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在中國可謂命運多舛,最早的資本主義起源于鴉片戰爭之后興起的買辦階層,屬于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分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之后,便受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進入民國時代,好不容易有了“十年黃金發展期”,依舊跟在被官僚資本主義后面,乞哀告憐,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后,人們以為資本主義能給中國帶來富裕的生活,可又成為官僚階層的附庸,任其擺布。總之,資本主義在中國一直沒有健康成長的機會。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資本主義在中國多災多難?通常的回答是:因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力量是弱小的,我們從中學的歷史課就已經知道這一點,可是問題在于,為什么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力量會如此弱小?是否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我的回答是的確如此,資本主義在中國沒有健康成長的土壤,這是由中國的歷史條件決定的,追根溯源,我們要從中華文明的歷史起源分析。
中國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中華文明自從誕生開始,就一直連綿至今,這是它不同于其他文明古國的地方,就在這古老的文明中,隱藏著一股力量排斥資本的形成與發展,這股力量就是官本位體制。
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斗爭中發展起來的,中華文明也是如此,但是幾千年來,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矛盾是什么呢?
是階級斗爭嗎?
不是,雖然階級斗爭在古代中國始終存在,但是從沒有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在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中,有兩種矛盾交替起著主導作用,一種是民族矛盾,另一種是人與自然的矛盾。這兩個矛盾都源于同一種原因——中華文明以農業為基礎。
在古代社會,農業文明的優越性在于能夠生產出大量的剩余產品,其中主要以糧食為主,擁有剩余糧食是文明發展的基礎,同時,古代中國很早就發明了水稻的栽培,水稻是高熱量的糧食作物,能比別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因此,中國特有的農業方式是古代中國建立高度發達文明的物質條件。
但是農業文明的局限性在于其對自然界過于依賴,最重要的莫過于對水的依賴,中國的農業區大都處于亞洲季風帶,農業作物能否得以及時灌溉,取決于季風能否準時到達,因為季風能帶來充沛的雨水,一旦季風爽約,結果不是大旱就是大澇。所以古代中國總是豐年尾隨荒年,自然災害頻發,這都是季風惹的禍
準時灌溉的要求迫使古代農民開溝挖渠,修建水利工程,這些龐大的工程要求一種統一的力量,能夠把眾多的勞動力進行分配并予以指揮,一種脫離生產的階層因此出現——行政管理人員,這也是最早的官僚隊伍。
因此,中國的官僚擁有悠久的歷史,幾乎和我們的文明史一樣古老,這種官僚階層起源于我們文明特有的方式。
各民族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古代中國的農業文明帶來的繁榮,必然會引起周邊游牧民族的貪欲,在中國歷史上反復發生少數民族對中原內地的侵擾洗掠,為了反擊游牧民族的頻頻進犯,農業的漢民族只好武裝自衛,要抗擊強大的騎兵隊伍,以步兵為主的漢族軍隊,只能依靠嚴格的軍事紀律才能取勝,軍糧的長途輸送,稅負收繳,所有這一切都需要行之有效的官僚隊伍。
中國歷史的特點在于它的循環型,一旦天下大治,游牧民族進犯,于是興兵討伐,最后國庫空虛,導致改朝換代,又開始大興水利,體恤民生,國力復增,天下太平,然后邊關告急,胡人犯境,又大舉征伐,國人哀怨,義兵四起,新一輪的改朝換代又開始。
無論是與游牧民族的斗爭,還是水利工程的興建,都需要一支高效率的官僚隊伍,因此從古自今,中國的經濟帶有強烈的計劃性,社會的經濟活動被國家壟斷,行政干預經濟活動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特點,如同政府無權干涉經濟,是英吉利文明的特點一樣,這一切都是歷史造就的。
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由競爭,基本條件就是社會經濟活動不受外來干涉,而這個條件與中華文明相違背,所謂的“官僚資本”和”權貴資本”,都只是經濟活動受行政干涉的表現形式.
雖然中華文明與資本主義不相容,但是與社會主義卻有很多相似點,因為兩者都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壟斷,如果說中華文明是跳板,那么它跳入社會主義,比跳入資本主義要容易得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