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政府干部,就應該提升“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做好“服務”角色。
近期看到兩則新聞,一則是說家住河北在北京工作的小周因出差回老家辦護照,跑了大半年不僅沒有辦下來還被辦事人員無故刁難甩臉色;另外一則說的是江蘇的小狄為辦一個營業執照和法人執照被當地辦證機構推諉多次,來回奔波十幾趟,并且辦回來的還是兩張空白執照,需自己打印內容。這兩則新聞可能會讓大部分讀者看得觸目驚心:是怎樣“官權為上”的干部官員,才能這樣把老百姓完全不當一回事?
我國從新中國建立初期,就屬于是管理型政府,強調的是政府本位、強調管理和國家強制干預。因此,在傳統的政府理念中,始終認為公共權力是對統治秩序的維護和社會民眾的管制,把人民群眾看作管理的“對象”,官員們沒有“服務”的思想,高高俯視;民眾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和監督權,不能對“父母官”們的不作為或者居高臨下進行監督;政府也沒有完善的制度來督促干部改變觀念,做好“服務”。
由于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我國現存的政府模式已經與社會關系出現矛盾和沖突。為解決這些矛盾和沖突,國家政府決定將管理型政府逐步轉變為服務型政府,這同樣也對黨群、政群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傳統的管理型政府向新時期的服務型政府轉變的同時,首先要求干部必須轉化工作態度和工作理念,摒棄“官本位”思想,從高高在上的“管理”轉化為平等、謙遜、親切的“服務”,在本質上形成“以服務群眾為己任”的自覺;其次要求黨和國家給予民眾足夠的話語權和監督權,使得民眾不再畏懼“官威”,能自下而上地監督干部的“服務”態度、辦事效率;最后也要求有關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從上到下對干部的“服務性”形成規范。
基層干部是戰斗在第一線的干部,是與老百姓親密接觸的干部,就更應該提升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做好老百姓的“服務員”,做好老百姓的“貼心人”,以滿足民眾所需為己任,以蘭輝等一批優秀的基層干部為楷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地為人民做實事、謀利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