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杭州市余杭區中泰及附近地區人員因反對垃圾焚燒項目選址,發生規模性群眾聚集,截至11日零時許,現場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5月12日 中國網)
近年來,隨著公眾民主法制意識的提高,人民對政府的要求也在提高。雖然政府在公開透明、依法行政、打擊腐敗、功能轉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與公眾的要求和期望仍相去甚遠。應該說,是政府變革的速度跟不上公眾意識覺醒的速度,導致政府公信力呈現下降趨勢。
一旦發生關乎環境的事件,公眾心理易暴緊張,有一點兒風吹草動就能變成角逐對抗。此次杭州垃圾焚燒項目選址從最初的呼吁演變成一種盲目的沖動,透露了公眾對政府決策的警惕、不信任,源于政府行為對公眾知情權和參與權單方面忽視,政府行為的公開性變得虛無縹緲,如果公眾無法對政府行為決策做到知悉明了,那么決策的便民性、服務型怎能得以體現?此時重塑政府公信力,建立一支讓人民放心、滿意的“公仆”隊伍尤為重要。
作為政府,該如何重塑公信力呢?筆者認為,首要要了解公眾對政府的要求,進一步明確現代文明的政治和行政倫理。現代政府應該是什么樣的,應該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政府與人民的關系應當如何,政府權力來源自哪里,應當如何行使權力,都應以人民需求和現代政治要求在理念和倫理上加以明確。
其次要將理念和倫理制度化。例如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要公開透明并全程接受人民監督。
理念和制度的建立,是政府對公眾的公開承諾。取信于民,重塑和提升政府公信力,要防止紙上理念、制度虛置,說到要做到,承諾要兌現,不能以漂亮的理念和公開的制度程序弄虛作假、蒙騙公眾。
人民滿意不滿意,是判斷政府工作的唯一標準。因此,重塑和提升政府公信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人民意志,人民賦予政府權力,政府必須接受人民監督。
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歸根到底是要塑造人民作主的政府、人民滿意的政府、經得起人民問責的政府。
作者:蜀中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