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直截了當的就數“一次性”了。我在此轉述一個某省級電臺天天播放的廣告,純公益的,想來無妨——【女童:“媽媽,媽媽,給我一雙筷子。”媽媽:“寶貝,要筷子干嘛呀?”“我要去種筷子”。“啊?”“爸爸說,好多大樹都變成了一次性筷子,我把筷子種下去,一定能夠長成大樹。”(深沉的旁白男中音):“樹木能夠變成筷子,筷子能夠長成大樹嗎?****(某產品品牌,本人注)公益提醒:拒絕一次性筷子,還孩子們一片綠色!”】此廣告好極了,真該拍手稱道。一次性筷子看起來很小也很方便使用,但事關綠色環境大局,孩子們的未來。所以,很有必要宣傳保護林木的重要性。第三產業中的餐飲業當然是要發展的,然而,全國范圍內的一次性筷子的用量是一個天文數字,其確實對林木的保護起到了反作用。其次,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自然當作垃圾扔了,這令人好可惜又好心疼喲!如果進行二次利用,不是一種彌補?。康膩淼囊淮涡钥曜拥氖召徴吣兀吭俅?,就是一次性筷子的衛生要求是否合格的問題,病從口入呀,當我們在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時候,是該認真地思考思考了。人人皆有保護林木愛護綠色環境的天責啊。
其實有關“一次性”的并非只有筷子,如一次性尿不濕,一次性針筒,一次性紙巾,一次性飯菜盒,等等。如今諸多的一次性用品,讓我想起了如我一般年紀的人們的嬰兒時期,母親們使用的是多次性灰袋,就是用長方形的布袋裝滿草木灰,供嬰兒隨便地撒尿,濕了就用太陽曬干或者炭火烘干后再次使用。我說的當然是在我們這里。有朋友會質疑灰袋的衛生問題,但改革開放以前我們這里都是如此的,連像我這種半死半活的人兒都跨入花甲老齡了,而已經活過70、80的比比皆是,可見用灰袋吸尿是行之有效的簡單、節約之舉?,F在自然也早已與時俱進,拋棄了灰袋而用一次性尿不濕了。
說起一次性,我又想起了給右派平反后給予他們的一次性工資補發。都說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是那么的貧窮,在貧窮的地方有四人只有一條褲子的故事,哪補發給右派的巨額錢款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筆勾銷易,一次性發放巨額錢財難呵。在遭改革派痛恨的燒“大鍋飯”的“大鍋”被徹底砸碎之后,下崗的工人們也領到了一次性的所謂“工齡賣斷費”,幾萬元是不等的,這幾萬元等于徹徹底底地打發了工人們,以后的日子這么過下去,自己找市場去,而不要去找市長,找了也沒有用。我的長兄1950年進入上海某廠工作,現在只拿2000余元的退休費,可他在那個時代的月工資是130元,這合符情理嗎?(短文之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