這種優勢,在烏克蘭、蒙古等國設立很多實驗室,研發出很多病毒。2003年的SARS,2019年的新冠肺炎,其目標似乎都是中國人,只是因為我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應對科學、處置得當,才免遭重大損失,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另外,國家安全部8月11日公布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案同樣值得警醒。該案中,我國某軍工集團工作人員曾某,在意大利留學進修期間被美國中情局策反,后向美方出賣大量情報,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其實,即便國家安全部不公布此案,我們根據美國秉性也能斷定,美國肯定會在眾多中國赴美留學培訓的學生、干部中發展間諜特務,雖然并非每個赴美留學培訓的學生、干部都會成為間諜特務,但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因為海歸學者官員賣國求榮的案例太多了。而像顏寧這樣的,在美國學習工作十多年,受到美國青睞,一直被媒體關注,研究領域又是分子生物的海歸學者,理應是國安部門的關注對象。(2023-9-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