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姓資姓社的發展鋪就不歸路——我看“文革”( 五)
一、不管姓資姓社的發展鋪就不歸路
改革開放以后,講得最多的話題之一是:“發展是硬道理” 。這句話正確與否,取決于對“發展” 二字的認識與實踐。如果在發展的實踐中,既發展了經濟,又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精神,那么,“發展是硬道理” 就是真理。如果只發展經濟,不管姓資姓社,那么,“發展是硬道理” 就是歪理邪說。色情業可以發展經濟,有的人鼓吹設紅燈區,賣淫嫖娼合法化,發展色情業能成為“硬道理” 嗎?博彩業可以發展經濟,有的人鼓吹開設賭場,開設賭場能成為“ 硬道理” 嗎 ?制毒、販毒也可以發展經濟,難道中國也要去發展制毒、販毒產業嗎?蘇聯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強國,結果亡黨亡國,社會主義蘇聯的發展成果最終成為了資本主義的嫁衣裳。
黨刊《紅旗文稿》2月25日刊發的李慎明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改革開放以來,有500多名省部級以上干部犯了錯誤,受到了處理,其中一些受到了法律的嚴懲。”這500多名省部級以上干部可說是“不管姓資姓社”發展的“受益者”, 使他們擁有了一時的巨大財富和花天酒地的糜爛生活,但是他們斷送了美好的前程。他們是否定“文革” 的受害者,加害他們的就是“不管姓資姓社”的“發展是硬道理” 。
在“不管姓資姓社”的“發展是硬道理” 的理論指導下,首先是“與國際接軌”,一切經濟活動都按資本家制定的游戲規則運行,于是通過市場化改革,將國企改制,大搞私有化,實現了與國際資本主義經濟接軌,中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道路。
接著就是“倒逼”。用“經濟體制改革‘倒逼’政治體制改革”。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并為經濟基礎服務,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動搖了,想搞社會主義都搞不成了。這可能就是有些領導人在換屆前夕仍在加速私有化的深層原因。
“倒逼” 以后,有人又喊出了“去政治化”。政治是什么?政治是階級、政黨、社會團體和個人在國內和國際關系方面的活動。在有階級的社會里,政治表現為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任何階級的政治都是以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和鞏固本階級的政治為目的的。在社會主義的中國談去政治化,其實質就是去社會主義化。到此“司馬昭之心” 昭然若揭了。
美國有人談論“去政治化” 嗎?沒有!美國不論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藝、體育,不論是在國內、在國外,每時每刻都在談政治,宣揚美國精神和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對別的國家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以世界警察自居。
從“不管姓資姓社”的發展,到“與國際接軌”, 通過市場化將國有經濟私有化,動搖公有制基礎,到“經濟體制改革‘倒逼’ 政治體制改革” ,再到“去政治化”,我們非常清晰的看到了一張復辟資本主義的路線圖。新中國,恢復了舊制度,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邁向了一條不歸路。
二、“抓革命,促生產” 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硬道理
“文革” 中倡導的“抓革命,促生產”,能不能發展經濟呢?答案是肯定的:能!而且能更穩定的發展經濟。
1、“抓革命,促生產” 可以防止社會主義建設走到邪路上去
有人不遺余力的鼓吹市場經濟而攻擊計劃經濟,其實,市場經濟亦然是一種計劃經濟,區別只在于由誰來計劃。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是由政府來計劃,市場經濟則是由資本家來計劃。
資本主義的國家只所以鼓吹市場經濟,是因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政府是資產階級的政府。總統的候選人是由資本家欽定的,競選總統的經費是由資本家拿出來的。由資本家扶持起來的總統所組織起來的政府,自然而然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所以將發展經濟的計劃交給資本家去做很正常。在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政府,無節制的開放市場、取消國家干預、大搞國企私有化,將資源備置完全交給市場也就是交給資本家,這就不屬于正常,而是一種對人民不負責任的做法。目前壓在老百姓身上的各種各樣的大山,都是資本家計劃出來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雖有少數經濟體通過市場經濟進入到高收入國家行列,比如亞洲的“四小龍”, 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口規模都不大,都在5000萬人口以下,而且還有美國等外部條件的支持。象中國這樣的搞社會主義的大國,外部遭到資本主義的圍追堵截、經濟制裁、高科技封鎖,內部13億人口,是歐洲20幾個國家總人口的兩倍多,政府不去計劃,交給資本家去計劃,能實現人民的“中國夢” 嗎?資本家又會讓你實現人民的“中國夢” 嗎?
美國自稱為完全市場化的國家,其實對外是很講計劃的,并未聽任市場自然調節。資源配置有計劃,美國曾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國,但他自己國家的油、氣資源卻保存了下來;花錢有計劃,政府發不出工資,未經兩院授權寧愿關門也不敢亂花錢;開放市場有計劃,中國企業想收購美國企業,阻力重重;中國對美國毫無保留的開放,并沒有換來美國的高新技術,只換來轉基因大豆;……
資本家計劃的市場經濟還是一種“負債經濟”。毛澤東逝世后,大搞市場經濟,將毛澤東遺留下來的好端端的一個既無內債也無外債的國家,變成為了一個中央政府負債、地方政府負債、企業負債、老百姓負債,到處債臺高筑的國家。
“抓革命,促生產” 能使我們時時刻刻記住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可以防止走到邪路上去。
2、“抓革命,促生產” 有利于國家穩定的發展
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都逃不過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這一鐵律,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則完全可以避免經濟危機發生,而穩步前進。
毛澤東時代周恩來總理通過計劃經濟和實行獨立穩定的貨幣發行政策,保證了物價穩定,貧富差距不大。雖然遭受到美國的敵視和封鎖,社會仍然穩定,全國人民仍然生活安定,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兒育女等等都有國家保障,人人都無后顧之憂,還能出陳景潤這樣的數學家,也沒有出現現在自稱“黃金10年”那么多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
毛澤東接手的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中國。毛澤東交給改革開放的中國,是一個既無內債、也無外債、財政自主、繁榮富強、欣欣向榮的中國。中國科技發展已躍居世界第六位,經濟發展速度幾十年處于世界第一,儲存有供八億人吃三年的戰備糧,建有八萬座大中型水庫,擁有七萬億人民幣的國庫存款和五百噸黃金。外交方面獨立自主,中國的朋友遍天下,闊步邁向四個現代化。毛澤東留下的水利建設成果,被改革開放啃到了今天;毛澤東培養出的全面發展的人口紅利,也被改革開放收獲了幾十年;毛澤東的幾次自衛反擊戰和兩彈一星,給了改革開放幾十年的和平環境;……目前的中國還有這樣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嗎?
3、“抓革命,促生產” 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又都和人(勞動者)有著密切的關系。
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也是首要的決定的因素。
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產品分配形式,進而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人們的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形式又會反作用于所有制。
社會主義公有制下的“抓革命,促生產”方式,勞動者是主人,享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剩余價值的所有權,勞動者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參與勞動和管理,勞動者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和自覺,才會出現“寧愿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王進喜和大慶精神。
市場化以后,勞動者完全同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剩余價值的所有權相分離了,主人成為了雇傭勞動者、打工仔,勞動者和生產只存在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干多少活拿多少錢的簡單的金錢關系。勞動者的積極性只能靠金錢和物質來調動。
4、“抓革命,促生產” 還能培養教育出全面發展的勞動者
(1)能培養出既有革命思想,又有專業技術的“又紅又專”的勞動者。
(2)思想覺悟提高后,可促進勞動者的學習積極性和鉆研精神,使勞動者能成為工業生產或農業生產方面的革新能手或多面手,促進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即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體力勞動者成為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人。
(3)體力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也促使了知識分子向實際方面發展,促進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知識分子成為了理論能聯系實際的人。
(4)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全面發展,又促進了領導勞動者的干部的學習,促使干部去自覺學習,成為有廣博知識的人。
5、“抓革命,促生產” 也促出了文化的繁花似錦,“樣板戲” 至今仍“藝”壓群芳。“文革” 中出現的“樣板戲” ,工農兵的光輝形象登上了戲劇舞臺,改變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權貴富豪獨霸文藝戲劇舞臺主角的狀況,開創了歷史的先河。
……
1974年周恩來總理代表黨中央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時間,就是在二十世紀末,把我國建成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技和現代國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抓革命,促生產” 才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硬道理。遺憾的是,隨著毛澤東的逝世,“抓革命,促生產” 這一條發展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就被徹底的廢棄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