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生活》,在我的記憶里叫《支部生活》,從小學時代開始是這樣。不管名字怎么改,作為一級省委的黨刊,創刊60年了,不容易,真心祝賀。
接下來講點心得體會。因為句句講的都是實話,所以不一定每一句都是好聽的話。所以,那些只喜歡聽好聽的話、那些把正能量理解為單獨一種能量的人,就不用繼續讀下去了。
黨刊要堅持政治家辦刊,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堅持團結穩定鼓干勁、正面宣傳為主,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總之,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刊什么文、說什么話,都要堅定一個正確方向,這些都沒有問題。不過,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有些問題還是可以討論的。若要從我個人的閱讀經歷里,羅列出一個最沒有市場、最沒有讀者的讀物名單,《黨的生活》恐怕首當其沖。不信,停止跟每個基層黨組織攤派征訂任務試試,看看還有沒有市場。這很遺憾。
于是我要問:你講的話符合了黨的要求,卻基本沒人看,為什么?你壯大的所謂主流,在社會上連細流都不是,為什么?你營造的良好輿論氛圍,在社會上根本不成氛圍、不入氛圍,為什么?當前,黨刊實體形態和媒體形象嚴重不一致,這是事實。排除一些媒體的獵奇、造謠屬性,作為黨刊,是不是該反思自身有沒有真正適應了黨員群眾的口味?還是要“我自巋然不動”地認為,“你媒體是非主流,我才是主流,你必須向我靠攏”?或者要求黨員群眾,“我再不好看,你必須站我這邊;其他媒體再好看,你不能站過去”?
從組織原則上講,上述這樣認為、這樣要求也沒什么不對。對于目前《黨的生活》,我當然也想認真看啊,無奈大多數時候,我一拿起翻開,就很難認真看下去。鑒于或許這一現象僅僅是我自己的個案,我可能會承認錯誤,并請求省略原因剖析。如果非要剖析不可,那么《人民日報》、《半月談》、《黨課參考》、《黨建文匯》等等,這些都是黨報黨刊,自己對比,讀下來是什么感覺。
如果認為我好高騖遠、舍近求遠,那是你的事;如果認為我等身在基層就只配讀點《黨的生活》,身為屬地黨員就有義務讀點《黨的生活》,那你得讓他吸引我——怎么吸引,那還是你的事。可是,你萬萬莫要因為我對《黨的生活》不過敏,就給我扣上黨性有問題的帽子,我以一名年紀不大的老黨員名義向你保證,你扣不上。
不管黨刊未來發展趨勢是實體形態,還是走信息化,開拓市場首先是好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來自需求,而需求,來自吸引力。當然,用要求下的需求創造出來的市場,也有存在下去的理由。為了支撐這個理由,需要建立起真正的生命力。生命力就是要有血有肉、有深度有內涵,就是以海納百川的自信與實力,為不同聲音、不同意見、不同視角、不同思路提供表達的機會和平臺。
說到底,黨刊發展的生命線,在于走群眾路線。一些黨政系統的“內網”成了貶義詞,內部被火熱,外部一文不值;一些官微因為盲目跟風,成了僵尸官微,原因都是自以為是、脫離實際,貌似走群眾路線,結果違反了群眾路線。正面為主的意思就是說,也不要慣性地對一些看起來帶有負面性質的東西風聲鶴唳、諱疾忌醫。只要人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反動,你就不能輕易定性說“這樣風格不對、那樣角度不對,就我的對、有且僅有我的是正能量”。
只有把黨的語言與不同群眾的語言相互結合,把黨的表達方式與不同群眾的表達方式相互借鑒,把黨的導向與不同群體的訴求融為一體,才不至于鬧“你是要替黨發聲,還是要替群眾發聲”的笑話。
(2014.01.0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