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美好世界究竟該是什么樣?
鑒于我個人并不能對這個問題給出標準答案,故只能通過嘗試羅列部分歷來存在過一些關(guān)于美好世界的假設(shè),加以分析。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算作第一類假設(shè),權(quán)且稱之為童話式的假設(shè),不作過多討論。
第二類假設(shè),是往后看的假設(shè),認為只有過去才是美好的,相比之下,今天的一切似乎都顯得不太美好,之所以如此,原因是違背了過去。老子小國寡民的設(shè)想、孔夫子對周禮的推崇,都可歸入此類。
第三類是向前看的假設(shè),相信更美好世界存在在于未來。例如,基督徒對天堂、佛教徒對極樂世界的向往,以及共產(chǎn)黨人對“因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的追求,等等。
第四類,是唯我獨尊的假設(shè)。在中國,這種假設(shè)至少打一八四〇年以后被推翻得一塌糊涂。與此密切相關(guān)的是第五類,即向外看的假設(shè),在對某種外界事物一知半解乃至一竅不通的情況下,有意無意、張口閉口地鼓吹 “月亮是外面的圓”。
然而,看看遭受打著普世價值幌子的邪惡力量攻擊下的國家——像伊拉克、埃及、利比亞、蘇聯(lián)解體后的各國比如烏克蘭——怎么樣?
不妨也看看,民族自尊好不容易被前所未有地樹立起來又遭到前所未有地破壞之后,華夏大地上紅色激情歲月的記憶之于特色和諧時代的反思,怎么樣?
毫無疑問,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立場和感受去記憶歷史、表述現(xiàn)實,并都可能到找相應(yīng)的證據(jù),這樣說并不是歷史虛無主義。當年毛主席與黃炎培就歷史周期律的對話,依然而且更加沉重地考驗著如今這個時代。
最后一類對于美好世界的假設(shè),是一些所謂得道的大師們常說的:當下最好、活著就好。可是動物也活著,狗也活著,它們大概不會去思考世界美好或不美好的問題,不存在追求美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問題。
對于昆明3.01嚴重暴力恐怖事件中那些令人發(fā)指的喪心病狂者,還有那些因此死于非命的無辜受害者來說,當下的美好、活著的美好在哪里呢!?
要探尋美的答案,一方面基于對美的認識,另一方面則基于對一切不完美的認識。這些認識永遠不一定是正確的,甚至有時候可能連認識對象都不見得是完全真實的,所以我們才有理由永遠不放棄對美的追求與向往。
(2014年3月3日)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