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教育實質上還是精英教育,小學畢業生就能算知識分子,可見教育普及程度有多低。小地主的孩子都上不起大學,小平當年為什么去法國勤工儉學,實際是去法國工讀,并未上大學。他家就是小地主,沒有實力供他上大學的。要說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子弟上大學,這還是共產黨,特別是毛主席的功勞。
中小學教育的普及實際上是文革中教育革命的成果,這正是毛主席擺脫劉鄧的阻撓之后,一再堅持普及中小學教育的結果。文革前連小學都沒有普及,而文革后期 已基本普及了高中,對這個歷史性的進步,國際上也專門有研究。“改革”之后,重新實行劉鄧政策,大砍高中,以致直到現在,高中的普及程度還沒有恢復到文革結束時的水平。毛主席還想普及大學,倡導通過土洋結合、正規與非正規相結合的辦法,實現“大學就是大家來學”的教育理念。這方面共產黨也是有傳統的,要知 道黃埔軍校和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都是非正規的培訓式大學,卻辦學成果斐然,歷史作用巨大,新中國就是這兩所大學的師生們喚起民眾共同奮斗的杰作。黃埔軍校當 時是中蘇兩國共產黨出人、出錢、出槍幫助國民黨辦起來的,在黃埔時學制只有半年,延安抗大的學制也是半年到九個月。實際上美國高等教育的普及,主要也是靠兩年制的社區學院。
如今各省能有一所自己的大學,這也得益于毛主席的支持。本來50年代初院系調整時,各省大學多數被把持教育的資產階級教育專家和共產黨內新掌權的官僚分子,以集中力量辦蘇式社會主義大學為理由聯手撤消了。而毛主席是支持各省辦大學的,解放初他曾分別給廣西大學、貴州大學這些邊遠地區的大學題寫校名。在 50年代后期的大躍進中,各省紛紛要求復辦和興辦自己的大學,毛主席熱情給予支持和鼓勵,又親自為復辦的安徽大學題寫校名,并提出各省應該有一所自己的大 學。這樣,被撤銷的各省大學才紛紛得以重建,廣西大學、貴州大學、南昌大學(原江西大學)因而得以重新恢復,黑龍江大學、遼寧大學、寧夏大學等也因此得以 建立。今天各省大學已多數進入211工程,它們能有今天,多虧了毛主席當年對省辦大學的支持。按照當年教育部新老資產階級官僚的做法,這些大學就不可能有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