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焱如印象:從靜穆的礦井進入喧囂的塵世
——門外談文十九題
馬望野
======================================
每逢新年春節,或前或后,我都會接到聶焱如的電話,問問近況,說說惦念。這樣優待在下的同志,他是自己過去接觸到的作者中很少有的一位。為什么會是這樣?我也說不很清楚。我們倆怎么交往的?我也說不清楚。只記得大約是上個世紀末,最后的十年期間,他開始不斷給我所在的《中流》月刊投稿。他認真的、工整的筆跡,一開始就引起我的注意,大多數寫詩的年輕人,很少這樣地用功寫字的。特別是他寫到的礦工的生活,又特別使我感到親切。因為我雖然是個退休老軍人,卻也算是個進過車間的新工人。在史無前例的歲月里,本尊在爐前和鐵水打過交道;重體力勞動的艱辛和自豪,體會也并不缺少。所以一讀到他自得其樂地描寫礦工,描寫巷道,描寫鍬鎬的文筆,便不禁很欣賞;那種諸多沒有干過重活的人所感覺不到的味道,相當地令我心醉。當然,也曾給他表示過自己的看重和支持。不過,對他強烈希望離開礦井向往去專業做一個詩人,我也給他潑了一點冷水。一是不愿意他脫離基層生活,那是他今后寫作可能獲得成功的堅實基礎啊!二來也指出當時的社會狀況,一個人靠寫詩并不能養活自己養活家庭。另外,我私下還思忖著,如果真成了專業作者,那么,職務的寫作任務不會稀少,而這種歌兒要是唱的多了,他個人原來的特色就很難保持好了,這對他未來的創作成就來說,也不一定就是好事。不過,這一點卻沒有也不敢對他明說。至于在下已經說出來的那些意思,他是否聽進去了,我并不知道。但是,他在《中流》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的詩歌征稿評選活動中,有一首題為《鎬聲唱起》的短詩,倒是入選了優秀作品集。因之,他很高興,我也很高興。下面就是他寫的那首詩:
+++++++++
鎬聲唱起
聶焱如
+++++++++
淳厚而樸實的民歌
是從男子漢手中孵化出來的
七彎八拐
在井巷中撲扇著歡樂的翅膀
男子漢腳下的黑色之河
泛起了層層閃光的喜欣
這民歌之曲的翅膀總有著
豐富的感情雄渾凝重
讓人聽起來卻是輕輕松松的
眼睛中沒半點沉郁的氣氛
民歌聲音
不停地流出一種精神
意志堅韌地
蘸著苦澀的汗水
把鎬尖磨得亮亮的
把礦井中的日子磨得亮亮的
這片默不作聲的土地
因此感到滿足
鎬聲唱起
純而又純的民歌
將季節唱得
沒有黑暗
沒有寒冷
(原載《每一滴水里都有你的影子》,中流編輯部編、華文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不過,這首詩發表之后,很遺憾的是,他和《中流》的聯系沒能再繼續下去,因為那個雜志在新世紀到來不久,就被強令叫停了。樹倒猢孫散,雖然其中并不缺少一時的弼馬溫和永久的孫行者,卻也無法避免命定的生活道路(或曰客觀的社會規律),我也就趁此空擋出國探親去了。料想不到的是,幾年后我回到北京,而且搬遷了住處,卻不知道他是如何打聽到我的所在,竟給我打來了電話。問我還記不記得他這個人?我一時還真想不起來。不過,當他一說起自己原來是個礦工,我馬上就記起了他的名字。知道他已經在某機構從事了文宣一類行當,有家有業,生活有著落,業余也還在寫點詩。我當然很高興。但是,卻很不好意思開口問他有什么作品發表了?因為我知道,像他那樣的從基層上來的普通勞動者,很難不盡力盡責地忙于勞作,忙于養家;而一個人如果沒有毅力和決心,業余是很難繼續有詩情,有詩作的。然而,出我意料的,今年他來電話問候時,卻對我說起,他很僥幸有一首詩,去年十月被《詩刊》選用了。這當然是一件大事,好事。我便急不可待地請他復印一份給我看看。于是,我就有了把它剪貼在下面的機會。請大家都看一看:
+++++++++++++++++++++++++++
日子與眼睛
聶焱如
刊《詩刊*網絡詩選》(2013/10)
選自聶焱如博客“聶焱如”
++++++++++++++++++++++++++++
早些時候
日子的心事很淡很淡
眼睛
朗朗的天空一般
長滿純凈
過了些年月
日子的心事
很咸很咸
結滿了不尋常的
沉重之果
眼睛
長出的全是
不明不白的
紅的顏色
黑的顏色
白的顏色
也不知
該醫治的
是日子
還是
眼睛
讀了這首詩,我不知道是為什么,眼淚竟然快要掉下來了似的。是我覺得他日常的生活過的艱澀,還是我看到了他腦海里思緒的困惑?“我不知/ 該醫治的/是日子/還是/眼睛”。啊!何其深沉,何其無奈!何其平常,何其尖銳!我們的遭遇難道就是這樣?我們的社會難道就是這樣?這仿佛也是本尊對自己的一個提問;或者這也很象是諸多黎民百姓黔首不斷在琢磨的心事。想到這里,我不禁要說,他還沒有脫離生活,他還是當年的那個普通勞動者。思想依然,情感依然,文筆依然,風韻依然。這是很難得的啊!國畫大師齊白石在他的杰作《三余圖》上題寫道:“詩者睡之余,畫著工之余,壽者劫之余”。我忽然聯想到聶焱如的《日子與眼睛》,是不是也是出于“睡之余”,“ 工之余”,特別是“ 劫之余”呢?可轉念一想,僅憑兩首短詩作代表,就馬上對一個業余詩人的創作,作出判斷或鑒定,是不是太匆忙了,太草率了?那個準確性是不是值得懷疑和推敲呢?也許我已經走在了一條危險或謬誤的道路上了。。。。。。
于是,我就有了到網上去搜索他的博客的念頭。我希望,搜索出來的內容,依然能夠證明他老兄還是小弟我想象中的礦工詩人聶焱如!然而,我已過八秩,年大體弱,沒有多少日子了,眼下打算要趕快了結的事情又很多。能不能很快去完成這個任務,那可就不一定了。因為昨天讀到他寄來剪報之后的深夜,剛一著手想去進行此事,就發現他的職務寫作大大地而又大大地多于非職務寫作,我必須去沙里淘金、撥草尋根才成。而那卻不是一天兩天或一周兩周甚至于一月兩月可以拿下來的,于是,只好請網友們耐心地等候,待我騰出功夫搜索以后再作精確論證和全面匯報吧!
(2014/01/1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