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論市場(三)
——學習《國富論》的體會(17)
第四,國家對市場的管理
-,假設沒有資本用來提供相當豐饒的原生產物,制造業和商業恐怕都不能存在。二,原生產物,有一部分往往要加工制造后才適于使用或消費。假設沒有資本投在制造業中把它加工,則這種原生產物將永遠不會被生產出來,因為沒有對它的需求;或如果它是天然生長的,它就沒有交換價值,不能增加社會財富。三,原生產物及制造品富饒的地方,必從所余運往缺乏的地方,假設沒有資本投在運輸業中,這種運輸便不可能。于是它們的生產量便不能超過本地消費所需要的。批發商人的資本,可通有無,使這個地方的剩余生產物交換別個地方的剩余生產物,所以,既可以獎勵產業,又可以增進這兩個地方的享用。四,假設沒有資本投在零售商業中,把大批原生產物和制造品分成小的部分,來適應需要者的臨時需要,那末,一切人對于所需的貨品都得大批買進來,超過目前的必需。假設社會上沒有屠戶老板,我們大家都非一次購買一頭牛或一頭羊不可。這對富人也一定是不便的,對貧民將更為不便。貧窮勞動者如果要勉強一次購買一個月或半年的糧食,那他的資本一定有一大部分,不得不改作留供目前消費的資財,一定有一部分本來能提供收入的,不得不變作不能提供收入的。職業上的工具,店鋪內的家具,都非減少不可。對這種人來說,最方便的辦法,是在需要生活品的時候,能夠逐日購買,逐時購買。這樣,他可以把幾乎全部資財用作資本。于是他所能提供的工作的價值擴大了,而他以此所獲的利潤,將足以抵銷零售商的利潤對貨物價格所增加的數目而有余。有些政論家對商店老板的成見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小商賈群立,雖然他們相互間也許有妨害,但對社會毫無妨害。
所以,不需要對他們課稅,或限制他們的人數。例如,某市及其鄰近地帶對于雜貨的需求限制著該市所能售出的雜貨量,因此可投在雜貨商業上的資本,決不可能超過足以購買這數量雜貨所必需的數額。這種有限的資本,如果分歸兩個雜貨商人經營,這兩人間的競爭,會使雙方都把售價減低得比一個人獨營的場合便宜。如果分歸二十個雜貨商人經營,他們間的競爭會更劇烈,而他們結合起來抬高價格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小。他們間的競爭,也許會使他們中一些人弄得破產,但這種事情,我們不必過問,當事人應該自己小心。他們的競爭,決不會妨害消費者,亦不會妨害生產者。比之一兩個人獨占的時候,那只能使零售商人貴買而賤賣。零售商人多了,其中也許有壞分子,誘騙軟弱顧客購買自己至不需耍的貨品。不過,這種小弊害,值不得國家去注意,更用不著國家去干涉。限制他們的人數不一定能杜絕這個弊害。舉一個最顯著的例,不是因為市場上有許多酒店,我們社會上才有飲酒的風尚;而是社會上由于他種原因而產生了好飲酒的風尚,才使市場上有許多酒店。
向批發商人購買貨物的零售商人的資本,補償并提供批發商人的資本及其利潤,使其營業得以繼續。零售商的資本,只直接雇用了他自己,他自己就是受雇的唯一的生產性勞動者。這資本的使用,對社會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只是他自己的利潤。
向農業家購買原生產物、向制造者購買制造品的批發商人的資本,補償并提供農業家和制造者的資本及其利潤,使其營業得以繼續。這就是批發商間接維持社會上生產性勞動,增加社會年產物價值的主要方法。他的資本,也雇用了運輸貨物的水手腳夫。所以它對于這種貨物的價格所增加的,不僅等于批發商自己利潤的價值,而且還包括水手腳夫工資的價值。它所直接雇用的生產性勞動只如此;對于年產物它所直接增加的價值亦只如此。但批發商人的資本在這二方面的作用要比零售商人的資本大得多。
制造者的資本,有一部分用作固定資本,投在他的生意所用的工具上,補償出賣這些工具的其他制造者的資本并給他們提供利潤。其余就是流動資本。在流動資本中,有一部分是用來購買材料,這部分補償供給這些材料的農業家和礦商的資本并給他們提供利潤。但其大部分,是一年一次地或在比一年短得多的時間內分配給他所雇用的工人的。所以,他的資本對他所加工的材料所增加的價值,包括有雇工的工資,和雇主投資支付工資和購買材料工具應得的利潤。所以,與批發商人的等量資本比較,他的資本所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大多了,對于社會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亦大多了。
象個人一樣,一個國家往往沒有足夠資本,既把一切土地改良和耕種起來,又把全部原生產物加工起未,使適于直接的消費及使用,又把剩余的原生產物及制造品運往遠方的市場換取國內需要的物品。不列顛許多地方的居民,沒有足夠資本來改良和耕種他們所有的全部土地。蘇格蘭南部的羊毛,就大部分因為當地缺乏資本,不得不經過極不平坦的道路,用車運到約克郡去加工。英國有許多小工業城市,其人民沒有足夠資本把產品運到需要它們的遠方市場去銷售。他們中,縱使有個把商人,亦只好說是大富商的經理人。這種大富商,往往住在比較大的商業城市里。
一國資本,要是不夠同時兼營這三種事業,那末,我們就可以說,投在農業上的部分愈大,所推動的國內的生產性勞動量也愈大,同時,對社會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也愈大。除了農業,當推制造業。投在出口貿易上的資本,在三者中,效果最小。
所有資本還不足兼營這三事業的國家,就其富裕的程度說,實未達到自然所允許達到的最高點。無論就個人說,就社會說,企圖以不充足的資本,在時機未成熟時兼營這三事,都不是取得充足資本的最捷途徑。正象一個人的資本有一定的限度一樣,國內全體人民的資本亦有一定的限度,只夠用于某幾方面。要增加個人資本,須從收入內節省而不斷蓄積;要增加國民資本,亦須從收入內節省而不斷蓄積。因此,資本的用途,若能給國內全體居民提供最大的收入,從而使全體居民都能作最大的積蓄,則國民資本大概就會極迅速地增加起來。但國內全體居民收入的大小,必定以國民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大小為轉移。
同一資本在國內所推動的勞動量有多有寡,所增加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價值有大有小,要看它投在農業上、工業上、批發商業上的比例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同是批發商業,投資結果,亦將因所營批發商業的種類不同而極不相同。
但是,如果這三種貿易,是順應事物的趨勢,自然發展起來,沒有受到拘束,沒有遭遇壓力,那末,無論其中那一種,就都不僅有利而且是必須的,不可避免的。
在特定工業部門的產品超過本國需要的場合,其剩余部分,就必然被送往國外以交換國內需要的物品。沒有這種輸出,國內生產性勞動一定有一部分會停頓,因而會減少國內年產物的價值。英國出產的谷物、呢絨、金屬制品,常超過國內市場的需要。因此,剩余部分,必須送往國外,以交換英國需要的物品。沒有這種輸出,這個剩余部分,將不能獲得充足的價格,來補償生產它時所費的勞動與費用。沿海沿江一帶,所以宜于舉辦產業,就是國為剩余產物易于輸出,易于換得本地需要的物品。
勞動者2014年5月2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