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由幾個知識精英,組織編纂了一本權威性的漢語字詞的工具書,叫新詞語詞典什么的(具體書名不詳)。細心的人們去查看一下,會發現,在這本詞典中,對《毛澤東》這一詞條后的說明注解,同過去相比有很大變化。毛澤東只剩下“革命家、導師、軍事家和詩人……”的稱謂。以往一貫使用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被編纂者一筆勾去。
毛主席就這樣丟掉了一頂帽子。為什么要去掉“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有關專家專門對此特別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作了“答記者問”式的說明。實際是為了“廣造輿論”,生怕國人不知道。
這位發言人表示:幾年來,我們有關專家通過精心而又嚴謹的科學研究,發現毛澤東一生中,讀的中國古書、舊書,要遠遠多于讀馬列的書。因此,我們認為,還是稱其為“革命家、軍事家、詩人……”更恰當些。就是說,毛澤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因為他讀馬列的書較少,舊書太多……
為了讓這一科研、編纂的“偉大”成果,這一“精邃”的說明性觀點,廣為傳播,當時的《報刊文摘》《文摘》《讀者》等幾十家——在全國很有影響的報刊雜志,都作了詳細的刊載。就這樣,這項“劃時代”的科研成果問世了。本人估計,這一科研成果發布會,定是官方精心策劃的,否則,動作不會(不敢)如此之大。
啊哈!這項研究成果“太偉大”,以至于中國的今天,仍有好幾個人承認這一成果,并在不斷使用。不是嗎!不說別的,光說最近,(別人告訴我的)就有人,連續多次在網壇文章后跟帖:毛澤東讀舊書太多……
本人讀書不多,實在不知道要讀多少馬列的書,才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近幾十年,特別是改開造輿論階段,我倒是聽一個政界要人反復念叨說,馬列的書要揀有用的學(意思是:馬列的書,不要讀太多)。很多人到過毛主席中南海的書房,見過毛主席讀過的書(毛主席讀書,一般都有詳細批注),無不為毛主席讀書之多而驚嘆,也為毛主席讀很多馬列的書,而且認真扎實,專心致志,一絲不茍,不但有批注,還有筆記和文章,而大生敬意。
有人嚴謹者研究表明,如果從讀書數量和著文引用知識和信息量方面比較,毛主席可能(?)是人類至今讀書最多的人(可能而已。證明的根據,請見文后附注)。無疑,在毛主席所讀的大量書籍中,——因為讀書太多,馬列書確是僅占幾分之一,然而,就是這幾分之一,——研究者說:也大大超過一般馬列主義學者所讀的馬列書籍的數量。我可以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說,那些批評毛主席讀舊書太多的人,單就讀書總量而言,他們讀所有書籍的總量,也不會有毛主席讀的馬列書多。
其實,這有點“鉆牛角尖”,因為,一個人——能不能成——是不是馬列主義者,讀馬列的書僅僅是一個方面因素,也不是最關鍵因素。關鍵因素是個人在人民革命中,同人民在一起的社會實踐和個人改造。如果讀馬列的書,成了——能否成為馬列主義者的關鍵因素,那么等于說,世上不會有馬克思主義主義者,因為馬克思本人就是讀古書、舊書、資產階級等書籍,邊讀邊批判,而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所以,有人笑問,馬克思不可能讀過馬克思主義的書藉(有了馬克思,才創造了馬克思主義的),他是怎么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
嗚呼!我為現代某些知識精英、公知的“科學研究”悲嘆!
極少數的公知們!你們的無知、偏執和大膽,已可以完全地毀滅你們自己了。歇息吧! 我猜你們的真正痛處在于:當年,毛主席正是通過一生博讀——包括古裝書讀得多,結合廣泛的社會實踐為(全面的革命、建設實踐),而知悉封、資知識精英的心地自私、平庸、灰暗、齷齪和“戲兒”小伎,使你們每一次丑心陋意膨脹,妄念著同毛掰手腕,結果無不敗避鬼窩。
不過!公知們,你們誤解了,毛主席在世時的一切方略舉措,一次次政治學習,一次次讓你們到工農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一次次社會主義教育……本質本意,卻是熱忱地為你們找到療救“世界觀”疾患的良方的,你們不應嫉恨哦!
毛主席希望你們,同工農結合——淡名輕利,而你們一時卻難以脫胎換骨,而常作痛苦的反抗……人有邪念,不可能不出丑的!這不,摘掉毛主席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帽子,就是你們丑上加丑——的笑話!
附注、附帶的話和附文:
人類不同歷史階段落的書藉量、精英們讀書量比較分析(這一分析,是一次會議上,另一個參與爭論者的發言稿。此記)
1、在資本主義之前,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文化相對不如今天發達,可供閱讀的文字和書籍,——比起資本主義和今天,實際是相當相當少的。因如此,有人認為:今天的一個廣覽群書的中學生,閱讀書籍的數量,極可能超過資本主義之前的一般學問家。所以,資本主義之前的一切人,是無法同現代學者、勤奮的革命家,比讀書數量的。
2、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就要說到馬克思和列寧,——他們是舉世公認的最博學、最勤奮之人(尤其是社科類知識的學習)。他們在世時,人類書籍固然沒有今天的這樣多,但已經不少了。遺憾的是,他們的壽命都較毛澤東短得多。馬克思較毛澤東少活近二十歲(1818——1883);列寧較毛澤東少活近三十歲(1870——1924)。這樣,在書籍同樣多、人同樣勤奮等條件下,毛澤東讀書數量,必然超過他們。人們都知道,毛澤東一生中,除了開會講話、視察、徒步行走和批閱文件材料(真正不便讀書的情況下),是手不釋卷的。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讀書讀到生命的終點的人。
3、從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的——可計數的讀書批注、評注等(這三人都有一個好習慣,讀書必動筆)方面,進行比較,毛澤東涉及書的數量比前兩位導師多得多。如果你看過有關這三個人的“藏書、讀書展覽”,自然會有如上的結論。
4、馬列毛著作、講話的涉書量方面進行計算,——當今有了電腦,使這一工作成為可能。毛澤東面世著作、講話的數量,固然沒有前兩位導師的數量多,但有些研究者發現,這三個導師講話內容的涉書量,卻旗鼓相當。
根據以上四點,確有研究者初步結論說:毛主席是古今中外讀書最多人。不過,這不過是一般地說說,不是最終的權威性結論(也沒有必要在這方面下一個“權威性結論”)。
在科學研究中,讀書數量的比較,這也決不是什么重點項目。今天,這里要附帶講一點,則是告訴、勸勸某些人,不要動不動就來小聰明。
在中國,有些人常將“偉大”,在“不經意”的小聰明中,抖落干凈。近現代,我們少偉大創新,同毛主席這樣的創新大家,常無共同語言;——某些人的創新,基本都帶有磨削不去的封、資印章,讓歷史在平庸的難于挽救的圈子中惡性循環。直叫當年的魯迅,一邊哀其不幸,一邊恨其不爭。
好了,還是來看看毛主席本人的實際藏書和讀書,——這有更重要意義。因為,這對國人更有推促作用。
毛主席在年輕時就立志(這一偉志,從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來解釋,它不是個別人的天生,而是歷史本身推動、造就的),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如何文明精神,毛澤東的答案就是讀書學習、融身于人民群眾和頑強實踐;在菲薄的物資條件下,最大地追求精神生活。知情者都說,毛主席一生中,在物質生活上有點刻薄,而精神追求上卻大大地“奢侈”。
毛主席藏書和讀書極為豐富和博廣。他活到老學到老,終身酷愛讀書,晚年興趣愈濃。人們從他的中南海藏書,以及大量的讀書評注中,能看到這一大特點。這些藏書和書評,同時,也深刻體現了一位哲人、馬克思主義者,重自身修養的偉大心性。
毛主席身邊的知識分子,每每驚嘆他讀書范圍的廣泛,并認為基本動力是“偉志”和“興趣”。其早年是為了救國救民,后來,尤其是晚年,則是為了修身、治國、平天下。完全不帶個人的功利性,純粹是一種強烈的政治追求。
毛主席從少年時代,為得一本書、一次讀書機會,苦苦尋覓和爭求;到青年時期自由搏擊于知識海洋;到后來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到晚年的“為伊銷得人憔悴”,是一個典型的以書伴生的偉人。毛主席讀書,完全不是為了“黃金屋”。是他為自已的偉大事業尋覓推動力。可以說,沒有人民的事業,便不會有酷愛讀書的毛主席,便沒有偉人毛主席!
如你進中南海,就會看到,毛主席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即是他的大量書籍。豐澤園故居西廂房中,36個一人多高的黃色本制書柜,布滿整個房間,柜內全部裝著古今典籍——馬列書籍等;北邊東頭,是毛主席的會客廳和臥室兼辦公室,靠墻書架擺滿書,飯桌、茶幾、書案,連床上也無處不有書。 (參見毛澤東遺物事典)
據統計,毛主席藏書總數近10萬冊。該室南邊靠北角,一個極精致的柜子,專裝二十四史線裝書,計485冊。二十四史,毛澤東早年就讀過,五十年代自己掏錢又購買了一套,經常翻看,封面也磨破了。這套書伴隨他到終老。書頁上,至今留有這樣的筆跡:“1975.8再閱”,“1975.9再閱”。上世紀50——60年代,他一次又一次地學習和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哲學,以及70年代中期學習馬列的《國家與革命》《帝國主義論》等,——所留下的各種書籍,也給人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的床鋪,可以說,在世界獨一無二(也是一般形容,請從形容意義上理解,不要“鉆牛角”),五尺余寬,木板材料,由外向里傾斜,靠窗半邊,擺了高達五六十厘米高的書。這些書,通常是正在閱讀的書。故而,是不斷更換的。晚年,列寧的著作(因為要研究無產階級專政),出現率高些,另有他布置全黨全國讀的書,在他床上也較多出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