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在社會主義階段,使工作者從個人的物質利益上關心勞動的結果是刺激生產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利用每個工作者從物質利益上對勞動結果的關心是社會主義經營的根本方法之一。”在讀到這里時,毛主席說:“決定因素之一、根本方法之一,這個提法可以贊成。但是當作決定性動力,就不對了。要保證人們吃飽飯,然后人們才能繼續生產。沒有這一條是不行的。物質利益是一個重要原則,但總不是唯一的原則,總還有另外的原則,教科書中不也是常說精神鼓勵原則嗎? 同時,物質利益也不能單講個人利益、暫時利益、局部利益,清官應當講集體利益、長遠利益、全部利益,應當講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暫時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
在六七十年代的那段極“左”的日子里,有人就說出這樣的話,把應該照顧勞動者的物質利益這件事說成就是修正主義的物質刺激。那種極“左”的觀點就是要求勞動者,根本不要考慮個人的物質利益,只能考慮從政治上的需要來看待工作,看待勞動。這種極“左”的觀點顯然是行不通的。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后,有的人的觀點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他們認為,對勞動,對工作,只能講物質利益,或者說物質刺激,沒有必要講什么精神鼓勵。物質利益才是真實的、實在的。而精神鼓勵是空洞的,是虛無的,因而是無效的。舊時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觀念在那時似乎很有市場。但是,仍然有許多普通的群眾,包括普通的勞動者,并不認為這樣的精神狀態是健康的,人們已經開始產生某種憂慮,認為這里一定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1984年,當時我在讀研究生。有一個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的關于改革開放的講座,學校要求我們去聽課。有一次,一位研究人員,是個老先生,他在講課中說,他發現,為什么現在工廠中的工人在工作時缺乏積極性,他們經過調研,發現根本原因就是工人工作只拿基本工資,而沒有獎金。沒有獎金就沒有收入上的差異,就是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這樣的狀態不會讓工人有較高的勞動積極性。
我是從工廠走出來的。聽了這位老先生的話,心里極不以為然。我們在工廠當工人時,由于正是特殊年代,所以我們上班只有工資,沒有獎金。廠里那時也沒有獎金可發,只是在我們之前進廠的老師傅,在工資之外,還有一個附加工資。這個附加工資就是由原來的獎金轉化而來的。獎金是要分等級的,而附加工資不分等級,每個人都是同樣的數額,每月5元錢。我們這些后來才進廠工作的年輕工人是沒有這5元錢的。但是大家似乎并不在乎。在工作中,我們這一群年輕人,干活從來不惜力,工作非常努力,不怕臟,不怕累,還專門挑重活臟活去干。在入廠教育結束時,很多小伙子都積極主動申請去鍋爐房工作。那里的工作又臟又累,勞動強度要比其他車間大得多。但是不僅沒有人嫌棄,而且還都非常主動地要到這種相對艱苦的車間去工作。在鍋爐房工作的工資與其他車間工人所拿到的工資都是一樣的,并沒有額外的補貼。
當然,這并不說,獎金就是完全無效的。從社會主義分配原則來說,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正當的。但對于那個特殊年代的中國國有企業來說,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能夠發放獎金,但工人們的勞動熱情并沒有因此而削弱。不知道那位研究員老先生到哪里去做的調研,得出一個沒有獎金,工人就沒勁頭干活的結論。客觀地說,很可能會有這樣的單位,很可能會有這樣的企業,也肯定會有這樣的工人,但是這不能代表中國的國有企業中的工人都是這樣一副沒有志氣的樣子。
中國的工人階級是很有覺悟的。即使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絕大多數工人階級還是在靠覺悟建設著國家,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生產任務。那個所謂研究員老先生,不僅僅是以偏概全,而且是對很多工人階級勞動者的一種誣蔑和貶低。
實際上,在后來恢復獎金制度以后,由于缺乏必要地、應該跟得上的思想工作,在某些工人中就出現了誰拿錢多,活就應該讓他多干。我們拿錢少,我們就不應該干那么多的活這樣的思想意識。這或許就是獎金制度在缺乏有力有效的思想工作的情況下產生的必然結果。至少后來的情況證明,獎金制度沒有能夠維持讓國有企業繼續強有力地發展下去。國有企業后來遭遇到的困難,恰恰是新自由主義的錯誤思潮對國有企業進行嚴重干擾的結果。有些企業領導,有些所謂專家,都似乎認為新自由主義的潮流是符合經濟建設的潮流,而不知道那根本就是一劑極為兇殘的毒藥。
除了要考慮到物質利益對勞動者的意義之外,對勞動者的精神鼓勵,讓勞動者感受到作為社會主義勞動者的光榮和驕傲,并且讓勞動者感受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如果只靠獎金來刺激工人的勞動積極性,那與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被雇傭的勞動者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我們應該讓勞動者認識到,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不僅能讓勞動者個人得到更多的物質利益,而且在國家不斷地發展和富強的過程中,國家在集體上、長遠上和全局上也需要得到更大的利益。而集體的、長遠的、全局的利益有了可靠的保障,那么勞動者個人的利益也就有了更為可靠和堅強的保障。所謂覺悟,不是空洞的,而是對集體利益、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認知和理解,并且融入自身的意識之中,在工作與勞動中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具體的工作實踐。
當年我在企業做一個普通的工人時,看到我們車間生產的產品,都是國家大型水利電力工程所需要的設備部件,都在源源不斷地從廠里、從我們的車間里發送到全國那些重點的水利電力工程工地,心里是很有一種自豪感的。那些工程是青銅峽、龍羊峽、劉家峽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這些工程的名稱,可能今天的中青年人不一定聽說過,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我們已經切實感受到,我們的勞動與國家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我們國家的建設沒有停滯,沒有中斷,在那種艱難的環境中,還在堅持。今天想起來,依然十分感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