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中三種循環的總和的特點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17)
我們對貨幣資本的循環,生產資本的循環,商品資本的循環,三個形式進行總的考察,那末,過程的所有前提都表現為過程的結果,表現為過程本身所產生的前提。每一個因素都表現為出發點、經過點和復歸點。總過程表現為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生產過程成為流通過程的媒介,反之亦然。
所有這三個循環都有一個共同點:價值增殖是決定目的,是動機。在形式Ⅰ中,這一點已經在形式上表現出來了。形式Ⅱ是以P即價值增殖過程本身開始的。在形式Ⅲ中,即使運動以同樣規模反復進行,循環也是以已經增殖的價值開始,而以重新增殖的價值結束的。
在一個不斷回轉的循環中,每一點都同時是出發點和復歸點。如果把這種回轉中斷,那就不是每一個出發點都是復歸點了。我們已經知道,不僅每一個特殊的循環都把其他的循環作為前提(包含在內),而且一種形式的循環的反復,已經包含著其他形式的循環的進行。因此,全部區別表現為單純形式上的區別,或者說,表現為單純主觀上的、只對考察者才存在的區別。
如果把任何一種循環都看作不同的單個產業資本所處的特殊的運動形式,那末,這種區別也始終只是作為一種個別的區別而存在。但是實際上,任何一個單個產業資本都是同時處在所有這三種循環中。這三種循環,三種資本形態的這些再生產形式,是連續地并列進行的。例如,現在作為商品資本執行職能的資本價值的一部分,轉化為貨幣資本,但同時另一部分則離開生產過程,作為新的商品資本進入流通。因此,W′…W′循環形式不斷地進行著;其他兩個形式也是如此。資本在它的任何一種形式和任何一個階段上的再生產都是連續進行的,就象這些形式的形態變化和依次經過這三個階段是連續進行的一樣。可見,在這里,總循環是它的三個形式的現實的統一。
我們的考察曾經假定,資本價值是按照它的價值總量全部作為貨幣資本,或作為生產資本,或作為商品資本出現的。在購買行為G—W(A+Pm)完成以前,全部資本只是作為貨幣資本存在并執行職能。一旦它轉化為生產資本,它就既不作為貨幣資本,也不作為商品資本執行職能了。它的全部流通過程就會中斷,另一方面,一旦它處在兩個流通階段的一個階段上,不論是作為G還是作為W′執行職能,它的全部生產過程也同樣就會中斷。這樣一來,P…P循環不僅表現為生產資本的周期更新,而且在流通過程完成以前,同樣表現為它的職能即生產過程的中斷;生產將不是連續地進行,而將發生間斷,只有經過一段由流通過程的這兩個階段完成得快慢所決定的長短不定的時間,生產才能重新進行。例如,中國的手工業者就是這樣,他只是為私人顧客勞動,如果沒有新的訂貨,他的生產過程就會停頓。
實際上,以上所說適用于處在運動中的資本的每一個部分,并且資本的所有部分都要依次經過這種運動。假定10000磅紗是一個紡紗業主的一周的產品。這10000磅紗要全部從生產領域轉到流通領域;其中包含的資本價值必須全部轉化為貨幣資本,并且只要資本價值保持貨幣資本的形式,它就不能重新進入生產過程;它必須先進入流通,并重新轉化為生產資本的要素A+Pm。資本的循環過程是不斷的中斷,是離開一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是拋棄一種形式,存在于另一種形式;其中每一個階段不僅以另一個階段為條件,而且同時排斥另一個階段。
但是,連續性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是由資本主義生產的技術基礎所決定的,雖然這種連續性并不總是可以無條件地達到的。資本的所有部分都依次經過循環過程,而同時處在循環過程的不同階段上。這樣,產業資本在它的循環的連續進行中,就同時處在它的一切循環階段以及和各該階段相適應的不同的職能形式上。對第一次由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的部分來說,W′…W′循環才開始,而對作為運動中的整體的產業資本來說,W′…W′循環則已經完成。貨幣是一手預付出去,另一手收進來。G…G′循環在一點上的開始,同時就是它在另一點上的復歸。生產資本也是如此。
因此,產業資本的連續進行的現實循環,不僅是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個循環的統一。在這里,每一部分的相繼進行,是由各部分的并列存在即資本的分割所決定的。因此,在實行分工的工廠體系內,產品不斷地處在它的形成過程的各個不同階段上,同時又不斷地由一個生產階段轉到另一個生產階段。因為單個產業資本代表著一定的量,而這個量又取決于資本家的資金,并且對每個產業部門來說都有一定的最低限量,所以單個產業資本的分割必須按一定的比例數字進行。現有資本的量決定生產過程的規模,而生產過程的規模又決定同生產過程并列執行職能的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的量。但是,決定生產連續性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資本的各部分依次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運動。并列存在本身只是相繼進行的結果。例如,如果對資本的一部分來說W′—G′停滯了,商品賣不出去,那末,這一部分的循環就會中斷,它的生產資料的補償就不能進行;作為W′繼續從生產過程中出來的各部分,在職能變換中就會被它們的先行部分所阻止。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生產就會受到限制,整個過程就會停止。相繼進行一停滯,就使并列存在陷于混亂。在一個階段上的任何停滯,不僅會使這個停滯的資本部分的總循環,而且會使整個單個資本的總循環發生或大或小的停滯。
只有在三個循環的統一中,才能實現總過程的連續性,而不致發生上述的中斷。社會總資本始終具有這種連續性,而它的過程始終是三個循環的統一。
資本作為自行增殖的價值,不僅包含著階級關系,包含著建立在勞動作為雇傭勞動而存在的基礎上的一定的社會性質。它是一種運動,是一個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又包含循環過程的三種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為運動,而不能理解為靜止物。那些把價值的獨立性看作是單純抽象的人忘記了,產業資本的運動就是這種抽象的實現。在這里,價值經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運動,在其中它保存自己,同時使自己增殖,增大。因為我們在這里研究的首先是單純的運動形式,所以對資本價值在它的循環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革命就不去考慮了。資本的運動所以會表現為產業資本家個人的行動,是因為他作為商品和勞動的買者,作為商品的賣者和作為生產的資本家執行職能,因而通過他的活動來促成這種循環。
為了純粹地考察循環公式,僅僅假定商品按照價值出售是不夠的,還必須假定這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以P…P形式為例,我們把生產過程范圍內會使某個資本家的生產資本貶值的一切技術革命撇開不說;把生產資本的各種價值要素的變動對現有商品資本價值所產生的一切反作用(如果有商品資本的儲備,它的價值會因此提高或降低)也撇開不說。假定W′按照它的價值出售了,補償W′所包含的資本價值。但是,如果棉花、煤炭等等的價值提高了要全部補償生產資本的要素,這補償也許就不夠了,而必須有追加的貨幣資本,貨幣資本就被束縛起來。如果這些東西的價格跌落了,情況就會相反,貨幣資本就被游離出來。只有在價值關系保持不變時,過程才能完全正常地進行;只有各種干擾在循環反復中被排除,過程才能夠在事實上正常進行;干擾越大,產業資本家就必須持有越是大量的貨幣資本,才有可能排除干擾;因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展,每一單個生產過程的規模會擴大,預付資本的最低限量也會隨之增加,所以除了其他情況外,又加上這個情況,使產業資本家的職能越來越轉化為各自獨立或互相結合的大貨幣資本家的壟斷。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發展,已經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在G—(A+Pm)流通階段中,構成生產資料Pm的商品的很大一部分本身是別人的執行職能的商品資本。因此,從賣者的觀點來看,就發生了W′—G′,即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但是,這并不是絕對的。相反,在產業資本或者作為貨幣或者作為商品執行職能的流通過程內,產業資本不論作為貨幣資本還是作為商品資本的循環,是和各種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的商品流通交錯在一起的,只要這些生產方式同時是商品生產。不論商品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生產的產品,還是農民的產品(中國人),還是公社的產品(荷屬東印度),還是國家生產的產品(如從前在俄羅斯歷史上出現的以農奴制為基礎的國家生產),還是半開化的狩獵民族的產品等等,它們總是作為商品和貨幣,同表現產業資本的貨幣和商品相對立,既進入產業資本的循環,在剩余價值作為收入花掉時,也進入商品資本所包含的剩余價值的循環,也就是說,進入商品資本的兩個流通部門。作為它們來源的生產過程的性質如何是沒有關系的;它們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執行職能,作為商品進入產業資本的循環和商品資本所包含的剩余價值的流通。因此,商品來源的全面性,市場作為世界市場而存在,是產業資本流通過程的特點。以上就外國商品而言的,也同樣適用于外國貨幣。正象商品資本對外國貨幣只是執行商品職能一樣,外國貨幣對商品資本也只是執行貨幣職能;在這里,貨幣是執行世界貨幣的職能。
在考察循環的一般形式時,總的說來,在這整個第二卷中,我們所說的貨幣,是指金屬貨幣,不包括象征性的貨幣,單純的價值符號(只是某些國家所特有的東西)和尚未闡明的信用貨幣。第一,這是歷史的進程;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初期,信用貨幣還不起作用或只起很小的作用。第二,我們不要忘記,金屬貨幣既能執行購買手段的職能,也能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在這第二卷中一般只談它的前一種職能形式。
社會總資本——單個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只是獨立執行職能的組成部分——的各個不同組成部分在流通過程中怎樣互相補償的問題(無論說的是資本還是剩余價值),不能從商品流通的簡單的形態變化的交錯得到說明,這種交錯是資本流通行為和其他一切商品流通所共有的,這里需要用另一種研究方式。在這個問題上,直到現在為止人們還是滿足于使用一些空洞的詞句,只要仔細分析一下,這些詞句不過是包含一些不確定的觀念,這些觀念只是從一切商品流通所具有的形態變化交錯中套用來的。
產業資本循環過程從而資本主義生產的最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一方面,生產資本的形成要素必須來自商品市場,并且不斷從這個市場得到更新,作為商品買進來;另一方面,勞動過程的產品則作為商品從勞動過程產生出來,并且必須不斷作為商品重新賣出去。資本主義生產是作為生產的普遍形式的商品生產,但是,它之所以如此,在它的發展中之所以越來越如此,只是因為在這里,勞動本身表現為商品,因為工人出賣勞動,即他的勞動力的職能,是按照由它的再生產費用決定的它的價值出賣的。勞動越變為雇傭勞動,生產者就越變為產業資本家;因而,資本主義生產(從而商品生產)只有在直接的農業生產者也是雇傭工人的時候,才充分地表現出來。
在資本家和雇傭工人的關系上,貨幣關系,買者和賣者的關系,成了生產本身所固有的關系。但是,這種關系的基礎是生產的社會性質,而不是交易方式的社會性質;相反,后者是由前者產生的。此外,不是把生產方式的性質看作和生產方式相適應的交易方式的基礎,而是反過來,這是和資產階級眼界相符合的,在資產階級眼界內,滿腦袋都是生意經。
資本家以貨幣形式投入流通的價值,小于他從流通中取出的價值,這是因為他以商品形式投入流通的價值,大于他以商品形式從流通中取出的價值。既然他只是作為資本的人格化,只是作為產業資本家執行職能,他對商品價值的供給,總是大于他對商品價值的需求。如果在這一方面他的供給和需求相抵,那就是他的資本沒有增殖;他的資本沒有執行生產資本的職能;生產資本轉化為沒有生出剩余價值的商品資本;它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從勞動力取得商品形式的剩余價值,也就是說,根本沒有執行資本的職能。他實際上必定是“賤買貴賣”,但是,他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只是因為他通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把他所購買的價值較小因而較廉價的商品,轉化為價值較大因而較貴的商品。他之所以賣得貴,不是因為他的商品高于它的價值出售,而是因為所賣商品的價值大于它的生產組成部分的價值總額。資本家的供給和需求的差額越大,就是說,他所供給的商品價值越是超出他所需求的商品價值,資本家的資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于使二者相抵,而是盡可能使它們不相抵,使他的供給超出他的需求。就單個資本家來說是如此,就資本家階級來說也是如此。
勞動者2014年12月11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