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業 篇(上)
1.工業(industry)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在古代社會,手工業只是農業的副業,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工業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們在工廠中生產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現代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制造業!
2.制造業是指對制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工業品與生活消費品的行業。包括扣除采掘業、公用業后的所有30個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和經濟轉型的基礎;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a.制造業包括:產品制造、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在主要從事產品制造的企業(單位)中,為產品銷售而進行的機械與設備的組裝與安裝活動。
b.制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制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份額。
3.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如果把國民經濟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么第一產業——農業就是這棵大樹的根基,第二產業——工業是這棵大樹的主干,而其他的第三產業(例如商業,金融和服務業等等)則是這棵大樹的枝葉!只有主干粗壯才能枝繁葉茂,因此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干產業!
a.如果可以把整個現代工業體系想象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由鋼鐵(冶金)、化學、機械、電子(機器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等部門組成的基干產業是現代工業這棵大樹的主干(硬件)。與之對應,由科學人才、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用于人才再生產的教育人才組成的生產知識體系則是現代工業國家的脊梁(軟件)。由于基干產業提供的技術和工業母機滿足了絕大部分最終產品生產部門的基本需求,其他工業部門只有依附于基干產業,才可能用工業化的效率產出大多數人愿意接受的最終產品,所以相對于基干產業,其他工業部門只是根干上長出的枝條而已。
b.基干產業不僅體現為民用科技力量,也是國防工業的基礎,對于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而言,基干產業的水平反映在任何一件最終產品上,無論是汽車還是鋼筆,還是步槍或導彈。反過來說,觀察單個綜合性工業產品的技術水準,就可以反推出這個國家基干產業的技術力,它是先進的工業國家還是落后的農業國家,它的技術力是突飛猛進,還是停滯不前(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一個國家海軍的潛艇建造水平就能反映出該國的工業技術水平!”)。基干產業的技術力,就像一個有機的整體,必須結合成完整的體系才有意義,現代化產品是各門類技術協調配合的結果,而不是單項技術的指標競賽。
c.基干產業直接創造的GDP很少,且還是賠錢的,但卻是經濟的根,真正的經濟。基干產業的技術力發展必須循序漸進。新技術是源于舊技術的積累,必須基于現有的產業和技術去創造發明更高性能的新機器、新技術。光靠積極性、激勵機制,沒有獨立的基干產業和技術開發體系,任何先進技術也不會憑空產生(硬件不行,軟件再好也沒用)。
d.在工業社會中,生產是由人和機器組合而成的工業體系來完成的,機器有遠遠超過人的體力和精力,能夠達到人力遠遠不及的生產效率。人在生產中只是設計和操作機器。整個現代工業社會其實就像一臺機器,具有高度組織化社會結構的,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方能運轉。現代工業生產的主體是重工業體系,其生產力幾乎沒有上限,只受制于能夠獲得的資源和市場。即使農業,也是現代工業的結果,沒有現代工業提供的化肥、農藥、農機、種子等工業產品,農業的單產會大大降低,不能養活現在這么多人口。
4.毛澤東想要對新中國進行格式化和全面升級,首先就必須對中國的工業進行格式化和全面升級;毛澤東想要對新中國實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首先就要對中國的工業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想要把中國改造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先就要把中國改造成為真正的工業強國!
a.實現國家工業化,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追求民族獨立的同時所夢寐以求的理想。只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了反動政權,掃清了道路,中國才獲得實現工業化的條件。國家工業化正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奮斗目標(四化之一)。它對當時中國生產力的發展直接起到了促進作用,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成為20世紀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開啟了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
b.早在1945年4月,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就指出:“沒有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不可能建設真正大規模的工業。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05年的歷史,特別是國民黨當政以來的18年的歷史,清楚地把這個要點告訴了中國人民。①”
c. 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偉大成就之一是摒棄了許多過去的錯誤概念。斯密駁斥了舊的重商學說,這種學說片面強調國家貯備大量金幣的重要性。他也否決了重農主義者的土地是價值的主要來源的觀點,提出了勞動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點強調勞動分工會引起生產的大量增長,抨擊了阻礙工業發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斷的政治限制, 斯密指出在增加生產的情況下工資就會增長。事實已經十分清楚地表明斯密在這一點上正確!(亞當·斯密的核心觀點就是商業和農業都不能使國家真正的富強,唯有工業才能富國強兵!)
5.1954年,面對當時中國的工業現狀,毛澤東感慨地說道:“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浙江宜興的紫砂壺馳名全國),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榮毅仁就是中國的面粉大王),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29頁。)(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的回憶錄《天高歌長——我的飛機設計師生涯》,其中有這么一段:改革開放后一次出國訪問,程不時受邀講飛機設計。隨行的領導對他說:中國人造草帽還行,造飛機就算了吧。)優先發展重工業,以實現工業化,就是為了盡快改變經濟落后面貌,維護國家獨立,使我國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只有迅速地在國民經濟中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使新中國從落后的狀態中,走上工業現代化的軌道。而重工業,就是這種基礎的實質。沒有它,要想對整個國民經濟包括農業在內,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不可能的,沒有它,要想把落后的中國國民經濟部門裝備起來也是不可能的。
b.同時,只有把重工業優先發展起來,在經濟上才不至于依賴外國,才能夠保持新中國國家政治上的獨立性,捍衛住社會主義制度。否則就會帶來相反的后果,因為經濟上的依賴必然導致政治上的依賴(這也是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根本原因)。歷史事實證明:任何長期國家戰略必須將如何建立和利用重工業體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6.斯大林曾經說過:“沒有重工業就像現在的中國一樣,只要高興,誰都可以去蹂躪她!”——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就是把沒有重工業的滿清給“強暴”了一次!中國近代鴉片戰爭失敗的根子并不在于當時清廷是否腐敗無能,將士是否英勇善戰,而是一個封閉落后的農業國與一個開放的近代工業國在文明的質和量上已經拉開了差距,兩者碰撞的結果就是雞蛋碰石頭,滿清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甲午戰爭的失敗,中國不是輸在銀子上,而是輸在“鐵”及“鐵”制造的鋼鐵機器上。
a.中國的近代工業非常薄弱,作為國防自主,經濟自立的重化學工業幾乎為空白。中國粗鋼生產,包括外資工廠,1936年是歷史最高水準,才41.1萬噸,同樣作為殖民地國家的印度同年鋼產量為88萬噸,不足印度的一半,到1949年時則只有15.8萬噸。作為對比,蘇聯革命前夜的1913年,鋼產量為423.1萬噸。舊中國幾乎沒有任何重工業技術和人才,而當時的日本則擁有門類齊全重化學工業和大量的專業人才。民國期高速發展的輕工業,早就在戰火中煙消云散。
b.解放前的舊中國,連最基本的工業品都不能生產,完全依賴進口,例如鐵釘叫洋釘(就是洋人賣的鐵釘),火柴叫洋火,鐵叉叫洋叉,油叫洋油,火槍叫洋槍等等!更不用說汽車,輪船和飛機等大型機械了!民國綜合國力極大提高,經濟空前繁榮,卻不能向前線提供一輛坦克、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門重炮……
7.毛澤東又說:“在20世紀,沒有現代工業的國家是永遠強大不起來的!”——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成為中國人尋求了一個世紀的夢想!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中國人民多少年來的愿望,也是毛澤東一生追求的目標。主席制定中國工業化的宏偉標:從1953年開始,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實現初步工業化,然后再有十五年左右,建成一個具有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和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四化)。
a.公元2006年底,CCTV放映了系列專題片《大國崛起》。講述了歷史上9個大國的興衰的故事,傳達了這樣的理念:制度決定國家,這反映了CCTV,也是中國精英指導階層對大國興衰的主流認識。
b.無獨有偶,公元2007年2月21日,日本國家電視臺NHK每周三的固定歷史欄目放映了日本是如何崛起的專題片。專題片題目是:鐵是國家。這是NHK,也是日本精英指導階層對大國崛起的主流認識。
c.從中日兩國精英總結大國崛起的主流認識上可以明顯看出分歧出來,中國精英階層認為大國崛起的關鍵是制度(相當于國家的“軟件”);而日本精英階層認為大國崛起的關鍵是以“鐵”為代表的重工業(相當于國家的“硬件”)歷史事實證明國家硬件不行,軟件再好也沒用!
8.1956年9月10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上說道:關于實現國家工業化所需要的時間,毛澤東作了兩個估計。一個是實現初步工業化的時間,另一個是接近或趕上世界上工業最發達國家的時間。他寫道:“到那時,即到1967年第三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工業產值將占百分之六十幾,農業產值將占百分之三十幾,這樣我國就可以說基本上有了現代工業了,就可以說初步地工業化了。但是我國是一個具有六億人口的國家,到第三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按照每年增加12,00萬人計算,那時將有7億幾千萬人口,按照每人占有各項主要工業產品的數量來說,我國要進一步工業化,要接近或者趕上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那就需要幾十年才有可能。”
a.新中國成立后,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十分繁重,還不可能立刻著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但毛澤東始終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反復思考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具體步驟。他提出的“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構想,就是指導經濟工作和工業建設的行動綱領。
b.這是毛澤東當年思考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兩步走的構想。第一步,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實現初步工業化。第二步,再用幾十年的時間接近或趕上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c.1963年夏,毛澤東就提出:3年過渡之后,搞一個十五年的設想,就是基本上搞一個初步的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或者說工業體系;然后再有十五年左右,建成一個具有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和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d.為籌劃國家工業化,還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毛澤東就指導制定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使國家工業化從百年夢想變為現實的第一步,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關鍵一步。
e.為了迎接建設高潮的到來,有計劃地推進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開始著手編制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五年計劃是毛主席提出的,毛主席在1950年2月份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編寫五年計劃,同時決定以總理為首,成立一個六人領導小組!
f.第一個五年計劃,由周恩來、陳云、李富春主持制定。毛澤東自始至終地指導著這一工作的進行。他多次主持會議聽取和討論工作匯報,提出指導性意見,仔細審閱一個又一個計劃草案。五年計劃的基本方針、基本任務等重大問題,都是在他主持的中央會議上確定的。
9.1953年開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為什么要同時進行呢?這將給中國帶來一場什么樣的變革?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表達了對于未來的美好設想,他提出未來中國工業建設要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是當中國共產黨人真正掌握國家政權的時候,卻發現想要描繪出美麗的畫卷卻是如此之艱難!
a.1949年,中國12歲以上的人口90%是文盲。而1955年的日本,新就職的學歷構成為,中學畢業60%,高中畢業31%,大學畢業9%,人力資本方面中國遠遠落后于日本。民族知識和技術的積累之路是那么艱辛坎坷。日本趕上了殖民時代的末班車,可以對外征戰掠奪。中國只能依靠全民族的節衣縮食,默默奉獻,構筑民族奮飛的翅膀。
b.自然條件方面,中國的面積約為日本的26倍。東南部的面積不足40%,卻生存了95%的人口,人口密度與日本相當。沙漠、高原、荒蕪、干燥、寒冷等環境惡劣的西北部,總面積超過60%,但只有5%的人口。日本是土地狹小的國家,但日本農民的人均耕地卻是中國農民的2.4倍,且日本的氣候土壤條件比中國好得多。中國農業實際沒有多少發展潛力。中國的礦物資源雖然豐富,但人均占有率低,且品位低,埋藏分散。探查技術、采掘設備、運輸手段嚴重不足。
c.20世紀40年代后期,美國和蘇聯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政治和外交的角力,軍事上劍拔弩張,世界被劃分為兩大陣營,冷戰的陰云與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憂慮籠罩了整個世界,也給新中國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因為冷戰孤立了中國,毫無疑問,美國是這么做的,美國實施了對中國的禁運,這就切斷了中國的產品和許多傳統的西方及日本市場的聯系!
10.中國的工業化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行,是在經濟非常落后的情況下起步的。既缺少資金,又沒有先進的技術裝備和足夠的建設人才,對編制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更完全沒有經驗。當時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并實行全面封鎖的條件下,惟一可能取得的幫助是來自蘇聯。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政府給了中國以巨大的幫助,五年計劃的編制也是在蘇聯直接幫助下完成的。
a.1952年8月,受毛澤東委托,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帶著試編出來的《五年計劃輪廓草案》前往蘇聯,征詢蘇共中央和蘇聯政府的意見。
b.20世紀20-30年代,由社會主義蘇聯創造出一個人類歷史上嶄新的計劃經濟模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關注,蘇聯正是依靠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蘇聯在建國后的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就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這一發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剛剛實現民族獨立的后發國家!計劃經濟的優勢在于直接,高效,特別是在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這對當時迅速發展的中國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c.1952年8月17日,中國政府代表團在周恩來的率領下,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向蘇聯政府通報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制情況!蘇聯計劃經濟的模式對那一時期中國的經濟體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政府在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下,確定了以蘇聯為主要學習對象,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這是在當時西方世界敵視和封鎖的情況下,中國唯一可行的選擇!與此同時,國內的經濟建設已經大規模地鋪開!
d.這年年底,在毛澤東主持下,中共中央負責人討論了《五年計劃輪廓草案》。12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指示中說:“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業已開始。這一建設規模之大,投資之巨,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空前的。為了加速國家建設,除應動員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人力和財力全力以赴外,必須加強國家建設的計劃工作,使大規模建設能在正確的計劃指導下進行,避免可能發生的盲目性。”
11.在中國這樣落后的國家實現工業化,應當采取怎樣的方針,通過怎樣的途徑,這是擺在毛澤東和五年計劃編制者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是他們很費思索的一個問題。世界各國如何實現工業化,不外兩種:
a.一種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走過的路,從發展輕工業開始,一般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才實現工業化。歐美是先從農業開始進行協調組織,然后輕工業,重工業,逐步的產生對上游產業的需求,最后由工業革命催生整個社會全面變革的文化革命,進而鞏固和完成工業革命。
b.一種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走過的路,從重工業建設開始,只用十幾年就實現了工業化。
12.經過反復比較和論證,根據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包圍和侵略威脅)和國內實際狀況(幾乎沒有重工業,交通運輸極不發達,輕工業雖有一些,開工還不足,而且得不到新裝備的補充和改造),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重工業的特點的是規模化大量生產,但建立現代工業的體系非常困難。
a.首先要有巨額的資金,除了大工廠的建設費用以外,相配套的道路、港口、勞動者的住宅和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了資金蓄積,國民需要勤勉和清貧的精神。
b.同時還需要建立可以信賴的金融制度,能夠正確運用資金的組織和知識。
c.其次,對現代工業進行操作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和優秀的工程師者。需要大量建立商業學校和工業學校。企業內部也需要進行職業培訓。相應的人才教育也采用整齊畫一。
d.再次,要為大量規格生產的工業品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船舶和鐵道等商品運輸設施需要整備。統一度量衡和規格,如交流電的頻率,鐵道的軌距,道路的構造,建筑的基準等。
e.而這一切,在工業體系完備以前,是不會有任何回報的。
f.從長期來看,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但工業體系必須完整才有效益,建立完整工業體系并磨合良好需要太長的時間(好幾十年的時間),甚至超出了資本和投資者的理性預期。
13.1949年,中國開始了文化革命,社會組織化協調化。以1956年引進蘇聯156項重點工程為標志,從鋼鐵業開始,比日本晚了約百年才開始了工業革命。但中國工業革命已經沒有當時日本的優越環境,日本趕上了列強爭霸大殖民時代的末班車,可以游走于列強的縫隙之間,還可以爭奪殖民地,釋放下層人口,掠奪發展資源。中國只能采用比日本更加極端的傾斜生產方式,建立自己的基干產業和生產知識體系,完成工業革命。基干產業不是提供最終產品,而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裝備、素材和技術等中間生產物,與市場需求沒有太多關聯。基干產業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強,它遵循技術自身的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對于追趕型的國家來說,有前人的經驗做參照,不需要市場的指導,也能夠把握工業技術的發展方向。
14.優先發展重工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些資金從哪里來?和蘇聯一樣主要來自農業的積累。這是由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這種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不像英法那樣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這只能怪我們祖先缺乏遠見),中國不可能像有些西方國家那樣從掠奪殖民地來取得資金,也不可能取得很多外援,而農業收入占國民收入總值,1949年是68.4%,1952年是57.7%,直到“一五”計劃最后一年的1957年,還占到46.8%。這自然成為中國工業化資金的主要來源。為了盡可能照顧農民的利益,國家采取縮小剪刀差的辦法,使工業發展得到的一部分利益返回到農民身上。但畢竟還是要較多地取之于農民,否則就沒有工業化可言。
a.毛澤東是農民的兒子,是個標準的農二代,毛澤東家祖輩務農,自己從小參加農田勞動,13歲就幾乎被當一個整勞力干活。17年的農村生活使他了解了農民的疾苦,熟悉了農村社會,培養了對農民深厚的感情,并決心站在勞苦大眾一邊,為廣大農民謀利益。但是為了實現中國的工業化,維護人民的長遠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只能忍痛割愛,暫時犧牲農民的利益,顧全大局!
b.毛澤東盡量減少工業化的痛苦,雖然要從農業取得剩余作為工業化資本,但同時要求社會上層能夠和工農相結合,同甘共苦,共同分擔工業化過程中生活的艱辛。全民族節衣縮食,艱苦奮斗,默默構建中華民族奮飛的翅膀,經過百余年的失敗、痛苦、屈辱,到了70年代中國作為工業國家再次挺起了脊梁,屹立在世界東方。
15.優先發展重工業,決不意味著忽視其他事業的發展。中共中央1952年12月22日發出的《關于編制1953年計劃及長期計劃綱要的指示》清楚明了這一點:要“集中力量保證重工業的建設”,但“決不能理解為可以忽視輕工業的發展、農業和地方工業的發展、貿易合作事業和運輸事業的發展及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以至放松對這些事業的領導。如果那樣,顯然也是錯誤的(堅決不走蘇聯走過的彎路)”
16.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講話中又指出:“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這些富有遠見的思想,成為我國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的指針。
a.從1955年1月15日這一天起,中國的核武器研制開始了艱巨而偉大的歷程。
b.隨后,1955年12月,著名科學家任新民② 提出中國研制火箭武器和發展火箭技術的建議;
c.1956年2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③ 提出關于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d.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引起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高度重視,并被采納。中國導彈的研制工作提上了日程。1957年10月,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1958年5月,毛澤東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一點衛星”的號召。
e.“兩彈一星”工程,根據毛澤東關于“大力協同”的指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中國國防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7.1953年,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以邊執行,邊修正的方式全面展開,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共和國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因為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設項目開工上馬!其中許多是中國過去沒有的新工業,如汽車廠,飛機制造廠和大型發電設備生產廠等等,新中國的工業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重大突破!
a.1950年,在山西太原城外,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了第一個重型機械廠,破土動工!
b.1953年7月15日,新中國的第一個汽車工業基地——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荒原上舉行了奠基儀式!建設者們在這里宣誓,他們將在3年內完成這光榮的使命!這個簡樸的儀式就這樣預示著中國的汽車工業的發展拉開了序幕!同時亮相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建設時代!
c.1953年11月30日,鞍山鋼鐵公司數百名工人被緊張和興奮包圍著,他們期待著一個歷史性的時刻,9時許,中國第一根鋼軌誕生了,幾百年來中國機車只能行駛在外國重軌上的歷史于這一刻終結!就在這一年鞍鋼誕生了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中國大規模的自動化高爐也在這里投產!
d.毛澤東親自發來電報祝賀,稱贊鞍鋼的三大成就,是1953年我國重工業發展中的巨大事件!此時新中國經過3年時間,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被突出地提上了議事日程!
18.1955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代表會議,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同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過審議正式通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作為國家工業化的良好開端載入共和國的史冊。中國重工業的設計,施工,安裝,自己都不行,沒有經驗,中國沒有專家,部長是外行,只好借蘇聯的經驗和蘇聯的專家!
a.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人們每走一步都要進行艱辛的摸索!1953年5月15日,中蘇簽訂了《關于蘇聯援助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的協定》根據這個協定,蘇聯方面將援助中國91項工程,一年之后,1954年10月11日中蘇兩國在北京再次簽訂的協議中,又追加了15個援建項目,這時斯大林已經逝世!再加上之前蘇聯援助中國的50項工程,總計156項工程!基干產業是軍事工業的基礎,也是工業財富的源泉。20世紀50年代,以向蘇聯引進156個基干項目為標志,中國開始了工業革命。
b.優先發展重工業,在“一五”期間,主要體現在重點建設蘇聯援建的156項骨干工程。這些項目,無論就其建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在中國都是前所未有的,為中國建立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為中國的工業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c.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實際施工的921個大中型項目中,有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他們包括國防兵器,航空航天,冶金機械,化工能源等重工業項目,主要分布在東北,華中,西北等地,這些骨干項目為構建中國民族工業體系,改變中國工業落后和工業布局不合理的面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蘇聯的援助雖然不是無償的,但卻是真誠的!后來簽訂和同時蘇聯專家的待遇是每月1500-3000盧布!他在中國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等于他國內工資的5倍!
d.蘇聯3000多名蘇聯顧問和專家,不僅為中國的建設帶來了技術,而且也影響了一代中國技術人員!他們有不同的文化,卻有共同的信念!奮發圖強,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是他們共同的理想!蘇聯擁有的技術和能夠提供的資金,中國自己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挖掘和積累起來的!新中國建立后獲得的第一筆“外資”是蘇聯政府提供的3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年利率1%,分5年提供,每年平均提供6000萬美元,中國可以在貸款完全生效之后的10年之內償還),后來中國人為償還外債而勒緊褲帶。(相比之下,美國對蔣介石提供了3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和飛機,大炮,坦克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卻沒能挽回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敗亡!)
e.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實際施工的921個大中型項目中,有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他們包括國防兵器,航空航天,冶金機械,化工能源等重工業項目,主要分布在東北,華中,西北等地,這些骨干項目為構建中國民族工業體系,改變中國工業落后和工業布局不合理的面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000多名蘇聯顧問和專家,不僅為中國的建設帶來了技術,而且也影響了一代中國技術人員!他們有不同的文化,卻有共同的信念!奮發圖強,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是他們共同的理想!蘇聯擁有的技術和能夠提供的資金,中國自己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挖掘和積累起來的!新中國建立后獲得的第一筆“外資”是蘇聯政府提供的3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年利率1%,分5年提供,每年平均提供6000萬美元,中國可以在貸款完全生效之后的10年之內償還)!
f.例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驕傲,當年為了新中國能生產自己的汽車,大批蘇聯專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中國第一輛國產小轎車——東風牌汽車,是1958年5月1日出產的,用的標志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龍!當這輛汽車開進中南海時,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來了,最后毛澤東特意地坐上轎車在中南海的草坪上轉了一圈!毛澤東高興地說道:“終于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轎車了!”
g.蘇聯還把它所掌握的當時世界一流的高爐煉鋼技術,傳授給中國,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中國終于煉出了第一爐鋼水,新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鋼鐵工業,當時中國人把蘇聯親切地稱為“老大哥”這種情感發自內心,蘇聯幫助中國在短時期內奠定了工業基礎,深刻地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h.但是1960年7月16日,中蘇關系風云突變,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政府,它將在近期內撤回全部的在華專家1390人,同時撕毀343個專家合同和合同補充書,廢除了257個科學合作項目,根據統計,一五計劃以來,蘇聯援助中國的項目總計有304個,到1960年上半年,已建成103項,還有201項正在建設中,蘇聯在華專家分布在中國經濟,國防,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部門的250多個企事業單位,擔負著重要任務,蘇聯專家撤走時,帶走了所有的圖紙,計劃和資料,并停止供給中國建設急需的設備,大量建設成套設備和設備中關鍵部件的供應,蘇聯的這一舉動使得中國250多個企事業單位的建設處于停頓和半停頓狀態,給中國造成了重大損失,中國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蘇聯專家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每一位為中國經濟和建設努力工作過的蘇聯同志都懷著深厚的感情,挽留再挽留,但這無濟于事!
19.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新中國在工業建設上所取得的成就,遠遠地超過了舊中國的100年,也就是在這一年,社會主義改造也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建立,中共中央原計劃用18年的時間實現的目標,只用了7年就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確立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根本的基礎!中國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之中!
20.隨著195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高潮的到來,人們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造天地,這時中國各個行業的建設正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狀態,第一個5年計劃的許多大中型項目已經建成或就要建成!短短幾年的艱苦創業到1956年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1956年7月14日,經過整整三年的緊張研制,新中國第一批國產解放牌汽車④ 在這里出產!12輛解放牌汽車結束了中國被稱為萬國汽車博覽會的歷史!在此后30年的時間里,這種型號的汽車幾乎跑遍了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
21.《旁觀毛澤東時代》⑤ 指出:毛澤東的政策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基礎,把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轉變成為區域性強國。在毛澤東領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相對完整且不完全相同于蘇聯模式的國民經濟體系,許多人把1949年作為中國獨立自主和全方位發展工業的開端。耶魯大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認為:“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是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臺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毛澤東時代在促進中國現代工業改造——而且是在極為不利的國際國內條件下做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是靠著許許多多中國人的智慧和勞動,換取中國歷史上很多的第一,從前連鐵釘都要進口的中國,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飛機,汽車,機床和電子工業!
22.長期被輕蔑為‘亞洲病夫’的中國,20世紀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時工業規模的工業開始,在毛澤東時代結束時,卻以世界上6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中國的國民收入在1952年到1978年的25年間增加了4倍,即從1952年的600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億元,而工業在增加的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國民收入指數(以不變價格計算)從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澤東時代的最后20年間(這是毛澤東的后繼者們評價不高的一個時期),而且連大躍進的經濟災難也估計在內,中國的國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間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作何種評價,正是這個中國現代工業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產值占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占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則僅占28%了。
23.毛澤東時代在短短的27年內,將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破落大國(被稱為東亞病夫,中國人地位同于狗)建設成為一個工業世界第六位、軍事第三位、科技研發能力第八位,兩彈一星、核潛艇、大飛機、空間技術、計算機、半導體技術第四、五位...的強大國家,是個奇跡。而且毛澤東時代上幼兒園讀書上學住房基本不用花錢、公費醫療和農村合作醫療、工殘退休有所養、城鎮職工吃平價糧油...的高福利,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財富。毛澤東時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可以養活4~9個小孩,這是一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奇跡。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靠的是毛澤東時代的人口紅利和工農業基礎,但發展速度卻比毛澤東時代慢多了。毛澤東時代的社會公平公正性,社會清廉性,社會正義彰顯性,社會道德規范化,等等,是當前中國社會無法相比的。
24.1949年,中國比前蘇聯更加不幸。幾乎沒有任何重工業基礎和技術,人民絕大多數是文盲。清朝時積攢的巨大財富,早已被列強盤剝干凈。幾乎一無所有,除了人。偉大導師毛澤東從歷史的脈絡中找到了中國前進的方向。全民族節衣縮食,自立更生,艱苦奮斗,打造民族的產經聯,中華民族要做世界一流的民族(優等種族),而不是刷盤子的角色(劣等種族)。發動群眾,政治運動,讀《毛選》,20余年讓民族掃盲。靠著他的權威,把中華民族帶到了奮飛的起點。
25.毛澤東高瞻遠矚讓中國人安心讀書,所有刷盤子的收入,賣糧食和賣資源,由國家統一管理,充做學費,從國外進口先進設備和技術使國家工業化,而不是購買彩電,冰箱,洗衣機(三大神器)等消費品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GDP。心無雜念,也不攀比鄰居(日本)的幸福生活。學習成績也很顯著,從幾乎零點起步,在短短的20多年時間里,做出了中國第一臺汽車,第一架飛機,第一顆衛星……,創造了無數第一。完成了日本明治維新以來近百年的工業化歷程。
26.毛澤東創造了奇跡,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里完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再造,走完了日本明治以來近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從落后的農業國,一躍成為科技先進的工業總產值占70%的工業國。中國的工業化不是平坦的,時常有挫折和動蕩,但能很快恢復,向前飛奔。中國就像初生的嬰兒,在蹣跚學步時步履艱難,但充滿了活力。在短短20余年的時間里,從半殖民地農業國成長為先進的工業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制造幾乎所有現代工業產品。在絕大多數是文盲的國家里普及了義務教育。這個效率和速度是空前絕后的。
27.毛澤東遠見卓識,他細心體會了產經聯⑥ 的策略,或者穿過50年的時空,細讀了產經聯的群書。中國要做超一流的工業化國家,打基礎和骨骼非常重要,所以傾全力發展基干工業,發展各種尖端技術。在骨骼完善之前人民必須忍耐,抓緊后備人才培育。壓制知識分子,打掉一切不合理的雜音,現在消費就是對民族的犯罪。整個操作手法與產經聯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產經聯用資本,他用權威。他洞察了我們民族的弱點,貪小利,忘大志,喜歡耍小聰明,投機取巧,走捷徑。
28.到70年代末,中國已經建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可以獨立設計生產現代工業的幾乎所有門類的產品。天上有衛星、大型噴氣客機,地上有汽車火車,海里有萬噸輪核潛艇,此外計算機、微電子、家電……,應有盡有。中國在短短20余年的時間里,從只能仿制漢陽造,一躍成為科技先進國家,走完了日本近百年的知識和技術積累之路,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掃除了文盲。在民族即將奮飛的前夜,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全國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到本世紀末,實現農業、工業、國防、科技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
29.中國的技術積累走的是一學、二用、三趕、四超的自力更生之路,自我技術力迅速提高。例如學習MIG21(前蘇聯米格21“長矛”戰斗機),仿制改進成了自己的J7(殲7)系列,并大量出口,還派生出了J8(殲8)。學習B707(播音707客機),研制了自己的大型客機Y10(運10)。各種工業生產設備也很快從引進到仿制,再到改進提高(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中國的第一幾乎都誕生在這個年代。
30.毛澤東還為中國迅速實現工業化,積極尋求國際社會的技術援助:
1956年10月1日晚,毛澤東在頤年堂會見了杜克洛⑦ 率領的法國共產黨代表團,他們一直談到次日凌晨2時35分。
毛澤東:“從落后的經濟基礎上建設工業化國家,并不容易。你們是先有了工業和無產階級,再革命,等到你們革命勝利了,東西是現成的。我們就不同。”
毛澤東看到了經濟落后的國家搞工業化十分艱巨。接著,他問杜克洛:“你看法國政府能否擺脫美國干涉,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貿易上能把成套設備賣給我們,很久還是不很久,你如何估計?”
杜克洛:“這樣的情況比一般人想象的會早一些,目前政府的政策正在破產。”
毛澤東:“技術和裝備出口的可能性怎樣?”
杜克洛:“法國資本家也很著急。”
毛澤東:“不是指一般的做生意,是說替中國設計工廠、供應裝備、安裝裝備并教會中國工人開動機器。”
杜克洛:“現在都有一些可能,可以轉彎抹角地搞一些,不過美國還在阻礙。”
毛澤東:“現在瑞典已經答應替我們設計、裝備、安裝造紙廠。”
杜克洛:“我們在這方面可能做些推動的工作。”
毛澤東:“請幫助。”
主要由于美國的阻撓,直到1964年1月中法建交后,毛澤東的這個愿望才逐步實現。但從這個對話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澤東對于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的急迫心情。目的就是為了加快工業化,盡早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
31.1963-65年(契約年),中國繞過美國的阻攔,從西方國家(含日本)導入31個基礎項目,主要是石油化學、制鋼設備、化纖、船舶等。1972-1974年(契約年),基干項目從日本導入79、美國28、英國41、西德4、法國8、荷蘭瑞士意大利各1,共170項。從衛星通信設備、電子設備到化學工業、石油化學工業,門類廣泛。這次技術引進的水準、門類廣泛程度遠超過前兩次技術引進。
32.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時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和工業革命的偉大成就:
1952年7月1日,全長505公路的成渝鐵路全線通車!
1953年10月27日,中國歷史上第一根無縫鋼管在鞍鋼試制成功!12月26日鞍鋼三大工程竣工投產!
1954年3月24日,第一塊國產手表在天津手表廠試制成功!
1954年5月,中國第一座巨型山谷水庫——官廳水庫竣工!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全線通車!
1955年7月1日,我國自行建造的黃河上第一座大鐵橋——蘭新鐵路黃河大橋正式通車!
1955年12月27日,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個自動化水電站——官廳水電站開始發電!
1956年7月14日,我國第一批國產汽車出產!
1956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架國產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飛成功!
1956年12月9日,鷹潭至廈門鐵路鋪軌工程全部完工!
1956年12月30日,全國所有縣通了電報,95%以上的縣通了電話!
1957年長江上建設了第一座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大連造船廠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 我國還試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每秒鐘計算1萬次的快速通用電子計算機,設計出了第一臺放大率為1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并建成了第一座原子反應堆!
1958年3月17日,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在天津無線電廠!和電視機一起值得記錄的是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的誕生!它是后來的中央電視臺的前身!
1958年5月1日,中國第一輛國產小轎車——東風牌汽車正式出產,它用的標志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龍!當這輛汽車開進中南海時,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來了,最后毛澤東特意地坐上轎車在中南海的草坪上轉了一圈!
1958年9月2日,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
1959年9月26日,中國大慶油田發現!
1960年2月河南省林縣實施引漳入林工程,林縣人民先后開鑿隧洞211個,修建渡槽151座,終于建成了縱橫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1960年5月24日,凌晨4點20分,新中國一批年青的中國登山運動員經過頑強的拼搏,從北坡征服了世界最高坡——珠穆朗瑪峰!
1960年6月1日,大慶石油會戰首戰告捷。
1961年6月,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在北京香山舉行,會議期間,周恩來接見了部分演員,發表重要講話,他說:“現在掛的都是外國的明星照片,為什么不掛我們自己的?”——這次談話使中國首次確定了中國文藝界的22大電影明星,從此以后,他們的劇照在全國各大影院懸掛起來。 1962年5月,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百花獎在北京頒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郭沫若為獲獎的導演和電影演員發獎。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西北部的大漠深處,一項代號為596的神秘產品,經過三年的研制已經進入了最后的實施階段,原子彈核爆炸成功,經防化兵測試,試驗當量為8萬噸TNT炸藥,這是一次完全合格的核爆炸!當天新華社發表了新聞公報和中國人民政府聲明,鄭重宣告,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周恩來隨后還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提出討論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建議!
1964年12月21日,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第一次完整的,準確地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奮斗目標!
1966年01月28日 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1966年12月23日 我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0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成功。
1967年10月15日 我國第一臺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制成功。
1968年01月08日 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
1968年09月03日 我國研制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969年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15000噸油輪建成。
1969年02月21日 截止到1968年底,我國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唯一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1969年09月30日 我國第一臺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我國奠基制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由于文革的干擾和破壞這臺發電機組的建設整整被耽誤兩年)。
1970年 北京地鐵一線工程試通車成功。
1970年04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中國航天史的嶄新一頁。
1970年9月 運十大飛機,代號“708工程”上馬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時,實用升限高達12000米,最大航程8300公里。1978年完成了飛機設計。1980年9月26日,運十客機首飛成功,從立項到首飛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
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全線通車(由于文革的干擾和破壞這條鐵路的建設整整被耽誤兩年)
1970年12月25日 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1年 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大三角的一極。
1971年03月03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1971年12月07日 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1972年02月21日 美國總統尼克松主動訪華,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中美大門打開,中國成功突破了國際封鎖。
1972年12月26日 我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03月07日 我國自動數控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1973年08月27日 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1973年09月12日 全國鉆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1974年04月31日 我國第一臺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制成功。
1974年09月30日 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1975年02月03日 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1975年0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1975年07月05日 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1975年10月07日 培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畝產達千斤左右。
1975年11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回收式地球衛星。
1975年12月29日 我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
1976年05月12日 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干線。
1976年12月11日 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和破壞,這些建設成就原本可以來得更早,來得更多,來得更大!)
……
--------------------------------------------------------------------------------
注釋:
①.現在中國為什么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小孩,照顧不起老人?以至于民生凋敝,人民愁苦!就是因為中國到現在為止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國,強大的工業基礎才是國民經濟的主干,其他的農業,金融業和服務業只是宏觀經濟的枝葉而已,舍本圖末的畸形經濟結構只能使國家誤入歧途!根據亞當斯密《國富論》的核心觀點:“無工不富”——這是鐵打的硬道理!英國完成工業革命都200多年了,為什么到現在有人還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呢?經濟發展上喜歡耍小聰明走捷徑的政黨和國家早晚是要吃大虧的!
②.任新民,安徽寧國人,導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南京大學著名校友。50年代起從事導彈與航天型號研制工作,在液體發動機和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制和發射工作。任新民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③.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④.1956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1885年誕生的,不久汽車就傳到我國。解放前,我國的公路上,就像開辦"萬國汽車展覽"一樣,行駛著130多種不同牌號的汽車,但卻沒有一種是我國制造的。解放牌汽車的問世,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
⑤.《旁觀毛澤東時代》是莫里斯 邁斯納所著《鄧小平時代:1978-1994,對中國社會主義命運的考察》一書第八章“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遺產以及毛澤東身后改革家們”的第一部分。
⑥.日本產經聯(經團連)是由日本的大企業互相持股組成,其中的大企業是日本的基干企業,控制現代工業生產基本物資和技術基礎。
日本產經聯是由日本的大企業互相持股組成,其中的大企業是日本的基干企業,控制現代工業生產基本物資和技術基礎。是日本技術的精華,是日本經濟的基礎和骨骼。是于日本經濟密切相關的重要組織。日本產經聯下屬的大財團一般不顯山露水,電視廣告上從沒有他們的身影。但這些大財團實質上在日本經濟中占有統治地位.
產經聯的核心包括三塊(工,商,官,學四位一體的模式):
一是三菱、住友、三井等大財團,主要生產和提供各門類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我們看到的具體商品其實就是這些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的排列組合。這些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之間的關系受地球上存在的資源和物理規律限制,在統計上有一定比例關系,是可以計劃和預測的,所以計劃經濟比市場經濟更加有效。只是這部分雖然是其他附屬經濟的根,但因為要為長期戰略負責,所以是賠錢的。
二是政府,因為提供基礎原料和技術的大財團是賠錢的,政府就要想辦法把賬做平。如付出巨額軍費,但軍隊所得與軍費嚴重不符,日本造的武器都貴得離譜。還有政府采購,買技術產品的價格也是貴得離譜。
三是學界,如大型的國立研究所和大學。國立機構可以匯集頂尖人才,制造研究環境。產經聯以技術為中心,提供大量先進的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下游的企業就去想辦法去排列組合它們,就成為具體的商品,去賣錢。如果有什么新要求,反饋給產經聯,產經聯再組織人手攻關。
上游的產經聯賠錢,但能提供先進的基礎原料和技術,為長期戰略做準備,下游的產業把錢掙回來,存在產經聯的銀行里實現回流,政府也想辦法做平這個賬,實在不行就印錢,整個工業社會就像一個永動機。 產經聯下屬的基干產業直接創造的GDP很少,往往還是賠錢的,但卻是經濟的根,因為它是其他所有現代產業存在的前提,有了獨立的基干產業,就可以發展自主的工業經濟,依附于基干產業的輕工業可以得到大量利潤而不被外國剝削。
⑦.雅克·杜克洛(Jacques Duclos,1896——1975),法國共產黨前總書記,法共創建人之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活動家。 糕點工人出身,一戰時負過傷,坐過牢,戰后加入法國社會黨,隨之在分裂時加入法國共產黨,在議會選舉中擊敗老牌右翼政客保羅·雷諾而當選,1926年因在軍中展開政治活動而被判30年徒刑,1931年判決撤銷后幫助組織人民陣線,成為議會議長。二戰時期時法共留在國內的最高領袖,組織了一支最大的抵抗軍隊,在盟軍之間就解放了巴黎,戰后譴責白勞士解散美國共產黨的做法,組織了反對北約司令李奇微抗議活動,1969年的大選中,他獲得了四分之一的選票。
文章轉載于#FormatStrongID_175#
--------------------------------------------------------------------------------------------------------------------------
該篇文章是《拯救中國,締造新華,復興華夏,潤澤東方——當我躍遷成毛澤東!》系列論文的重中之重!衷心希望我們的習主席,李總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領導同志們,主管工業的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同志,工業和信息化部長苗圩同志,中國工商聯的領導同志們和現在各大央企和國企的老總們在日理萬機的百忙之余,抽出一點寶貴的時間瀏覽一下這篇文章,希望此篇文章對共和國工業現代化的建設盡綿薄之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