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朝鮮接連召開黨代會和最高人民會議,推舉金正恩任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和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正式確認金正恩繼祖父金日成、父親金正日之后成為第三代最高領導人。這種“父傳子、家天下”的做法,無疑給那些攻擊社會主義制度的人留下口實,某些把社會主義視為封建制度變種的西方學者,似乎可以更加振振有詞了。
然而,且慢!是不是非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就不謀求“父子相傳”呢?請看作為東方民主政治典范的新加坡。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聯邦分離出來獨立建國,李光耀一直擔任總理直至1990年退居二線。為了不赤裸裸地把大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李顯龍,他安排了一個過渡人物——吳作棟,先由吳氏當一段總理,然后再傳給李顯龍。這種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做法,正是所謂民主政治的典型體現。尤其應該指出的是,李光耀為了確保兒子接棒,自己卸任總理后,竟然退而不休,在吳作棟任總理期間,長期以“內閣資政”的身份“垂簾聽政”。直到2004年,李顯龍如愿以償接任總理并坐穩交椅之后,這位“開國總理”才真正退休,安心養老。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偶然的個別現象。那么,再讓我們看看同樣實行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臺灣。1975年,老蔣“總統”辭世。當時,蔣經國以“行政院長”身份執掌朝政。許多人紛紛“勸進”,擁戴他繼位。然而,他沒有答應。而是讓嚴家淦當了三年“總統”。到1978年,小蔣“總統”才正式登基。中間多了一個“二傳手”,蔣氏父子便避開了“世襲”之名。這與新加坡的政治游戲何其相似乃爾!
憑心而論,除了金正恩上臺不久有待觀察而外,蔣經國、金正日和李顯龍都是干得很出色至少是很稱職的。這就說明,在某一特定歷史時期,偶爾出現政權世襲的現象,并不一定就是壞事,無論它是貼著社會主義的標簽,還是披著民主政治的外衣。只要產生的領導者能給人民帶來福祉,大可不必對產生模式強求一律。
說起來,給不同國家的管理方式貼上政治標簽,其實是多少有些勉強和生硬的。因為任何書本上的社會制度,一旦和實實在在的社會環境、人文背景相結合,大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扭曲和變形,從而因為存在不同的差異而各具形態。就以資本主義制度來說,既有美國式的總統制,又有德國式的內閣制,還有法國式的半總統制半內閣制,甚至還有保留了封建制度尾巴的英國式君主立憲制。在東方,新加坡是內閣制,臺灣地區是“總統”制。我們不妨比較一下,從新加坡李氏父子、臺灣蔣家父子權力傳承來看,它們從本質上是不是更接近社會主義制度的朝鮮?這個本質就是文化!因為這三個地域都深受東方文化尤其是漢儒文化的影響,除了選舉方式這種外在的花架子不同,骨子里是一脈相承的。
如果我們再考察一下國民黨領袖和朝鮮領導人在稱謂上的變遷,那就更有意思了。國民黨成立之初,孫中山任黨魁,名稱是“總理”。孫去世后,國民黨不設總理,尊奉孫中山為“永遠的總理”。后來,蔣介石任黨的領袖,名稱是“總裁”。老蔣去世后,蔣經國繼位黨的領導人,名稱改為“主席”。因為黨章規定,蔣介石是國民黨“永遠的總裁”。無獨有偶,1994年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去世,該國不再設國家主席,因為金日成是朝鮮“永遠的國家主席”。2011年,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去世,又被尊為“永遠的總書記”。黨的新領袖金正恩改稱“第一書記”。由此我們不能不驚嘆地域文化的神奇魔力,它能穿透一切不同政治制度的外殼而決定政治文明的本質!
塞繆爾•亨廷頓曾經指出,國際沖突歸根結底都是文明的沖突。放眼當今世界,各種文化尚欠融合甚至尖銳對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圖生硬地向不同的文化地域輸出或推行同一種政治管理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在源遠流長、根基深厚的文化內蘊力面前,外在的、人為設計的政治外殼無疑是蒼白無力的。要實現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必須開展廣泛的文化交流,達到各地域文明的高度融合。總而言之沒有文化的大同,就不可能實現政治的大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