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又多了一個綽號,叫大白鯊,給咱取這個綽號的是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波廷杰。對,就是兩年前被外交部制裁的那個波廷杰。他說中國在以前是一條小鯊魚,西方本來以為可以把這條小鯊魚變成海豚,結果喂著喂著變成了一條可怕的大白鯊。很顯然,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說美國對中國非常好,各種幫助,對中國有知遇之恩,可咱非但不思感恩不懂回報,還四處與美國作對,簡直是比白眼狼還白眼狼。
其實,波廷結這種觀點在美國經營層特別吃香,他們看我們,就像我們現在看越南一樣,前兩年美國現實主義學派奠基人米爾斯海默,寫了一篇題為大國政治悲劇-不可避免的對抗,其核心思想便是美國當初對中國好得實在太過分了,如今作繭自縛、自食其果。
米爾斯海默在文章里重點提到了美國給中國的兩大好處,一是中國今時今日的成就大部分來自于改革開放和入世,而這兩方面都靠美國成全。二是美國就不該幫助中國融入全球化體系,否則中國今天也不會成為比蘇聯還恐怖如斯的存在。總而言之,美國就是覺得他們幫了中國很多忙,中國就應該對其言聽計從,指東不敢打西,朝南不能往北?! ?/p>
波廷杰覺得很委屈,在他看來,中美關系緊張是中國的野心和戰略導致的,而非美國制定和執行錯誤的對華政策導致。
必須承認,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美國從中的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甚至用一手推動來形容都不為過。但你要相信,西方的政治邏輯向來是無利不起早,英國外交關系學教父兼首相帕麥斯頓不是有一句被政客們奉為圭臬的名言嗎,叫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從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算起,美國在中美交往的五十一年時間里所獲取到的利益,恐怕一點也不比中國少。
就拿美蘇冷戰來說,沒有中國在亞洲頂著,美國能笑到最后嗎?
未必!
中美準結盟前,美國的國際形勢都惡劣成什么樣子了:越戰失敗,東南亞整體失守,黃金美元土崩瓦解?;粮褓M盡千辛萬苦,前腳好不容易才說服沙特接受石油美元體系,印度和蘇聯后腳便結盟,南亞戰略格局瞬間圍三缺一,親美的巴基斯坦搖搖欲墜,只要堵上這個缺口,美元霸權的根據地就將全部處于蘇聯勢力范圍的圍堵之中。
所以,第三次印巴戰爭打響后,美國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一邊抗議蘇聯支持印度搞侵略,另一邊又來求中國幫忙,希望中國能出兵南亞阻止印軍進攻巴基斯坦本土(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兩巴,東巴基斯坦是現今孟加拉國,由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肢解而成),如果我們答應他們還將派遣航母戰斗群提供空中支援和海上封鎖。
除此之外,美國還給予了中國充分的政治承諾。當時,基辛格信誓旦旦地對時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黃華表示:要是中國認為印度次大陸的局勢對自身安全是種威脅,要采取行動保衛其安全,那么美國將反對其他國家干預中國的事。言下之意,一旦蘇聯對中國有什么過激或冒險的行為,美國不排除直接下場的可能性!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雖然中國沒有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但還是從側翼牽制住了大量印軍,迫使印度在肢解東巴基斯坦后見好就收,不敢繼續進攻巴基斯坦本土,從而幫助美國解除了自古巴導彈事件后規模最大、后果最嚴重的戰略危機。倘若印軍繼續揮師向西,打通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走廊, 美元大本營中東就徹底四面楚歌了。
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后,由于中美表現出的高度默契,令蘇聯很擔心兩國存在軍事結盟的概率性。于是,蘇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在中國三北邊境集結了上百萬大軍,大有一副隨時都會南下的樣子,這給美國創造的利益就更多了。
眾所周知,歐洲是美蘇對峙的最前沿,雙方士兵僅相隔一道柏林墻,但美國畢竟不是歐洲國家,假如發生戰事,美國從動員到把國內的幾百萬大軍送上歐羅巴大陸,估計黃花菜早就涼透了。蘇聯則不然,鋼鐵洪流越過東歐平原即可橫掃西歐諸國,飲馬英吉利海峽!所以,在戰后的前三十年,美國長期處于戰略劣勢。隨著中蘇交惡,蘇聯被迫分兵于亞歐大陸兩側,方讓美國壓力驟減,美蘇歐洲對峙又重新回到平衡!
再后來的阿富汗戰爭就無需多言了,中國、美國、巴基斯坦通力合作各司其職,令蘇聯遭遇二戰后最慘痛的軍事失敗,每年巨額的戰爭開支遇上內部各種并發癥,使得加盟共和國和蘇聯中央之間,蘇聯民眾和政府之間愈發離心離德,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毫不夸張地說,美國能戰勝蘇聯全面攫取世界霸權,中國當居首功。
這還只是地緣上的幫助,而在經濟和產業上,中國的作用十倍勝于歐洲。
歐洲經濟在七十年代就全面恢復了,并旋即對美國提出挑戰,比如英法合作的超音速客機項目,打得美國高端航空制造業險些破產,而在作為人類第一大制造業門類的汽車領域,歐洲更是長期把美國摁在地上摩擦,估計要不是北約和蘇聯在旁邊杵著,高貴的老歐洲們早就反了。
越南戰爭名場面,西貢鐵拳
相較之下,中國幾乎一手促成了美元霸權的穩固。第二次美元霸權,即石油美元霸權是在1972年建成的,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得到解凍。在此之前,因為中美長期處于軍事對峙狀態,東亞地區實際上一直被戰爭的陰霾所籠罩,這就意味著天生趨利避害的資本活動,無法在此地正常展開。因此,七十年代中期之前,除了靠朝鮮戰爭提前發家致富的日本,整個東亞的經濟環境都比較差。
中美關系正常化后,東亞戰爭危機解除,地區投資環境向好,資本活動迅速活躍。到七十年代末,亞洲四小龍和改革開放的中國相繼融入國際貿易體系,亞洲進出口外貿持續增長。各國的貿易越是頻繁,就越需要美元用來結算,于是又拉動了亞洲各國對美元的超大規模需求。
有一組數據能直觀感受中美關系正常化對美元霸權的影響有多大:受黃金美元體系瓦解的影響,從七十年代初起,美元指數就一直在跌,從最開始的120點跌至1978年的不足90點。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改革開放步入快車道,美元指數回暖。此后中美黃金十年,美元指數一路飆升,最高漲到164.72點,創下歷史極值!
幫忙拖垮蘇聯,成就了美國全球地緣政治霸權,穩固美元霸權,成就了美國全球貨幣霸權,盡管這一切非我所意,但仍是中美合作過程里產生的既成事實,就憑這兩件事,中國早就不欠美國什么了?! ?/p>
美元指數
至于美國放咱們進入WTO這件事,純粹是以訛傳訛。
談判嘛,本身就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過程,美國之所以會做出讓步,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中國入世后,美國有很大的利益可圖。
早在九十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認定,擁有三億成熟勞工隊伍和十億消費者的中國遲早會成長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市場,如果中國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中國制造能暢銷海外,西方的高端工業產品也可以在中國市場獲得豐厚的利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贏。
如其所言,中國入世后,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企業紛紛來華投資布局。據商務部的統計,美企一年從中國市場賺取的收入接近2000億美元。其中,僅蘋果、英特爾、高通、沃爾瑪、通用、特斯拉、耐克、寶潔、波音、卡特皮勒前十大美企在華市場賺取的金額,就高達1400億美元。注意這僅僅是直接盈利,如果算上供應鏈的間接盈利,利潤可能高得多。
別看這2000億美元不算高,但由于美企在中國要么賣的高科技,要么賣的是高端溢價服務,因此,利潤高得離譜。以高通為例,2022財年,高通總營收為3222億人民幣,凈利潤943億人民幣,凈利潤30%,而普通制造業的凈利潤率只有5%~20%。
如果拉長到更廣闊的時間維度來算,中國入世20年,美企在華總營收超過13000億美元,約合8萬億人民幣,再加上中國出口的大量日用品對穩定美國通脹的貢獻,這就不是中國欠什么了,而是美國欠中國?! ?/p>
中國改革開放后,蜂擁出口商品把價格壓低到了極限,這是美國通脹率為何從八十年代就穩定在5%以下的根本原因
說白了,現在的國際社會哪來這么多的情情愛愛,不過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罷了。
什么叫對別人好?
不求回報,不求計較,不求代價,就如同冷戰時期,中國對周邊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傾囊相助的那樣。
什么叫白眼狼?
我幫了你,你卻反過來咬我一口,就像曾經越南對待中國那樣!
美國既沒有對中國不求回報的好,而中國也沒有反咬美國,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因為美國挑釁在先,屬于咎由自取。
再說了,華盛頓的精英們始終認為美國霸權必須建立在危害中國利益,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的基礎之上,否則霸權就是不穩固。既然如此,那中國干脆換個方式,不挑戰了,改成徹底砸碎吧!
「 支持烏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