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VC理論”看滿洲里蒙元文化發展
滿洲里黨校 宋默華
“AVC理論”又稱“三力理論”,是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alidity)、承載力(Capacity)的總稱,2002年1月同濟大學景觀學系主任劉濱誼教授首次提出這一理并用于對旅游景區的現狀及規劃方案的評價,是目前學界普遍認可并廣泛應用的的一種景區評價方法。筆者認為,用“AVC理論”認真審視、客觀評價滿洲里蒙元文化,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略,對于把滿洲里打造成中俄蒙風情兼得的跨境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滿洲里蒙元文化的吸引力(Attraction)評價
蒙元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階段和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后,從草原來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帶來了游牧文明,形成特有的蒙元文化,它兼具游牧文化、中原農耕文化、西域文化的有益成份,既有縱橫、灑脫于俗儒禮法之外的草原游牧文化,又有中原文化注重人倫程序、天人和諧的中庸之道,同時還兼收并蓄的包容了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亞和南亞文化的部分內涵,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是蒙元文化的核心理念。蒙元文化包括英勇善戰,頑強拼搏的“鐵騎精神”、開疆拓土,一往無前的“開拓精神”、高傲無畏的“博愛精神”以及琴曲悠揚中寄托的“忍耐精神”。滿洲里蒙元文化,集中聚集在敖爾金蒙元文化景區。
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在于其獨特性。隨著旅游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旅游者經歷的豐富和旅游心態的逐漸成熟,旅游消費逐漸呈理性化、個性化發展,旅游產品的獨特性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要求在旅游景區的規劃設計中努力打造別具匠心的個性化主題和態勢。“蒙漢二元性”是蒙元文化的突出特色,這一特色本身就是兩種文化互相吸引的結果。草原文化以北方民族充滿活力的剛勁氣質和精神風貌,與中原漢族等民族穩健儒雅的農耕文化相融匯,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融合和更新。歷史記載:忽必烈即位后,提倡“文治”采用“漢法”,同時又多方維持蒙古傳統,形成了中原傳統政體和漠北舊俗共存的行政體制,在宮廷禮儀制度上,體現了明顯的蒙漢二元性的特點。元朝有八位皇帝具有蒙漢兩種廟號,如忽必烈的蒙古語廟號為“薛禪汗”,漢語廟號為“世祖”,鐵穆耳的蒙古語廟號為“完澤篤汗”,漢語廟號為“成宗”。中原傳統的漢文化和特點鮮明的蒙古文化構成了元代文化的基本格局,而這一格局的形成,正是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相互吸引、融合的過程。一個地方的旅游資源價值大小也一樣取決于其吸引力的大小,取決于其本身固有的質量。經考察分析,筆者認為敖爾金區蒙元文化旅游資源特色濃郁,內涵豐富,價值大質量高,通過深入挖掘還可形成更加獨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產品。比如敖爾金有關于盤羊峰的傳說:傳說敖爾金牧場因境內有敖爾金山而得名,蒙古語發音為“孛爾金”,意為“盤羊峰”(也有譯為“盤羊出沒的圣潔寶地”)。據傳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在圣潔美麗的“盤羊峰”下,迎娶了弘吉剌部美女孛兒帖,當地人為紀念孛兒帖的善良與美麗,就將一座山峰命名為“孛爾金”山。“孛爾金”山對蒙古民族的形成和蒙元政權開疆拓土,最終成就霸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這一傳說,我們可以圍繞“孛爾金”山進一步挖掘、演繹加工,比如可以在原址復原大婚的情節,設計如哈達訂親、佩弓娶親、攔門迎婿、獻羊祝酒、圣火洗禮、大小回門等一系列蒙元文化儀式程序,在展示蒙元文化禮儀風俗的同時,增加游客的“體驗”環節,讓游客實裝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無疑會增加游客的興趣,延長逗留時間,增加景點的吸引力。在對這類傳說中的遺址、遺跡類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時,要盡可能保持其原始風貌,避免過分修飾和大規模毀舊翻新。
二、滿洲里蒙元文化的生命力(Validity)評價
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對生態環境的適應和改造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不同民族由于生存空間、生活方式不同,其對自然資源適應、利用和由此形成的文化傳統也就各具特色,由此決定不同旅游資源的生命力千差萬別。
旅游資源的生命力包括旅游景區的自然社會環境、生存狀況、發展壯大的可能性等,通俗地說,是旅游資源適應特定自然、人文環境,能夠存在和發展壯大的可能性。拿敖爾金蒙元文化的生命力來說,敖爾金草原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稀少,民族成份復雜,包括蒙古族、漢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彝族、俄羅斯族等,蒙古族占多數。境內金、銅、鉬、硅、大理石、白云巖、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現已開發的有白云巖、大理石、硅石礦、青石礦等。敖爾金區居民多年來有養殖、放牧的習慣,蒙古族的民情、民俗、草原生態環境保存的相當完好,這是敖爾金蒙元文化旅游發展的人文基礎。近年來敖爾金牧場旅游業呈上升趨勢,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摔跤、賽馬、射箭,傳統風味美食如烤全羊、手扒肉、馬奶酒及歐式木刻楞風格為特征的風情旅游度假村吸引著中外眾多游客。2013年1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沿邊地區開放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沿邊地區與境內外旅游合作,發展跨境旅游和特色旅游,聯合開發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也強調“要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并出臺了加快發展旅游業的相關意見。2014年滿洲里市委市政府也出臺了鼓勵和促進旅游業發展優惠政策,并要求敖爾金區定位上要體現“蒙元文化”,突出地域特點和草原優勢,將“蒙元文化”元素充分體現到建筑風格及招商項目當中,做好旅游品牌打造和旅游市場培育,發展成為一個典型的觀光旅游畜牧區,確定了“以民族文化為底蘊,以蒙元發軔為支撐,以圣祖大婚之地為營銷點,全力打造蒙元文化國際旅游勝地、綠色畜產品加工集散地,草原生態建設示范區”的發展思路。這些為增強滿洲里蒙元文化的生命力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撐和強勁的發展動力。尤其是近期舉辦的敖爾金區首屆蒙元文化旅游節暨百吉樂那達慕大會又為依托敖爾金牧場的地緣優勢、精心打造蒙元文化旅游“名片”、著力構建精品旅游點、重點突出蒙元文化的歷史內涵,從而填補我市旅游文化純正蒙古元素的空白做了實質性的探索。
旅游經濟是注意力經濟,也是品牌經濟,而品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敖爾金區在塑造蒙元文化產品時要努力塑造蒙元文化旅游品牌,在這方面內蒙古其它蒙元文化開發較好的地區已經探索出值得借鑒的經驗,如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的耘幟蒙元文化步行街、呼和浩特市的蒙元文化街、蒙元文化苑等,都以蒙元時期重大歷史事件和蒙古民族對世界文化貢獻為背景,以蒙古族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為主要內容,通過雕塑、博物館、民俗館、劇院等形式集中展現蒙元文化的輝煌歷史。在挖掘歷史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滿洲里旅游的實際,聯合附近旗市共同打造肉制品、奶制品等綠色產品品牌生產、加工、銷售基地,注冊商標,在春、秋、冬三個旅游淡季舉行以草原天然肉制品、奶制品、民族工藝品為主的國際綠色產品博覽會,與滿洲里現有的冬季旅游品牌冰雪節和選美大賽一并做成固定品牌節目。同時還可以把現已入住敖爾金區并初具發展規模的藍村部落、百吉樂游牧部落、換裝所蒙古包、家庭牧戶游等按專業標準做大做強。據悉百吉樂蒙古游牧部落占地面積1萬多畝,有40多個蒙古包,能同時容納800人就餐,集蒙餐、娛樂、住宿、旅游、文化為一體,企業擁有大型迎賓馬隊、駱駝隊、馬車、牛車、羊車及草原摩托隊,圍繞飲膳文化、駿馬文化、五蓄飼養文化、自然崇拜文化和奶食品文化的服務內容豐富,近期又投資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牛羊肉和奶制品加工廠,實現了牛羊從棚圈到擠奶、屠宰、分割,再到烤全羊、牛肉干、奶制品,最后到包裝、冷凍,一條龍服務,企業文化初露端倪,已建成自己的網站進行網上宣傳、營銷,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蒙元文化品牌企業,應進一步扶持、規范,并帶動其他企業向品牌經營發展。
三、滿洲里蒙元文化的承載力(Capacity)評價
科學發展觀強調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旅游發展也要如此。旅游資源的承載力指自然環境對于旅游開發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任何資源的使用都是有極限的,旅游資源的利用也不例外,良好的自然環境是旅游景區開發規劃的必要基礎,當使用強度超過臨界值時,資源環境就會失去其持續利用的可能。因此在旅游開發中必須充分考慮旅游地的承載力,加強生態保護意識,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敖爾金牧場在滿洲里區域內96平方公里(約14.4萬畝草場),地勢平坦,草場肥美,是國內少有天然牧場。目前有小型養殖戶9戶(養牛7戶,養豬2戶),小型木材加工廠3戶,道板廠1戶、小型構件廠1戶,奶制品手工作坊2戶,牧場常住人口185人,外來人口170人。牧場現有牲畜8756只,55個放牧點,(其中牛464頭,羊8270只,馬22匹)。牧場水、電、路、通訊、取暖等基礎設施亟待改善,牧場建制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投資者謹慎,現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顧慮重重,從總體看,敖爾金牧場呈現待開發狀態,發展潛力巨大。從滿洲里市整體發展看,毗鄰敖爾金區的產業園區、互貿區作為城市工業用地、旅游用地、生態用地的拓展和延伸,拉大城市發展框架,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的同時,自然帶動敖爾金區發展,為敖爾金區下一步提高承載力提供廣闊的地域空間。因此,若干期間內,相鄰敖爾金的一定區域內,應盡量做到在資源、利益與敖爾金區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協調與合作,以維護資源敖爾金區蒙元文化特色的完整性,通過區域合作使旅游競爭關系變為互相促進的互補共生關系,促進共同持續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
穿過歷史的塵湮,我們在審視蒙元文化的脈絡過程中,驚喜地發現,在蒙元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體現出的明顯的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特質,與滿洲里中俄蒙三國風情兼得的文化優勢相得益彰,俄蒙風情,魅力滿城,歐式建筑,蒙式餐飲,木刻楞舊屋,成為滿洲里市特有的文化元素符號。人文、歷史和現實發展都賦予敖爾金區蒙元文化以巨大的機會和感召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滿洲里敖爾金區蒙元文化必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