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版“OK”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OK”是銷聲匿跡聽不到的,改革開放后,隨著國人出入國門的頻繁,“OK”也就乘虛而入“偷渡”進來了。
“OK”的由來,在美國歷史上并不是名門貴族的習慣用語,而是鐵路工人的習慣用語,是從美國鐵路扳道工人的慣用語那里演變得來的。當鐵路工人當班時,總歸要檢查一下鐵路的健康狀況,當一切都正常時,他就會很高興的大喊一聲:“全部正常”;而“全部正常”的英語是:“All correct”,因為“All”的讀音接近于“O”;correct讀音接近于“K”,于是,就把“All correct”,簡稱為“OK”。
以上就是“OK”的由來,后來,做任何事,只要你認為滿意了、認可了、接受了,都是以“OK”作為結束語。
事實上,“OK”就相當于中文的:“行”;“好的”;“不錯”;“對的”;“同意”;“完全正確”等表示同意確認的名詞。
這些表示同意確認的名詞,在中國已經沿用了數千年,經久不衰,然而,在不到數年的“改革開放”時間,舶來品“OK”卻把中國千年來慣用的:“行”;“好的”...等習慣用語,如秋天掃落葉般的被淘汰出局,丟進歷史垃圾桶。
為什么某些中國知識分子,總歸喜歡用“OK”來為自己的發言助威壯膽,加油鼓勁,有一點像“晚上走墓地吹口哨”一般的是為了“自我壯膽”。
某些中國知識分子對“OK”的“情有獨鐘”,似乎是“小菜一碟”“猴毛一撮”“不足掛齒”的問題。然而,它卻是折射出“民族自信”的大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