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其實并沒有讀明白。不僅是我,八十年代后期顯赫一時的對于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借鑒的作家們,也談不上有幾人讀懂的。讀過一點“魔幻現實主義”中國作品,不過是為形式而形式而已。
稍后又讀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番石榴飄香》,很多年就再也沒有讀過他的作品。今年4月17日加西亞•馬爾克斯去世,一直到下半年某個時候,突然有了重讀的愿望,再次閱讀《百年孤獨》,新讀《迷宮中的將軍》、《霍亂時期的愛情》、《我不是來演講的》。我想把他的中文譯作都找來讀讀。以前在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時候,還讀了略薩、加列戈斯、魯爾福、卡彭鐵爾、阿斯圖里亞斯、聶魯達、富恩特思等人的作品,后來還讀了帕斯、博爾赫斯、帕索等人的作品。拉美是那樣地吸引人。
以前沒讀明白,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缺乏對于那塊大陸的了解與認識,真正建立起基本認識的是索颯的那本大作,那本充滿激情與正義的大作。現在再讀加西亞•馬爾克斯,能夠容易懂一些。
感觸不少,筆記寫了不少。摘其中的一小段吧: 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儀式上作《拉丁美洲的孤獨》演講,在闡釋“我們孤獨的癥結”時,他說,“現實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們,無論詩人或乞丐,戰士或歹徒,都無需太多的想象力,最大的挑戰是無法用常規之法使別人相信我們真實的生活。”
有一點聯想,若干年之后,當人們檢視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可能會難以理解,那些號稱精英的人士,說了那么多違反常識的話,怎么可能還會有那么大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中國進程,甚至還一度出現了把中國帶向萬劫不復境地的可能。
拉美孤獨的癥結加西亞•馬爾克斯說出來了,中國****的癥結在哪里呢?不過,到了社會面上都醒悟過來,發出如此疑問的時候,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很清楚了。就是現在,很多人也是清楚的。
寫這些的時候,我在比例尺大的地圖上都找不到的處所,南方一個很普通的地方,也是一個很安靜的地方(太安靜了,很難看到年輕人,年輕人大多外出了),沒有世人所謂的旅游景點;這是在冬天,走在室外,還是滿目的綠色(這綠,比夏日綠要暗一些);這里還上不了網,不過有電視;室外,是不絕于耳的鳥鳴聲,就在此時,一群成百上千只鳥兒從窗外飛過。聽長期生活在這里人說,這種景象重新出現,還沒有多少年。
黃昏的時候,晴天的話,夕陽西照,寬闊的湖面金光閃爍。這樣的地方讓人流連忘返,有機會應該再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