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論市場(一)
——學習《國富論》的體會(15)
人們特別是政治經濟學家們,總認為《國富論》的內容就是市場經濟的理論!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國富論》既沒有像庸俗政治經濟學那樣(包括斯大林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把政治經濟學劃分為,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抽象地、教科書式的論述勞動、資本、商品、貨幣的運動過程。也不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價值為核心揭示資本就是雇傭勞動者無償創造的剩余價值的生產、交換、瓜分的運動過程。亞當·斯密研究的題目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是物質的性質即一切生產資料、一切生活資料、一切金銀貨幣作為資財都是物質的東西,而不是價值的東西。國民財富增加的原因是有用勞動的生產力的改良,要改良勞動生產力,就要擴大分工,就要實行產品交換。“他們依著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和互相交易的一般的傾向,好象把各種才能所生產的各種不同產物,結成一個共同的資源,各個人都可以這個資源隨意取得自己需要的別人生產的物品。”這樣結成的共同資源就是所謂的市場!
亞當·斯密認為,資本就是資財!為了增加生產性勞動者的人數,為了提高勞動的生產力,就需要把多余的資財作為資本,投入到農業生產、工業生產、運輸、國內的商業和國外的商業中去。所獲的收入即利潤、工資、地租也是資財的組成部分。各個階級用自己的收入相互進行交換,因為金銀作為貨幣是商業通用的交換手段,交換是不同的產品的交換,因此,生產就是產品的生產,不是商品的生產。可見,《國富論》與庸俗政治經濟學和《資本論》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這里生產是產品的生產,交換是多余產品作為商品的交換。而庸俗政治經濟學和《資本論》則是一切生產都是商品生產,一切交換都是商品交換!在這里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價值,或者為了增加國民財富。而在庸俗政治經濟學和《資本論》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交換價值,或者是為了價值的增值,貨幣的增加!
由此可見,目前全世界所經營的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就是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市場經濟,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所闡述的所謂的市場經濟到底什什么呢?這是需要認真探討的!
第一,物價的確定
市場就是商品交換,交換就需要確定商品的價格。
分工一經完全確立,一個人自己勞動的生產物,便只能滿足自己欲望的極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須用自己消費不了的剩余勞動生產物,交換自己所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來滿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賴交換而生活,或者說,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為商人,而社會本身,嚴格地說,也成為商業社會。
在物物交換已經停止,貨幣已成為商業上一般媒介的時候,商品就多與貨幣交換,少與別種商品交換。
一個人占有某貨物,但不愿自己消費,而愿用以交換他物,對他說來,這貨物的價值,等于使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因此,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世間一切財富,原來都是用勞動購買而不是用金銀購買的。所以,對于占有財富并愿用以交換一些新產品的人來說,它的價值,恰恰等于它使他們能夠購買或支配的勞動量。
勞動雖是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但一切商品的價值,通常不是按勞動估定的。要確定兩個不同的勞動量的比例,往往很困難。兩種不同工作所費去的時間,往往不是決定這比例的唯一因素,它們的不同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也須加以考慮。一個鐘頭的困難工作,比一個鐘頭的容易工作,也許包含有更多勞動量;需要十年學習的工作做一小時,比普通業務做一月所含勞動量也可能較多。但是,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的準確尺度不容易找到。誠然,在交換不同勞動的不同生產物時,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上述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進行這種交換時,不是按任何準確尺度來作調整,而是通過市場上議價來作大體上兩不相虧的調整。這雖不很準確,但對日常買賣也就夠了。
一種商品價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產、制造這商品乃至運送這商品到市場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資和利潤,這商品就可以說是按它的自然價格的價格出售的。
商品通常出賣的實際價格,叫做它的市場價格。商品的市場價格,有時高于它的自然價格,有時低于它的自然價格,有時和它的自然價格完全相同。
每一個商品的市場價格,都受支配于它的實際供售量,和愿支付它的自然價格(或者說愿支付它出售前所必須支付的地租、勞動工資和利潤的全部價值)的人的需要量,這二者的比例。愿支付商品的自然價格的人,可稱為有效需求者,而他們的需求,可稱為有效需求。
勞動者2014年5月2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