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展望之六: “經濟全球化”何去何從
張志坤
在2023年,曾經喧囂一時的全球化是將繼續暗淡下去,還是可能轉暖復蘇、再現生機呢?這也是人們所關心的關乎世界未來走向的一個大問題。
首先必須正視的現實是,在多重危機的強烈的沖擊下,原本被形容為世界“大潮”的全球化已經支離破碎
冷戰結束以后,能普遍被稱之為世界“大潮”的事情大概只有兩項,一個是所謂的“普世大潮”,一個就是所謂的“全球化”。這兩件事高度關聯,如“風”與“火”之相應相助一般。西方政客及學者們一致認為,“全球化”包括政治與經濟兩重涵義,其政治涵義就是民主化,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普世大潮”;其經濟涵義就是私有化,具體表達方式就是資本主義市場一統天下。應該說,無論是從理論邏輯還是從實踐進程看,他們的看法無疑都基本正確,事實的確如此。
但在中國的主流輿論中,上述“全球化”觀念卻被做了必要的閹割,中國不承認政治上“全球化”,而堅決主張多樣化、自主化,中國只是主張經濟全球化,其內涵是建立全球經濟大市場、進行全球產業大分工,把側重點放在經濟貿易關系而不是經濟制度市場體制上。因此,中國主流輿論中的“全球化”,準確的全稱應該是“經濟全球化”,其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將政治與經濟割裂開來,經濟上大家都走一條道,政治上卻各走各的道,走政治多樣化、戰略多極化道路。
現在,無論是西方涵義上的“全球化”,還是中國詮釋下的“全球化”,一概都走不下去了。脫離政治單純的“經濟全球化”顯然如同花瓶里的花朵,只能一時鮮艷燦爛,因為它沒有根基,經不起風吹雨打;而西方意義上的全球化等于從根本上抹殺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顯然也要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拒斥和反抗。現在,全球范圍內戰爭危機、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跌宕交互,對全球秩序造成空前強烈的沖擊,而首當其沖的就是這個“全球化”。
僅僅幾年之間,現如今所謂的“全球化”已經被各種危機碾壓得支離破碎,政治上的全球化已經宣告死亡,全球經濟關系也開始重塑,突出地表現為中國同美國、俄羅斯同德國、中國和歐洲之間的貿易、金融以及科技之間聯系都開啟了深度改寫與改造的歷史過程,其方向與目標就是緊跟并適應戰略與政治上陣營化發展趨勢,使世界經濟重新歸于集團化。因此,可以預計的是,各種保護主義今后一個時期將大行其道,尤其是美西方集團,經更加極力實行經濟保護主義,以確保其經濟霸主地位,并以此打壓遏制新興經濟體,極盡可能地壓縮他們的活動空間和增長余地。
當然,同任何大潮即便退潮也總不會那么干凈、總要有一些殘留一樣,全球化也可能余波尚在,譬如區域經濟一體化還有一定存活的空間和存在的余地,個別全球性議題還將在一個時期內保持溫度,不會很快冷下去,等等。但這已經無改于這輪“全球化”日漸衰落大方向、大趨勢。
其次必須深刻認識的是,所謂“全球化”,其主導力量已經開始了戰略性轉向
人類社會的“全球化”,任何時候都不是簡單自然的過程,任何將其歸結為一種自然力而同人主觀愿望無關的邏輯,一概都是無稽之談。事實上,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全球化浪潮都有其特定的推手,其中都深刻地貫穿了主要推手的意志與愿望。此一輪全球化也不例外,其主要推手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他們是左右全球化發展前行的主導力量。
在以美國為核心西方集團的大力推動促進之下,所謂的“全球化”一度形成相當規模的浪潮,這股浪潮中深藏西方爭衡世界的各種利器與工具。借助這股全球化浪潮,西方力圖從中達成他們自己政治目的、經濟目的和戰略目的。一開始,他們對此寄予厚望,指望籍此能一統天下,可走著走著,卻發現事情蠻不是那回事,他們固然通過全球化浪潮攻城略地、獲得了巨大的戰略收益,但新興國家卻借助這個風潮更快更迅猛地發展崛起,導致西方集團總體實力的全球占比不升反降,出現了全球戰略重心從歐洲大西洋地區向亞太地區轉移這樣嚴重的態勢。這是任何西方中心主義者所絕不能容忍的事情,必須加以遏阻與制止,他們絕不想因此失去對全球人類世界的主導權與統治權。
于是,他們就改弦更張、另找出路,堅決而毫不猶豫地要中止和廢掉這個所謂的“全球化”,而要開啟新的維護其全球統治地位的新進程,這就是發動針對中國的“戰略競爭”。
在美國的推動和操縱下,全球戰略大勢已經從“全球化”時代開始轉向“戰略競爭”時代,美國及其一切盟友走狗都將加入對華“戰略競爭”的行列,世界上大多數地區和國家都將被裹挾進來。因此,“戰略競爭”既不只是中美之間的競爭,還將上升成為世界東西方之間的競爭,更將上升成為全球和全面的“戰略競爭”,成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斗爭新的表現方式。在這種條件下,中美戰略競爭就不只是一項戰略計劃,而具有了時代特征,構成冷戰時代之后的又一個新冷戰時代,這個時代正在覆蓋和替換過去的“全球化”時代,全球戰略方向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與轉向,既往的全球化已經失去了核心主動力,所剩下的只是一點可憐的歷史慣性而已。
最后必須高度關注的是,關鍵戰略原材料的爭奪與控制將更加激烈
經濟實力是戰略實力的物質基礎,經濟主導權也是戰略主導權的根基。目前所發生的能源、糧食以及貨幣金融危機,不過是戰略主導權之爭在經濟領域內的具體反映。在已經開啟的全球“戰略競爭”時代,除能源、糧食這兩種戰略物質之外,其它如銅、鋰、錫、鎳、鋁等工業原材料同樣緊要,因為沒有這些東西,所謂工業4.0就將無從談起,這些東西甚至比什么產業鏈、高新技術等更加關鍵。
因此,爭奪戰略性原材料的主導權、控制權,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全球及中美“戰略競爭”的重要內容。目前這方面的爭斗還只是在稀土等個別項目上嶄露頭角,但今后必將大范圍和大面積地鋪開發展起來,可能上升成為新形態混戰爭中的經濟戰爭的主打內容,而中國則理所當然地要淪為這場全面經濟戰爭的主要對象。
在全面經濟戰爭的危險前景下,中國的產業鏈所面臨的安全威脅空前巨大,根據輕重緩急主次先后,霸權集團必將把中國逐步踢出各個重要的全球產業鏈之外,以此壓縮直至封閉中國在美西方的市場空間;中國原材料的供應鏈也風險突出,相當一些中國原材料供應源地將成為美西方緊盯的目標,譬如非洲、拉美等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將出現新的困局與破壞,使之難以按照既定計劃和既定方向繼續推進下去,將不得不做艱難的調整,尋求新的戰略突圍。
總之,呼應全面“戰略競爭”的將會是一場全面的經濟戰爭,而經濟戰爭則正從要害處和根子上開打。
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不管一些中國人對全球化的渴望多么強烈,也不管這些人對此多么信誓旦旦,2023年都必將是全球化繼續走向沒落與終結的一年,無可奈何花落去,而沒有任何轉暖復蘇進而起死回生的可能。展望未來,如果在中國的戰略設想中,同世界各地的經濟關系仍然立足于經濟全球化之上,則未免要構成一場嚴重的戰略失誤,也難免要因此吃大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