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報告里,都有一道菜,名字叫做“十件民生實事”。在廣州市市長陳建華看來,這都是政府的“配菜”,而不是百姓的“點菜”。所以,錢花了不少,反響卻一般。(2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
“民生實事”是近年來地方政府的一個亮點。民生問題一大堆,但要解決起來,自然要一個一個來,分出輕重緩急,排個前后順序,有理有利有節,多年以來也確實引來一片叫好聲。一些地方的“民生實事”,真叫實打實,蓋座學校,建所醫院,修一條路,都能看的清清楚楚。一年到頭的時候,這些學校、醫院、道路完工沒有,進展如何,基本上都有個回頭看。每每竣工之日,都有捷報傳來,沒人不高興。
但是,就有明眼人看出,一些“民生實事”水分不小,要么是政府的日常工作,拿來成了“民生實事”;要么是領導一拍腦袋,就有了“民生實事”。這些“民生實事”的基本特征是,一來過于雞毛蒜皮,對于一級縣市區政府而言,小得沒了分量;二來過于務虛不實,這樣的“實事”說完成就完成,說沒完成就沒完成,年年有,日日有;三來過于宏大難做,別說一年,就是三年五年,也未必能夠完成,看著好看,做起來脖子長,到頭來不了了之的多,錢花了卻沒啥結果。
這樣的“明眼人”應該就是我們身邊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有人說,我們的政治說簡單也簡單,原因就是只要一級一級的代表委員素質過關,恪盡職守,不怕公開自己的議案提案,敢于參政議政,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真正成為老百姓的代言人,我們就會減去許許多多的后顧之憂。比如這“十件民生實事”,到底有多少斤兩,到底接沒接地氣,一年到頭,會不會贏得掌聲,要過的第一關,就是轄區內的代表委員們。其實他們就是很好的傳聲筒。
好的榜樣就是那些鳳毛麟角的“明星代表”“明星委員”。這些敢于負責的代表委員能夠扎扎實實調研,傾聽選民的呼聲,到最后拿出自己飽含心血的議案提案,往往能夠博得陣陣掌聲。他們與老百姓心連心零距離,從不人云亦云,不隨大流,拿出的數據是唯一的,提出的辦法是可行的,全國獨此一份。
接地氣的“十件民生實事”,是絕對不會雷同的,更談不上會應付蒙混過關。當然,這絕不是政府的“配菜”,而是代表委員們的“點菜”,完完全全是一個地方的“自選動作”。透過“十件民生實事”,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地方政府的執政水平。如果這些“民生實事”,只是挑一些常規工作出來,打扮打扮,或者本來就很虛,沒什么實際內容,非要提出來,不怕忽悠人,抑或說得熱鬧辦得冷清,到頭來誰也不負責,甚至打的是百姓需要的幌子,念的是部門利益的經,最終越辦越讓人生氣……那就等著老百姓的批評和不滿吧,到頭來,也就與中央精神漸行漸遠,最終被人民拋棄在歷史的垃圾堆里。
“民生實事”問題,是由廣州市的政協委員提出來的,我們應該點個贊。當他們發現一些民生實事存在“實事不實”“把政府應該做的常規工作,當做十件民生實事來做”的現象,就直言不諱,為其定性為“忽悠”“脫節”“沒接地氣”等。如果聯想到近日曝光的河北省邢臺市“經適房變大戶型,黨政機關團購一空”一事,看著那些“生米做成熟飯”的樓房,我們不知道當初這樣的經適房建設是不是“民生實事”?當這樣的“民生實事”搖身一變,成為權貴者們的盛宴,請問,又有多少“民生實事”不是出來“打醬油”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