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生產的條件
——對資本主義的看法(9)
第二,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
資本力圖無限制地發展生產力。但是遇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界限。
首先,資本創造絕對剩余價值,要有一個條件,即流通范圍要擴大,而且要不斷擴大。在一個地點創造出的剩余價值要求在另一個地點創造出它與之交換的剩余價值;要求首先哪怕只是生產出更多的金銀,更多的貨幣。因此,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其條件是創造一個不斷擴大的流通范圍,不管是直接擴大這個范圍,還是在這個范圍內把更多的地點創造為生產地點。
如果說流通最初表現為既定的量,那么它在這里卻表現為變動的量,并且是通過生產本身而不斷擴大的量。就這一點來說,流通本身已經表現為生產的要素。因此,資本一方面具有創造越來越多的剩余勞動的趨勢,同樣,它也具有創造越來越多的交換地點的補充趨勢;在這里從絕對剩余價值或絕對剩余勞動的角度來看,這也就是造成越來越多的剩余勞動作為自身的補充;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推廣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或與資本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中。任何界限都表現為必須克服的限制。首先,要使生產本身的每一個要素都從屬于交換,要消滅直接的、不進入交換的使用價值的生產,也就是說,要用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來代替以前的、從資本的觀點來看是原始的生產方式。商業在這里不再表現為在各個獨立生產部門之間交換它們的多余產品的活動,而是表現為生產本身的實質上包羅一切的前提和要素。
資本的趨勢是(1)不斷擴大流通范圍;(2)在一切地點把生產變成由資本進行的生產。
另一方面,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即以提高和發展生產力為基礎來生產剩余價值,要求生產出新的消費;要求在流通內部擴大消費范圍,就象以前在生產絕對剩余價值時擴大生產范圍一樣。第一,要求擴大現有的消費量;第二,要求把現有的消費推廣到更大的范圍,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產出新的需要,發現和創造出新的使用價值。換句話說這種情況就是:獲得的剩余勞動不單純是量上的剩余,同時勞動(從而剩余勞動)的質的差別的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樣化,本身越來越分化。
為達到此目的于是,就要探索整個自然界,以便發現物的新的有用屬性
要從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發現新的有用物體和原有物體的新的使用屬性,如原有物體作為原料等等的新的屬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學發展到它的頂點;同樣要發現、創造和滿足由社會本身產生的新的需要。培養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并且把他作為具有盡可能豐富的屬性和聯系的人,因而具有盡可能廣泛需要的人生產出來——把他作為盡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會產品生產出來(因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須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須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這同樣是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一個條件。因此,如果說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一方面創造出一個普遍的勞動體系,——即剩余勞動,創造價值的勞動,——那么,另一方面也創造出一個普遍利用自然屬性和人的屬性的體系,創造出一個普遍有用性的體系,甚至科學也同人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屬性一樣,表現為這個普遍有用性體系的體現者,而且再也沒有什么東西在這個社會生產和交換的范圍之外表現為自在的更高的東西,表現為自為的合理的東西。因此,只有資本才創造出資產階級社會,并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產生了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然界才不過是人的對象,不過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認為是自為的力量。
而對自然界的獨立規律的理論認識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為消費品,還是作為生產資料)服從于人的需要。資本按照自己的這種趨勢,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見,又要克服把自然神化的現象,克服流傳下來的、在一定界限內閉關自守地滿足于現有需要和重復舊生活方式的狀況。資本破壞這一切并使之不斷革命化,摧毀一切阻礙發展生產力、擴大需要、使生產多樣化、利用和交換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但是,決不能因為資本把每一個這樣的界限都當作限制,因而在觀念上超越它,所以就得出結論說,資本已在實際上克服了它,并且,因為每一個這樣的限制都是同資本的使命相矛盾的,所以資本主義生產是在矛盾中運動的,這些矛盾不斷地被克服,但又不斷地產生出來。不僅如此。資本不可遏止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資本本身的性質上遇到了界限,這些界限在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會使人們認識到資本本身就是這種趨勢的最大限制,因而驅使人們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
勞動者2014年10月3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