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形成壟斷,因此,壟斷是從自由競爭中產生的結果。這是我們熟知的規律。
但是不能反過來說,壟斷會消滅競爭,恰恰相反,競爭是壟斷產生的土壤。在壟斷集團的內部,競爭可能會消失,但是在壟斷集團之間的競爭卻更加激烈,因為隨著資本和勞動力的集中,壟斷集團的競爭力更強了。
一旦出現壟斷性企業,那么資本規模較小的企業是否還能存在呢?它們是否一定會被壟斷企業吞并呢?
不會的,壟斷型企業的一個特點固然是不斷吞吃較小企業,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吞并,而只是為了獲得壟斷利潤,即只有在能獲得壟斷利潤的前提下,它才會吃掉較小的競爭對手,出于同樣的理由,它也會允許一部分小企業生存,因此,雖然出現了壟斷,但是自由競爭任然存在,壟斷并不消滅競爭,它只是凌駕于競爭之上。
(這就好比海里的鯊魚和沙丁魚群,雖然鯊魚以吃沙丁魚為生,但它絕不拒絕沙丁魚的生存與繁殖。)
因此,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會出現少數壟斷集團和大量的小規模企業并存的現象,但是這種并存并不是建立在兩者真正平等的基礎上,相反,那些貌似自由的小企業,其實被壟斷集團通過無數看不見的線操控在手里。
小企業是怎樣產生的呢?
由于生產與技術條件的限制,壟斷型企業總會有些產品或者半成品,通過外協加工更加有利,這或則是因為數量過于零碎,或者因為加工件體積過小,因此成為小型企業的固定客戶。
有時候由于原料產地的分散,使得在原料生產上實行壟斷成為不可能,壟斷性集團就從較小規模的原料生產企業手里收購原材料,從而成為各自分散的原料生產企業的固定買主。
因此,雖然為數眾多的小型企業看似在相互競爭,其實是在為同一個壟斷集團工作,壟斷集團可以自己的購買優勢,任意壓低價格。變相地剝削小企業主。
一旦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小企業必然被社會生產邊緣化,成為壟斷集團的附庸或編外部門,從法律上它們是獨立的,但是從經濟上它們被壟斷企業控制,它們能否生存,完全取決于壟斷企業是否給它們一點殘湯剩水,這就是小企業的經濟地位。
類似的情況在當目前的中國同樣存在,雖然中國有眾多的微小企業, 但只要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它們大都是大型國有企業的附屬物或者編外生產單位,它們能否興旺,完全取決于國有企業的經濟狀況。
鼓勵人們自主創業,卻不發展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就好比把魚放進水缸,卻不喂魚飼料,安求其能存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