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評社刊發了其評論員喬新生撰寫的社評,標題是《中美終將回到合作共存軌道上來》。
文中所列舉的理由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美國選擇與中國硬對抗,既會損害中國的利益,也會損害美國的利益。這種傷害雙方的做法,是難以為繼的。
第二,美國的對華戰略注定失敗。美國所制定的亞太戰略體系,印太經濟框架,還要建立亞洲北約,這都是美國典型的庸人自擾。
第三,美國利用臺灣來擾亂中國,這樣的政策根本就是建立在想象的美國戰略之上,美國的目的也是無法達到的。
第四,是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會堅定不移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第五,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不容樂觀。每當經濟遇到困難時,華盛頓就會出現政治動蕩。如果中期選舉后,共和黨控制了國會,民主黨政府將國內問題國際化的政策將被迫改變。
第六,中美關系發展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一方面,美國的周期性選舉,隨時都可能導致中美關系發生變化。另一方面,美國的政客們很關于把國內問題變成地緣政治關系問題,動不支就在中國問題上大做文章。
社評的主旨大意是說,基于上述理由,美國應該回到與中國合作共存的軌道上來。
或許,社評的上述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只是這種道理對美國來說,會起到被說服的作用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社評中所提出的這幾點理由,美國方面過去是完全都不知道、不了解嗎?顯然不是。
因為有些內容,中方已經向美國講過多次,美國估計聽得耳朵都要長繭子了,在美國聽起來,這幾乎就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美國就是聽不進去,或者說美國根本就沒打算聽進去。
因為從一開始,美國就不認同中國提出的這些理由。
美國不會不知道,如果跟中國真的在很多方面都脫了鉤,美國的經濟肯定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但美國明明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美國依然還要與中國脫鉤,還要與中國對抗,還要接受自身在經濟利益上的損失,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美國執意要這樣做,估計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第一,美國與中國在經濟上雖然聯系很密切,但美國獲得經濟利益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并不把中國當作唯一的經濟利益的來源。
例如,美國這次挑起俄烏沖突,逼迫歐洲選邊站在美國一邊,結果就是歐洲不得不從美國購買高價的石油和天然氣。這讓美國從歐洲那里大賺了一筆。
如果美國的利益來源還有其他多個源頭,那么,因為與中國脫鉤而造成的損失,美國似乎并不是特別在乎。
第二,美國一直認為,與中國的貿易關系,自己是吃了虧的,因為與中國的貿易,美國一直都是逆差,而且這個逆差還越來越大。
美國通過了貿易戰,企圖減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但結果是這個貿易逆差不僅沒有減小,而且還在擴大。這讓美國心里非常不爽。
所以,如果再與中國保持這種經貿的往來,美國只能更加吃虧。從這個角度上看,美國不太可能在貿易方面保持與中國的合作。
第三,美國堅持與中國對抗,其基本動機不是要在中美經貿關系中爭得更多的經貿方面的利益。美國的目的是要從根本上滅掉中國挑戰美國霸權的可能性。
雖然中國多年來一直在說,中國絕不稱霸,中國絕沒有想過要取代美國的地位。但是中國現在如此的發展速度,體量增長得又如此之快之大,中國再說多少遍不稱霸,不想取代美國,美國依然是極不放心的。只有把中國徹底干趴下,美國才能放下心來。
所以無論中國說多少遍,中美兩國應該合作,應該放棄對抗,美國就是不能認同。因為在美國看來,這種中美之間的合作,而不是對抗,最終還是會有利于中國,而不利于美國。
美國現在當政的精英們,基本都是這樣一個思路,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他們在共同對抗中國這一點上是完全一致的。不要指望在中期選舉之后,即使共和黨掌握了眾議院,美國政府與國會的對華政策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變化。對此,我們不能存在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那么,美國到底有沒有可能放棄與中國的對抗,重新恢復與中國的合作呢?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給出一個結論,硬說這種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任何過于絕對的判斷都是危險的。美國要恢復與中國在某些美國希望的領域里進行正常的合作關系,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也是不會太讓人樂觀的。
如果美國現在的工商業企業或者組織,看到與中國脫鉤,對美國的工商業的發展非常不利,那么這些工商企業和相關的組織,或許有可能站出來,與美國當政者說明利害,力爭一下。
這或許有可能讓美國的當政者,或者部分當政者愿意接受美國工商業者的請愿,滿足美國工商業者的部分要求。這就既有可能會放美國的工商業一條生路,也有可能同意恢復與中國的合作。但這種可能性雖然會有,但也不是非常地大。
對于美國的工商業階層來說,美國的金融壟斷資產階級才更是財大氣粗。從這一點來說,美國的工商業從實力上干不過美國的金融業。如果美國的金融業不同意與中國合作,也不愿意放美國工商業一馬,那么美國的工商業一定會有非常的悲劇結果。
別忘了,在2008年,因為美國的金融危機,而讓全球都陷于經濟混亂時,美國的汽車制造業以及其他實體企業都面臨著極大的困難。他們都希望當時的奧巴馬政府拉他們一把。
但是,美國政府最后還是把70億美元輸送給美國的銀行業,而沒有拿出一分錢來幫助美國的汽車工業。銀行拿了這筆錢,立刻給他們的金融高管發了獎金,美國民眾一片大嘩。這就是美國統治階級對于美國金融業采取高溫的態度,而對于實體工業則采取低溫的態度。
如果美國的金融資產階級發了話,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堅決反對美國政府與中國采取合作的態度,那么美國政府還能拒絕服從金融壟斷資產階級意志嗎?
除非美國真的發生了分裂,內斗導致局面急劇惡化。到了這個時候,美國的金融資產階級有可能就會自顧不暇。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局面,美國還想以舉國之力對抗中國,這種可能性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大了。只要沒有發生這種極端的情況,美國現有的對華敵視的態度看起來是不會改變的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