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也談”摸著石頭過河“

施堅持 · 2014-08-0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也談“摸著石頭過河”

  一、為什么要“摸著石頭過河”

  感謝韓振峰在《“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的來龍去脈》一文中的考證,“摸著石頭過河”的確是陳云同志多次說過的。我認為陳云說“摸著石頭過河”是對整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形象化、通俗化的形容和解釋,是一個比喻,它說的其實是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說的是實事求是和調查研究,當然認識論也包括方法論在內。要說方法,“摸著石頭過河”應該是總方法,統領一切具體方法,因為哲學就是最一般的規律。如果要把它說成為一個具體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只適合過九溪十八澗,有石頭可摸。如果要過長江、黃河,河中根本沒有石頭,怎么過呀。像紅軍長征中過金沙江,過大渡河都沒有摸石頭就過去了。郝貴生的文章《“摸著石頭過河”,究竟錯在何處?》一文就抓住這句話是具體的方法來進行批判,這真是太容易不過了。

  習近平總書記說:“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摸著石頭過河,符合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符合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法。”(《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34頁。下簡稱摘編)。習總也認為“摸著石頭過河”說的就是哲學認識論。

  比喻終究是比喻,比喻不是科學論證,要想弄懂“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主張唯物論的反映論,批判唯心論的先驗論,不承認有生而知之的人,世上沒有天生的圣人。人的知識(才能也屬于知識范疇)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才有的。任何知識都是從實踐中來的,實踐出真知。毛主席說:“我并不是不說天才,天才就是比較聰明一點。天才不是靠一個人、靠幾個人。天才是靠一個黨,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天才是靠群眾路線、集體智慧。”(《毛澤東傳》1600頁)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不是英雄精英們創造的。要說個人天才,他(她)不過比別人更加努力刻苦學習、勤于總結實踐經驗罷了。世界上任何知識和才能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得來的。

  毛澤東說,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只是一股勁兒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個階段才革,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沒有弄清楚,或者說沒有完全弄清楚。”(毛選讀826)。在黨的歷史上,從1921年到1927年,犯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蔣介石殺了共產黨和革命群眾30多萬人,致使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到1935年又犯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黨由30多萬人的軍隊,損失到只剩下2萬多人。經過兩次錯誤和失敗,中國共產黨才學會了怎樣進行民主革命。

  革命開始都是不懂的,這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根本前提。毛澤東說:“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認識必然的基礎上,人們才有自由的活動。這是自由和必然的辯證規律。所謂必然,就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性,在沒有認識它以前,我們的行動總是不自覺的,帶著盲目性的。這時候我們是一些蠢人。最近幾年我們不是干過許多蠢事嗎?”(毛選讀833頁)。他還說:“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要有一個過程。” “比如說我自己,對于中國革命的規律,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完全認識了,那是吹牛,你們切記不要信,沒有那回事。”(選讀826)毛澤東的志愿是什么?他說:“和全黨同志共同一起向群眾學習,繼續當一個小學生,這就是我的志愿。”{農調18},說明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不容易,要得到真理就必須作艱苦的摸索、探索,向群眾吸取智慧。任何人任何時候辦任何事都要“摸著石頭過河”。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開始時也是不懂的,在實踐中也曾碰得頭破血流,同樣也要“摸著石頭過河”。

  二、“摸著石頭過河”與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關系

  毛澤東在1961年《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文中說:“我想去一個地方,做點調查研究工作。不然,對實際情況就不摸底。不摸清一個農村公社,不摸清一個城市公社,不摸清一個工廠,不摸清一個學校,不摸清一個商店,不摸清一個連隊,就不行。其實,摸清這么幾個單位的情況就差不多了。”(毛文集八卷237頁)。毛澤東直接就把調查研究說成“摸”。“摸著石頭過河”,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摸就是實事求是中的“求”,就是摸索,探索,把“實事”搞清楚。摸情況,摸問題,達到“是”即得到規律。“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調查研究和實事求是形象化的說法,它有兩個含義:第一是摸著石頭,第二是達到過河的目的。摸石頭是手段、方法,過河是目的。摸石頭和過河是一對矛盾,摸石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石頭摸清了,過河就容易了;把情況摸清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最難的是摸清情況。陳云說:“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陳云文選三189)。

  還是舉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實例吧。

  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了根據地后,就著手進行土地革命,但土地革命到底怎么搞?毛澤東心中沒有數。這個問題只能在實踐中、在調查研究中解決,也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中解決。毛澤東在中央蘇區進行了一系列農村調查,這就是尋烏調查;興國調查;東塘等處調查;木口村調查;贛西南土地分配情形;分青和出租問題調查;江西土地斗爭中的錯誤;分田后的富農問題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毛澤東覺得最可惜的是,1927年春天在湖南做的長沙、湘潭、湘鄉、衡山、醴陵的五個調查,因許克強叛變而損失;1928年在井岡山做的寧岡、永新的兩個調查因井岡山失守而損失,毛澤東萬分痛心,比丟了親生兒子還悲傷。在這些調查的基礎上,毛澤東于1928年12月制定公布了《井岡山土地法》,這個《土地法》,毛澤東指出有三個原則性的錯誤:(一)沒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沒收地主土地;(二)土地所有權屬政府而不是屬農民,農民只有使用權;(三)禁止土地買賣。這三個原則錯誤都是以后才知道的。1929年4月毛澤東又公布了《興國縣土地法》,這個《土地法》作了一個重要更正,就是把“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的改正,其他兩條錯誤仍存在。(《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40頁。下簡稱農調。)

  1930年5月毛澤東進行了大型的尋烏調查。他寫道:“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來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假若對地主一點土地不分,叫他們去喝西北風;對富農也只給一些壞田,使他們半饑半飽,逼得富農造反,貧農、雇農一定陷于孤立。”(農調22)。

  10月,毛澤東進行了興國調查,弄清楚了貧農與雇農的問題,才知道“貧農團在分配土地過程中的重要性”(農調23)。在這次調查中,毛澤東還得到了中國農村土地關系的基本概念:“一方面,地主、富農以百分之六的人口占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另方面,貧農和中農以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僅占百分之二十的土地”因此更加相信這個革命是能獲得百分之八十以上人民的擁護和贊助的。(農調26)。

  11月,作了東塘等處調查,發現了普遍以村為單位分配土地,“利于富農不利貧農”的錯誤的嚴重性。正確的作法而應該以鄉為單位分配土地。

  到了1931年2月,毛澤東根據調查又發現了新問題。他寫道:“現在春天到了,各地農民動手耕田的還很少,這件事值得我們注意。”毛澤東認為根本原因是土地沒有分定,他通令各地“過去分好了的田(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這田由他私有,別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業,生的不補,死的不退,租借買賣,由他自主。”(毛文集一卷256)。采取了這個措施,農民解除了顧慮,變得積極起來,很快掀起了農業生產高潮。

  以后土地改革不斷總結經驗,越搞越正確。土改工作隊到鄉后,克服恩賜思想,不包辦代替分田,首先扎根串連,(貧農根要正,串連才能正確)樹立貧雇農優勢,讓農民自己掌握分田,自己解放自己。到土改結束,農民不但分到了田,而且貧雇農優勢得到確立,農村基層的紅色政權就能得到十分鞏固的基礎。農民更熱烈擁護共產黨。

  什么是人的正確思想?什么叫犯錯誤?按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人的思想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要求,就是正確思想。反之,人的思想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就叫犯錯誤。比如一個戰役,攻擊點選在敵人的某一翼,而那里正是敵人的薄弱部,突擊因而成功,這叫人的思想符合客觀實際;如果攻擊點選在另一翼,或中央,正碰在敵人的釘子上,攻不進去,導致戰役失敗,這叫人的思想不符合實際,就叫犯錯誤。土地革命符合農村百分之八十人民的利益要求,是正確的好事,但如果作法不對,以村為單位分田,不利于貧雇農,犯右的錯誤;或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讓地富活不下去,犯“左”的錯誤,都不利于土地革命,也叫思想不符合實際,也叫犯錯誤。

  從毛澤東對中國土地革命的認識過程來看,正確的認識不是一步到位的,要經過一個反反復復的認識過程。要不斷地進行調查研究,情況是逐漸了解的,知識是逐漸增加的,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量變到質變,再到全部摸清規律性。而且認識每前進一步,都要克服錯誤的認識,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摸著石頭過河”就是不斷糾錯的過程,毛澤東在土地革命過程中,既糾正了“左”的錯誤也糾正了右的錯誤,這跟一個人到一個新的地方,必然要走錯路是一樣的道理。毛主席英明,但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也是由錯誤到正確的。任何人都難免犯錯誤,這是一個規律。毛澤東說,他對農村的認識是經過了六七年的時間的。

  三、“摸著石頭過河”要了解具體情況,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習近平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摘編38)。他還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

  “摸著石頭過河”要了解具體情況,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以下用毛主席建立革命武裝的歷史事實來說話吧,歷史最能說服人。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是他新姑娘上轎——第一次搞軍事,對軍事是不懂的。秋收起義失敗后,(秋收起義的失敗,說明起義攻打長沙是以卵擊石,是脫離實際的。)毛澤東在文家市收集了起義余部,為保存這支革命火種,毛澤東決定向井岡山進軍。部隊自起義以來,打的全是敗仗,總指揮盧德銘在南下途中為了掩護后衛部隊撤退而英勇犧牲,部隊中彌漫著一股消沉的情緒,加之瘧子、痢疾在部隊流行,許多知識分子紛紛不告而別,逃亡變成公開的事,投機分子互相詢問:“你走不走?到哪兒去?”這種情況,真是對部隊的一種嚴重考驗。據賴毅回憶,毛澤東和戰士一起行軍,在行軍途中做調查研究工作,他不倦地找戰士們談話,今天在這個連,明天又在另一個連。詢問戰士們在家是做什么的?怎樣參加革命隊伍的?問他們對革命的認識,對目前形勢的看法。毛澤東了解部隊的政治和思想情況,經過周密思考后,找出了問題的癥結,于是毅然決然地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

  1930年9月29日部隊來到三灣村,在村里住了五天。三灣改編的主要內容:

  第一,把不足一千人的部隊,縮編為一個團,團長由陳浩擔任,(實際上取消了師長余灑度的指揮權。余灑度對起義悲觀失望,與毛主席鬧對立,后來成了叛徒。陳浩以后因挾持部隊投敵,被處決)。對起義戰士的去留問題,毛澤東宣布愿留則留,愿走的發給五塊錢路費,將來愿意回來還歡迎。革命是不能強迫的,這一條純潔了革命隊伍,解決了革命自覺自愿的問題。

  第二,實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樣。原來軍官每頓飯都是四菜一湯,改編后干部和士兵吃一樣的飯菜,穿一樣的衣服。官長不準打罵士兵,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連以上建立士兵委員會,官長要受它的監督。這一條改善了官兵關系,解決了部隊存在的軍閥制度的問題。

  第三,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黨的支部建立在連隊上,大量發展黨員(這一措施極關鍵。過去黨的支部建在團上,根本發揮不了黨的領導作用),班排設小組,營團建立黨委,部隊的一切重大問題,都必須經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這一條解決了黨對部隊的絕對領導權的問題。

  上述三條就是毛澤東通過了解具體情況,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范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范例。

  對秋收起義余部來說,三灣改編解決了三個最根本的關鍵問題,有效地把一個受舊軍隊影響很深的散兵游勇,改造成以“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人民子弟兵。三灣改編是建設新型無產階級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在共產黨的建軍史上具有開創的重大意義。

  隨后毛澤東又根據部隊出現的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出現的具體問題。開始提出三大紀律:“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不拿群眾一個紅薯。”這是針對士兵打罵群眾,買東西不給錢,隨意拿群眾的東西等問題提出來的。以后根據情況的變化,三大紀律改為“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再后“行動聽指揮”改為“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改為“不拿群眾一個雞蛋”,最后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把“打土豪要歸公”改為“籌款要歸公”后來又改為“一切繳獲要歸公”都是隨著部隊情況的變化而改變,不是一成不變的。

  除三大紀律外,又提出六項注意,以后又改為八項注意。在最初的條文中有上門板、捆鋪草、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廁所。這是根據部隊宿營要借群眾的鋪草和門板睡覺,有的士兵在野外隨地大便和在村邊溝塘里洗澡等問題提出來的。隨著戰斗頻繁,俘虜增多,又提出不搜俘虜腰包的政策。

  1947年毛澤東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規定三大紀律為: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為: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這些具體的政策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具體問題而提出來的,是調查研究摸來的。毛澤東再有天才也不能在頭腦中預先想出這些政策來。

  毛澤東進一步提出:“軍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敵軍”的三大軍事原則,這就是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具體政策的基礎上,在“三灣改編”的具體實踐中,毛澤東的認識從量變到質變,從感性認識躍升到理性認識了,理論創新就是從了解具體情況,解決具體問題升華而來的。僅此一例,可以說明毛澤東思想就是這樣“摸著石頭過河”而逐漸形成的。

  毛澤東在建軍的過程中,沒有忽視解決任何微小的具體的問題,群眾的一個雞蛋、一個紅薯、一針一線這些小事卻關聯著革命成敗的大問題。問題是客觀存在,而且不斷發生。一個蟻穴可以潰大堤,一粒老鼠屎可以攪壞一鍋粥,一架飛機可以因一顆螺絲釘松動而失事,一項科研因為一個關鍵問題不能解決而得不到突破。小問題不解決就會變成大問題。毛澤東說:“調查就象‘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象‘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農調3)。如果不是生活在實踐之中,如果不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你就發現不了問題;如果不對問題的兩方面進行分析,你就解決不了問題。“摸著石頭過河”,最難的是調查研究,摸情況、摸問題,最后達到摸清規律的目的。所以,時時處處都要摸情況、摸問題,防患于未然,否則,發生重大事故或重大的行動失敗,還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人說:長征過程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萬水千山只等閑”、“三軍過后盡開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更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依據毛澤東科學的軍事理論和豐富的軍事斗爭經驗,才取得勝利的。這是割裂毛澤東思想與“摸著石頭過河”關系的片面看法,好像毛澤東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得來的。其實“摸著石頭過河”(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本身就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毛澤東思想的威力就是發揮“摸著石頭過河”的威力。他們只看到長征中“萬水千山只等閑”,“三軍過后盡開顏”的表面現象,卻看不見弱小的紅軍怎樣擺脫國民黨千軍萬馬的追擊、堵截、包圍和正確處理張國燾另立黨中央分裂紅軍的重大危機,這些都是具體的實際的困難和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哪來的“萬水千山只等閑”,“三軍過后盡開顏”?再比如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戰場形勢,變化萬千,如果不及時摸清敵我雙方軍隊的變化情況,怎么爭取主動?怎么指揮?“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這個知已知彼,就要靠調查,靠情報,靠摸。尤其是準海戰役,我方不是絕對優勢,而是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取得的,稍有閃失,就會失敗。再說抗日戰爭中的地道戰、地雷戰,都是群眾在戰爭的實踐中摸出來的,不是原來就有的,是集體的頭腦邊打邊想辦法,邊出主意,是群眾的智慧,這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又是什么呢?

  真理都是具體的,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真正的理論都來自于分析具體的情況,解決具體問題的實踐。革命和改革就是在解決形形色色不同的問題中前進的。因為情況千變萬化,時時刻刻都在變動,誰也不知道會碰到或出現什么新的情況,會發生什么新的問題。抗日戰爭初期,突然來了個“西安事變”,捉了蔣介石,如何處理?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突然邀請毛澤東到重慶會談?這是城下之盟啊,去還是不去?“摸著石頭過河”還包括作最壞的打算,向最好處努力,勝利就是沒有一點風險,如此這般非常容易地就到來的呀!?那些不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理論和政策就是空話。習近平說“空話誤國,實干興邦”,就是這個道理。

  四、馬克思主義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

  談到這里,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毛主席在三灣改編,規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政策的時候,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規定,而不是作出那樣的規定?如果讓余灑度來改編,他一定要保持軍官吃飯四菜一湯的規定,維持軍官打罵士兵的舊軍閥制度不變。筆者認為,這里有一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問題,也是立場問題。正因為毛澤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他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就自覺不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處理、解決不同的具體問題。所以,習近平說:“摸著石頭過河也是有規則的,要按照已經認識到的規律來辦,在實踐中再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而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摘編43)。

  從上段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楚知道馬克思主義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摸著石頭過河”如果脫離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那就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它就必然要滑到資本主義那里去。

  習近平還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科學命題。(摘編48)。可見“摸著石頭過河”還有一個受頂層設計制約的問題,不是只要“摸著石頭過河”就行了。但是,頂層設計的正確與否,是不是“已經認識到的規律”?還必須接受“摸著石頭過河”即實踐的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頂層設計在實踐中行不通,那就要修改頂層設計。所以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制藥的辯證關系,缺一不可。

  應該明確,頂層設計(中層設計、基層設計)與“已經認識到的規律”是有區別的,“已經認識到的規律”就是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摸著石頭過河”要絕對遵守,不能有絲毫違背。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只能遵守、加強,不能以任何改革的名義改掉,改掉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了。

  有人認為“摸著石頭過河”的錯誤要害,就是取消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認為有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就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這是把“摸著石頭過河”與科學理論對立起來,是一種教條主義的責難。教條主義者不懂得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科學論斷,不懂得認識論。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不能代替中國同志認識中國這個世界。

  毛澤東指出:我學了馬克思主義后,“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可是這些書上,并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農調22)。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闡述,光懂得戰爭的一般規律不行,還必須懂得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只懂得革命戰爭的規律還不行,還必須懂得中國革命戰爭的更特殊的規律,否則就打不贏中國的革命戰爭。而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當時在書上是沒有的,靠中國同志在戰爭的實踐中來認識,是毛澤東將中國創造的戰略戰術寫在書上的。毛澤東研究中國實際的階級斗爭,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就叫“摸著石頭過河”,否則,中國革命和建設就不能勝利。不管毛澤東有什么新的理論創造,由于它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探索研究出來的,所以毛澤東思想就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另外別的東西。可見“摸著石頭過河”,不是取消馬克思主義主義,而是恰恰相反,把“摸著石頭過河”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緊密結合起來。

  不聯系中國的實際,機械地搬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是教條主義的作法。中國現在時興和流行的,有兩種教條主義:一種是黨教條主義;另一種是洋教條主義。極左派搞黨教條主義,不看實際情況,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當作標簽,到處亂貼,甚至把毛澤東在探索階段的失誤也當作正確來推廣;極右漢奸派則搞洋教條主義(又叫投降主義和賣國主義),照抄照搬西方的“普世價值”,把中國的一切都克隆成美國。兩種教條主義都認為再沒有認識新事物的必要了,兩種教條主義都反對“摸著石頭過河”,如果讓兩種教條主義得逞,必然要誤國誤民,忘黨亡國。

  五、“摸著石頭過河”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有人說,改革開放摸了三十多年了,還沒有摸清?意思是摸清了就不需要再摸了,以此來否定、批判這句話,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由于“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調查研究,毛澤東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農調8)。還說:“我們相信事物是運動的,變化著的,進步著的。因此,我們的調查,也是長期的。今天需要我們調查,將來我們的兒子、孫子,也要作調查。然后,才能不斷地認識新的事物,獲得新的知識。”(農調81)。所以“摸著石頭過河”不是今天摸了,明天就不摸了,而是時時摸,永久摸。

  習近平說:“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三中全會決定的說明)。既然習近平說,改革開放要“摸著石頭過河”,那么“摸著石頭過河”也是永無止境的,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1984年6月30日,陳云在中聯部反映美國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對我國財經工作提出兩條意見的內部材料上批示:“有經驗的外國人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所有外國資本家都是如此。凡屬危險項目,他們不搞,寧吃利息。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道理。” 世界上千千萬萬資產階級的智囊、精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們是干什么的?不是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嗎?但由于他們的世界觀是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他們自私的階級本性決定了他們摸不著石頭過不了河。他們在宏觀經濟活動中沒有本領預見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對付危機的有效辦法,只能靠造謠和金融欺騙,靠美元霸權,向發展中國家轉嫁經濟危機,靠剝削壓迫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和本國人民過活。但資本家在微觀的經濟活動中,也是能“摸著石頭過河”的。他們管理企業,做生意極為精明,對是否賺錢或賠本,他是認真計較的,他們花很大的力氣搞市場調查,趨利避害,不輕易拍板。他們不擇手段地搞情報,搞間諜活動,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既然任何人(包括資本家)都要“摸著石頭過河”,可見“摸著石頭過河”就是一個普遍適用的規律,凡是不“摸著石頭過河”的人,在實踐中必定失敗。

  不僅社會科學要“摸著石頭過河”,自然科學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愛迪生發明電燈時,對燈絲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也就是說他摸索失敗了1600多次,最后才成功。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曾親自到江西廬山,江蘇茅山,南京牛首山、紫霞洞,以及安徽、河南等地的崇山峻嶺調查采集藥材,拜訪了不少的藥師、醫生、農夫、漁民、牧民、礦工,并冒著生命危險吞服一些烈性藥,才完成了中國偉大的醫藥學著作。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現在電學的發展,早就不是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時代所可比擬;現代醫學也不是李時珍那個時代所能望其項背的。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沒有終止的時候。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摸著石頭過河”也就隨之沒有終結的時候。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世界”(毛選讀144)。矛盾也就是問題,“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解決具體的問題,舊的矛盾(問題)解決了,新的矛盾(問題)又隨之而來,社會就是在不斷解決矛盾(問題)中不斷前進的。解決矛盾(問題)沒有終結的時候,因而“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沒有終結的時候。

  毛澤東在《實踐論》寫道:“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內容,都比較進到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知行統一觀。”(毛選讀136)。從改造世界中認識世界,又從認識世界中去改造世界,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種循環不是原地兜圈子,而是螺旋形上升,是認識的發展、進步。人類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社會。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人的認識能力突飛猛進,沒有停止的時候,那么,“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沒有窮盡的時候。

 

 

 

 

 

  附文:

  郝貴生:摸著石頭過河”,究竟錯在何處?

  2014-04-16 09:12:19 來源:紅歌會網 作者:郝貴生

  點擊: 18968 評論: 69(查看)

  分享到: 41

  4月9日,《光明日報》發表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韓振峰《“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的來龍去脈》一文,文中指出這句話原是民間俗語,把它作為工作方法提出來的第一人是陳云。陳云從1950年一直到1988年多次提到“摸著石頭過河”,其本意是強調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穩妥。鄧小平1980年開始把這一句話作為他的改革開放實踐的極其重要的指導思想。以后的幾任黨中央主要領導一直持有這種觀念。最近又指出:“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韓文最后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的辯證關系,在改革實踐中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要求人們不僅要注重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而且還要繼續摸著石頭過河,通過不斷摸索規律,在實踐中獲得真知,更加積極穩妥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

  應該說,該文客觀揭示了“摸著石頭過河”方法的來龍去脈。自鄧小平后,思想理論界對這句話發表了大量吹捧性文章,強調這一思想與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是相同的。是“對腳踏實地、尊重實踐、從實踐中摸經驗摸規律,努力做到實事求是的一種形象說法,也是推進改革健康有序發展的一種重要改革方法。這個方法,不僅在改革之初行之有效,而且在整個改革進程中都是行之有效的。”“是在勇敢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是改革開放3條經驗——‘貓論’、‘摸論’、‘不爭論’中的其中一條。其對于大膽解放思想、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成了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經典話語。” 但問題在于“摸著石頭過河”究竟正確與否?能否是“實事求是”、“在勇敢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的形象說法?如果說是錯誤的,究竟錯在何處?

  一、“摸著石頭過河”只是“過河”的一種具體特殊暫時的方法,而不是“過河”的普遍的貫徹始終的方法。

  “摸著石頭過河”其字面的直接含義就是過河的一種方法。大家知道,現實生活中,人們要過河,既取決于河的客觀情況,如河的寬度、深度、水流、河底等,也取決于過河者的主觀條件即有無過河經驗,有無過河的物質條件,有無熟悉了解河流的基本情況,或者會否游泳等,人會給根據對河流的最基本情況了解和自身的條件決定過河的各自的特殊方法。應該說過河的方法多種多樣。只有過河者主觀條件既無過河經驗,也無過河的物質條件,無對河流具體狀況了解,也不會游泳等,只是簡單了解所過之河相對不深且是石塊等硬質河底時才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筆者查閱百度百科中解釋“摸著石頭過河”詞義說:“一個人想過一條不熟悉的河,在沒有前人給出經驗、沒有船也沒有橋等情況下,如何分清這條河哪個地方水深,哪個地方水淺。水深的地方有可能淹死人,而水淺的地方人能夠淌水過。在事先不知道這條河詳細情況下,就只能以身試水摸索著河里的石頭,以較為保守的甚至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況并想辦法安全涉水。”應該說,這個解釋筆者認為是較為準確的。這種方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摸石頭之前,頭腦中沒有任何計劃、方案,完全是主觀盲目去瞎摸、瞎撞,是否能夠摸到石頭,也完全是憑主觀感覺。過去有一首歌就叫做“跟著感覺走”。從這個意義上說,“摸著石頭過河”是否也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的另一種說法呢?

  那么“摸著石頭過河”可否上升為做任何事情的一種具體的工作方法呢?筆者認為是可以的。但現實生活中的事情、工作如同具體“過河”一樣,有相當多的主客觀條件。做事、工作如同“河”一樣,復雜多樣,規模不同,艱巨程度不同、人們熟悉程度不同、物質條件工具不同、自身知識、素質、能力、經驗、思維水平不同。因此,做事情完成工作的方法必然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是絕對的完全同樣的方法。但是對于某些事情特別是對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又不熟悉所做工作特點屬性、不具備基本的物質條件時,采取所謂“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不求速度、不求立竿見影,走一步,看一步,不行再重新回頭做,反復思考微小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逐步探索規律、積累經驗。待時機成熟后,再邁開大步,加快速度,最終完成工作,是完全可以的。但這種工作方法只是方法之一,也不會貫穿“過河”的全過程。它是有條件的,它基本是在不熟悉工作對象,又缺乏基本經驗、不具備完成工作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時采取的方法。而對工作熟悉之后,又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之后。就不能再采取這種方法。

  舉一例子: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迫使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拿起武裝,去完成推翻三座大山的“過河”任務。但這一歷史的艱巨任務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太不熟悉了,自身也沒有任何經驗而談。唯一可以借鑒的就是1917年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經驗,于是中國共產黨人只有逐步摸索。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和9月秋收起義,顯然就是典型的“摸著石頭過河”,結果南昌起義南下廣州失敗了,秋收起義起初攻打長沙也失敗了。毛澤東也正是從“打長沙”的摸石頭過程中意識到,中國革命不能夠通過直接占領城市革命成功,必須另辟捷徑。于是果斷放棄攻打長沙率領殘余部隊奔赴井岡山,又開始了新的“摸石頭”過程。也就是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短短的三四年期間,中國共產黨人積累了建立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經驗、放手發動和組織群眾的經驗、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的軍事斗爭經驗。所以面臨國民黨一次次大規模且逐步升級的前四次反革命“圍剿”都取得了巨大勝利。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四次反圍剿斗爭,就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而是掌握戰爭規律的游泳方法。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退出根據地,也不是“摸著石頭”的方法,而是指揮者主觀上放棄實踐上已經成功的基本經驗和方法,是主觀盲目瞎指揮的方法。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軍事斗爭中的領導地位后,由于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已基本掌握了中國革命的具體規律和特點,盡管長征以后的具體路途是陌生的,但整個長征過程卻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萬水千山只等閑”、“三軍過后盡開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盡管也有許多新的特點和艱巨性,但中國共產黨人更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依據科學的軍事理論和豐富的軍事斗爭經驗,確立了科學的戰略戰術方針,使戰爭進程完全按照中國共產黨人的預測方向發展。特別是大家最熟悉的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軍事斗爭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能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嗎。

  筆者理解陳云同志建國以后多次講話中提到“摸著石頭過河”的工作方法,大多是特殊情況下的暫時的特殊方法,著重強調工作中的穩妥、穩定的意義,而沒有把他作為全黨各項工作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并貫穿于全過程。鄧小平與陳云的不同點就是把陳云指出的一種暫時的特殊方法、特殊的含義上升到全黨各項工作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方法。顯然這不是延續繼承陳云的方法,而是歪曲篡改了其方法。

  另外,筆者從網上搜索,發現 “摸著石頭過河”還有一層含義。說這句話來源于四川民間鬼怪故事:有一個少年書生夜晚出游,路遇一鬼。鬼迷了路,要和少年書生結伴而行。書生慨然應允,于是兩個結伴同行,一路相談甚歡。走了許久,前面出現一條大河。少年書生說:河水很深,我們從橋上過河吧。那鬼說,不行啊,如果走到橋中間,聽到三聲雞叫,第一縷陽光會把我的游魂照散。少年書生就說:那你下河從水里過河吧,河水又深又暗,聽不到雞叫,陽光也照不到。那鬼說:好是好,可水里什么也看不見啊。書生就說:那你摸著水里的石頭過河,絕對穩當。那鬼于是就下河入水,在水里摸石頭,東摸一塊,西摸一塊,不斷地摸,不斷打轉,結果在水里摸了三千三百年,至今還在那條河里摸石頭。因此,“摸著石頭過河”的原意是“哄鬼”。當人們說這句話時,實際是諷刺、挖苦“摸石頭過河”的人愚昧、無知、無能、白癡、畜生不如、詛咒其“淹死你狗日的”等含義。應該說,這種對“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解也有一定道理,實際上是說“摸著石頭過河”等于“荒謬”

  二、“摸著石頭過河”有“實事求是”的含義,但不能取代“實事求是”,更不是“實事求是”的形象說法。

  當前主要領導、媒體及相當多的學者基本是把這句話等同于“實事求是”,是“實事求是”、“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的形象性說法。韓文中雖沒有這樣的直接提法,但實質就是這種認識。筆者暫且拋棄“摸著石頭過河”等于荒謬這一認識,即使其作為一種工作方法,也絕對不等于實事求是、不是“實事求是”的形象性說法,更不能取代實事求是。原因就在于“實事求是”有比“摸著石頭過河”多得多的豐富含義。

  究竟什么是“實事求是”?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占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1頁)這段話主要包含兩大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詳細地占有各種有關的客觀材料。第二層含義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對所獲得的大量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篩選,揭示事物內在的一般規律的過程。這實際上就是毛澤東《實踐論》中講到的認識起源于實踐的過程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從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就要求感性材料一是要全面詳細,二是要符合實際、真實。那么獲得真實、全面的感性材料的方法是什么呢?毛澤東認為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他的著作中,談到最多的就是調查研究,擬好調查提綱,有意識、有目的地深入到群眾中去,深入到事物內部去,全方位地考察、研究認識對象,力求防止對事物認識材料的片面性、表面性、主觀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毛澤東認為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的加工制作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理性認識過程,而且必須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有可能使感性認識正確上升到理性認識。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離開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不可能保證感性認識正確上升到理性認識。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實質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主義方法論的綜合,是科學實踐觀的綜合,其還包括認識必須回到實踐中改造世界、在實踐中發展、在實踐中檢驗等等。實事求是的方法帶有最大的普遍性和絕對性,它體現在任何實踐活動中并貫穿于全過程。

  而“摸著石頭過河”在“過河”的整個實踐過程中,只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獲取認識對象材料和實踐的方法。它一是承認認識對象對“摸者”的客觀性,二是強調“過河者”不能企圖一步跨越過去,要一步步來,要穩妥、穩定。在這兩個意義上這句話有合理的唯物主義因素。但其獲取對象感性材料的這種方法主要是依賴于對認識對象盲目的“摸”的方法,極其容易導致感性材料的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如果“過河”過程中,采用這種方法真能夠獲取認識對象及其規律性的認識之后,那么就能夠根據對規律的正確認識制定新的科學的“過河”方法而拋棄“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如果在整個“過河”全過程中,始終采取“摸著石頭”的方法,或是說明“過河”者始終沒有獲得認識對象的全面真實的感性材料,或是說明“過河”者始終沒有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沒有真正探尋到“過河”的內在規律性和正確有效的方法。那只能說明“過河”者太無知、太愚昧、太無能了。四川人把這句話看作來自民間鬼怪故事所包含的含義其道理也在于此吧!這能夠是“實事求是”嗎?能夠是“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的形象說法嗎?由此可以斷定,鄧小平等人把“摸著石頭過河”等同于“實事求是”及其形象說法是絕對錯誤的,是對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精髓的“實事求是”思想的修正、歪曲和篡改。

  三、“摸著石頭過河”的錯誤要害是取消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

  自從馬克思1845年《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和闡發科學的實踐觀以來,馬克思主義者從來就是把理論與實踐看作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既沒有離開實踐決定的純粹的理論活動,也沒有離開理論指導的純粹的實踐活動。“摸著石頭過河”作為一種特殊的工作方法和實踐形式的形象說法其核心和重點是感性形式的“摸”,因此它排斥理性的指導特別是科學理論的指導。這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原理的。馬克思主義特別強調實踐在人類各項活動中的最終決定作用思想,但同時又特別強調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這不是背離唯物主義和實事求是,而是真正貫徹唯物主義和實事求是。

  我們看列寧是怎樣認識理論與實踐關系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擺在列寧領導的正在籌建中的俄國社會民主黨面前的一個極其重要任務就是如何認識和引導俄國的工人運動。黨內有一種觀點認為,工人運動應該是工人階級自發的運動,其主要內容和形式就是經濟斗爭,它不需要任何理論的指導。他們認為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是“教條主義”、“學理主義”、“思想僵化”,黨的最主要甚至是根本任務就是直接參與到工人的自發的經濟斗爭實踐中。列寧對這種思想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他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在醉心于最狹隘的實際運動的偏向同時髦的機會主義說教結合在一起的情況下,必須始終堅持這種思想。”(《列寧選集》第1卷,1995年版,第311頁)列寧認為主要有三點理由:第一是黨剛剛建立,理論上不成熟,極易受到社會上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導致工人運動偏離正確軌道。第二,俄國工人運動不是孤立的運動,而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且較為年輕。它只有批判繼承借鑒其它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教訓,才能夠有利于自身運動的發展。第三,俄國民主黨肩負著世界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任務,這種強烈的政治責任和組織責任要求社會民主黨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大家知道,馬克思、恩格斯雖然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并親身參加到工人階級反對剝削階級斗爭的行列中,但他們并沒有直接和親身組織工人階級推翻剝削制度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實踐活動。列寧根據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特點和俄國的具體情況,認為社會主義可以首先在一個國家取得勝利,并且在親身實踐這一道路。這顯然是從來沒有過的,更不可能直接從馬克思主義書本上找到現成答案。如果按照中國當今主張“摸論”的領導和理論家的觀點,列寧當時最應該拋棄馬克思、恩格斯這些“教條主義”、“思想僵化”的學說,“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走自己的自發的道路。但是列寧十分堅決批判和拋棄了俄國式的“摸著石頭過河”思想,旗幟鮮明地主張“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實際上就是說,工人運動的發展絕對不能是純粹自發的純粹的經濟斗爭,而應該是在科學理論即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組織起來的自覺的理性的經濟、政治和思想理論的斗爭。否則就意味著使工人變成資產階級思想的俘虜,使工人運動變成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工具。列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階級專政理論指導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積極在工人群眾中宣傳和灌輸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使工人運動從自發的、盲目的、單純經濟斗爭轉變為自覺的組織起來的以奪取政權為主要任務的全面的斗爭,最終在191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列寧在他整個一生的革命實踐活動中,始終堅持革命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毛澤東正是繼承了列寧的這一思想。毛澤東極其重視革命實踐活動,他特別反對離開實踐的純粹的思想理論活動,延安整風運動所批判的“教條主義”就是離開“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的純粹的理論活動。但他同時也反對離開科學理論的經驗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所以他在闡發“實事求是”的深刻內涵時,在強調詳細占有客觀材料和提煉一般規律的同時,特別提出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才能做出科學結論來。這與列寧的思想完全是一脈相承的。

  鄧小平改革初期,接過陳云“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并把它與“實事求是”等同起來作為全黨改革開放的總的指導思想。正如他自己說:“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就是努力把中國變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他還指出:“我們現在做的事都是一個試驗,對我們來說,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進。” 我們知道,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在中國改革開放,確實“馬克思沒有講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但能否說,社會主義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嗎?建設社會主義原蘇聯沒有干過嗎?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還要不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的指導?還要不要借鑒原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呢?按照列寧的思想,完全還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汲取原蘇聯的經驗,由此怎么能夠說,與馬克思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與原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絕對不同的完完全全的“新事物”呢?完完全全“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呢?完完全全“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嗎?鄧小平自己說,我們干的事業是把中國變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那么這個事業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就開始了,到80年代已經取得了極其巨大的成就和豐富的經驗教訓,怎么能夠說“我們前人沒有做過”呢?鄧小平這里顯然把80年代開始的所謂“改革開放”事業同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偉大實踐、成就、經驗完全抹殺、否定和割裂開來。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嗎?同時這種論斷還把中國的改革開放同國際無產階級自《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170年的共產主義實踐運動徹底割裂開來,同十月革命以來原蘇聯和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動徹底割裂開來,把中國的所謂“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完全看作從零開始的純粹孤立的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沒有任何科學理論指導的事業,形成百度百科中解釋“摸著石頭過河”詞義中所說的“過一條不熟悉的河,在沒有前人給出經驗、沒有船也沒有橋等情況下,在事先不知道這條河詳細情況下,就只能以身試水摸索著河里的石頭,以較為保守的甚至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況并想辦法安全涉水。”而且摸了三十多年了,還沒有摸清,還再繼續盲目“摸著石頭過河”。這就是中國所謂“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顯著特色和特點吧!

  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實踐其錯誤的根本點和要害就是取消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大家都知道當初的改革開放是從所謂“真理標準討論”和“思想解放”開始的。那時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認識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標準絕對化了,實踐不是“唯一”標準,而是“最終”標準、“根本”標準。筆者曾撰寫專文)的大討論開始的所謂“思想解放”運動中首先就是從毛澤東晚年理論中解放出來,接著從整個毛澤東思想中解放出來,再接著從整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中解放出來。如鄧小平一再批判毛澤東沒有真正搞清楚社會主義的真正本質。他要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一再闡明的“社會主義本質是公有制和無產階級專政”思想中解放出來,修正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按勞分配和計劃經濟體制的本質特征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修正為按資分配和市場經濟體制。他要把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基本觀點階級斗爭和階級分析的方法徹底拋棄掉,用抽象人性論思想取而代之。這不典型地在“摸著石頭過河”這一總的指導思想下,取消為人類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地位嗎?但人類任何實踐活動都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中國的所謂“改革開放”也是社會的歷史的實踐活動,它不可能割裂與人類其它實踐活動的關系和意識歷史繼承性的特征。中國“改革開放”割裂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其它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和中國前三十年的實踐活動的關系,取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實際上卻把中國的“改革開放”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實踐活動和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的理論依據聯系起來,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招牌之下或者羞羞答答、改頭換面或者直截了當、拿來主義地販賣早已被馬克思恩格斯徹底批判的資產階級思想理論和資本主義發家歷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如那個建立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依據的新自由主義理論不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批判揭露的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思想的變種嗎?鄧小平一方面講“摸著石頭過河”,要逐步摸索,不能著急,另一方面卻聲嘶力竭地大喊:“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這與陳云的穩妥思想不是相違背嗎?實質上如前邊分析的,鄧小平不是不要理論,他是不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是把資產階級理論和他的修正過的所謂“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其指導思想,加快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改制,“大膽地”加大步伐復辟和發展資本主義。如在“與世界接軌”的口號下,幾乎 “邯鄲學步”式的把西方資本主義的管理模式大膽全盤照搬過來。十八大之后的黨中央提出“兩個不能否定”思想,強調兩個三十年的內在聯系是對的,而前三十年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堅持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度、人民民主制度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并在實踐中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大寨精神、雷鋒精神和焦裕祿精神等。而改革開放正是從根本否定公有制和人民民主專政,否定大慶、大寨精神開始的,雷鋒精神和焦裕祿精神雖沒有直接否定,但在強化私有制改革的大浪潮中,私有觀念在新中國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泛濫本身不就是對雷鋒精神和焦裕祿精神的否定嗎?雖然習近平同志最近一再強調還要學習焦裕祿精神,但相當多的人民群眾不斷發出疑問:在私有化如此猖獗的條件下,能夠真正學習和落實焦裕祿精神嗎?

  中國近三十多年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造成的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卻達到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時期,最根本原因就是自覺不自覺地偏離、背離和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在當今中國各個領導層中,究竟還有多少人自覺主動學習研究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還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自覺應用到實踐中?還在努力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實踐中的問題?還會做調查研究?還在能夠分清是非、善惡、美丑,并激濁揚清?還在能夠分析、提煉、總結一般規律性的東西指導新的實踐?還在改造世界觀?還在自覺努力提高發展自己的素質和能力?……造成這一現象的理論罪責之一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同時對這一思想本身不能辨別是非,把錯誤、荒謬的東西強加給全黨,恰恰反映了全黨馬克思主義素養的降低。最近對這一思想又補充個與“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但絲毫沒有改變其錯誤實質。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和學者,必須給予這種理論的錯誤實質及危害性以徹底的揭露和批判,也希望黨中央不能再把這一句話奉為圣明,該是懸崖勒馬徹底拋棄的時候了。

  附文:

  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的來龍去脈

  來源:2014年4月9日光明日報 作者:韓振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講到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時均強調,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也明確指出:“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那么,“摸著石頭過河”這種“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究竟是如何提出來的?它的來龍去脈又是怎樣的呢?

  “摸著石頭過河”本來是一句民間俗語,指的是在沒有前人經驗、沒有現成的橋和船的情況下,要想過河就必須以身試水、摸索前進,民間歇后語“摸著石頭過河——穩穩當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把“摸著石頭過河”這句民間俗語引入社會工作方法領域,其含義就是指在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大膽試驗、積極探索、摸清規律、穩步前進。所謂“改革必須摸著石頭過河”“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中的“摸著石頭過河”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么,究竟是誰將“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作為一種工作方法提出來的呢?從現在能夠查閱到的資料來看,最早強調“摸著石頭過河”方法的是作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陳云同志。陳云最早提出“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是在1950年4月7日,他在政務院第27次政務會議的發言中指出:“物價漲不好,跌亦對生產不好。要‘摸著石頭過河’,穩當點為好”。這是筆者所見到的陳云同志最早從工作方法角度闡述“摸著石頭過河”的論述。[1]

  一年多之后的1951年7月20日,陳云在《做好工商聯工作》一文中再次強調指出:“辦法也應該穩妥,這叫摸著石頭過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發生錯誤和穩穩當當而慢一點相比較,我們寧可采取后者。尤其是處理全國經濟問題,更須注意這點。”[2]1961年3月4日,陳云在聽取化工部關于化學肥料工業的匯報時強調指出:“一方面試驗研究要敢想敢說敢做;另一方面,具體做必須從實際出發,要摸著石頭過河,要把試驗研究同推廣分別開來,推廣必須是成熟的東西。”[3]

  改革開放以后,陳云作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先后多次從改革方法論的角度講到要“摸著石頭過河”,比如1980年12月16日,陳云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的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中,他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角度,論述了改革開放應采取的原則和方法,指出:“我們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穩。因為我們的改革,問題復雜,不能要求過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濟統計和經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著手,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開始時步子要小,緩緩而行。”[4]在12月25日的閉幕會上,鄧小平明確表示完全同意陳云的講話,他說:陳云同志的“這個講話在一系列問題上正確地總結了我國31年來經濟工作的經驗教訓,是我們今后長期的指導方針”。

  1984年6月30日,陳云在中聯部反映美國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對我國財經工作提出兩條意見的內部材料上批示:“有經驗的外國人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所有外國資本家都是如此。凡屬危險項目,他們不搞,寧吃利息。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道理。”[5]在這里,陳云再一次強調了在改革開放中堅持“摸著石頭過河”這一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1988年5月12日,陳云在杭州同浙江省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點,穩一點,少走彎路,走彎路的損失比慢一點的損失多。有人批評說‘摸著石頭過河’不對,但沒有講出道理來。‘九溪十八澗’,總要摸著石頭過,總要下河去試一試。‘摸著石頭過河’,這話沒有錯。”[6]這是我們見到的陳云最后一次談對“摸著石頭過河”的態度,這大概也是他唯一一次對那些誤解甚至批評“摸著石頭過河”方法的人的反批評。

  從陳云關于“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系列論述來看,這一思想并非像有的人認為的那樣,是不要理論指導的所謂“胡亂摸索”,而是在高度重視理論研究和頂層設計前提下的大膽探索、大膽試驗、尊重規律、穩步前進的科學方法。

  作為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同志,對“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是完全贊同的。在鄧小平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既不可能在馬列主義本本上找到現成答案,也沒有任何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照搬照抄,所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提醒我們:“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他還指出:“我們現在做的事都是一個試驗,對我們來說,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進。”他還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由此看來,鄧小平的思路和陳云是完全一致的。正因為如此,人們把“摸著石頭過河”也視為鄧小平的一個重要思想,看作是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思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的辯證關系,在改革實踐中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要求人們不僅要注重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而且還要繼續摸著石頭過河,通過不斷摸索規律,在實踐中獲得真知,更加積極穩妥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本文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學習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論思想研究”階段性成果)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