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歷來對社會的發展起到過一定的歷史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知識分子歷來以憂患意識而被社會所認同,形成了我國偉大的思想史,“上下而求索”,這是我國歷史上每一個有良知知識分子心靈的寫照,縱觀我國的思想史,就是廣大的知識分子對中華民族的興衰探討史,像孔孟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在如龔自珍的:“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憂國憂民的情懷;像旬況等等一大批思想家構成了我國知識分子的愛國憂民偉大人格。
那么,什么是現代知識分子的人格吶?
首先,我認為現代的知識界,不要迷信權威,要堅持真理。我們知道,堅持真理是個說著容易做著難的大問題,你可能要說,難道我們在堅持謬論?有一個故事說:真理和謊言一道去洗澡,謊言深感自己的處境,就是人們對他嗤之以鼻,而真理反而受到人們的喜愛,這時的謊言生了壞心,就把真理的衣服偷了,穿在了自己的身上,于是,謊言被一件件漂亮的衣服所偽裝,而真理變得赤裸裸了。這就是要我們如何去撕破謊言的偽裝,而不是看不到華麗外衣下的虛偽,真理的赤裸裸就決定了堅持真理的難度,這就需要現代知識分子的勇氣了,就需要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勇氣,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就是我們堅持真理的勇氣,只有敢于探索真理,堅持真理,我們的思想界就會出現偉大的思想家,而不是解說家。五七年反右給知識分子來了個致命的打擊,但是,這其中有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卻堅持了真理。
另一點,就是“不唯上”,這一點十分的重要,所謂的不唯上,就是堅持真理,不要跟著權力走,要跟著真理走,有時候真理往往在少數人的手里,所謂的正統、常見的觀點不見得就能代表社會發展方向,“三個代表”就是指出了每個知識分子要堅持走的道路,但是,我們不少的知識分子只是圖解上面的意思,沒有自己的膽量,只有理論,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有闡述上邊的“圣旨”,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大部分的知識分子都在鸚鵡學舌,自己的真知灼見藏在心的旮旯里,或者就是習慣了闡述別人的思想,而自己就是一個沒有思想的人,這樣的人不能稱其為理論家或者說就是一個“書柜”、一個“說匠”。這如同一個泥瓦匠,能把房子蓋得十分地漂亮,但是,設計者是別人,照圖而為,這樣的人只能稱為“匠”,永遠不會成為家。
在我們的思想界,我們需要的不是匠人,至少是需要修正一些不合時務的理論者。
其實,真理是不難發現的,他就在我們的社會中,群眾所愿意實行和所愿意走的道路就是真理的道路,就像改革開放一樣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另外,我們的知識分子要甘于寂寞,這一點是十分必要的,沒有一個寂寞的心,堅持探索真理就沒有了勇氣,浮躁是大敵,問題是我們的一些知識分子熱衷于做官,熱衷于名利,把做官看作是人生成功的主要要素,不去理解學問才是真正的不朽。
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通病,知識分子不安于寂寞,也就是不安于“貧窮”,而是熱衷于對金錢的追逐,這是和做學問背道而馳的,據報載,說現在印度的科學家都在安于做學問,安于清貧,相比我們的知識分子就遜色多了。
我不是說我們的知識分子就要舉家食粥才能堅持真理、探索真理,而是不要熱衷于追求名和利,這就看知識分子做學問的目的是什么了?我們不可否認,官場常常會泯滅一個人的良心,因為政治家不是講良心的代名詞,沒有堅持真理的勇氣,你的人格就無從保障,知識分子的人格就是堅持真理,而不是混跡于官場上。
真理可能一時不為官人或者說不為世俗所接受,這樣以來,你就要有忍受寂寞的勇氣,沒有忍受清貧的膽量,你能堅守住自己的真理嗎?
風物長宜放眼量,知識分子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是要歷史?還是要眼前的雍容富貴?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只有具備了憂患意識,自己的知識才能閃光―――在歷史中閃光。
總之,作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就是要淡泊名利,有自己的傲骨,而不是傲氣,有自己的擔當,而不是混跡于名利場,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金錢。要有勇氣堅持真理,“是之是之,非之非之”,我們的世風才會在堅持中清朗。
不媚上,少媚骨;不媚俗,少媚錢,只媚真理!這應是我們的知識分子的人格和守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