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中國的社會管理

李旭輝 · 2013-10-1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建設是保障。加強社會建設,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工程,是新形勢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創新社會管理,在改善民生中加強社會建設,形成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社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我國目前正處于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才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一、社會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力

  (一)凈出口、消費和投資是經濟短期發展的“三駕馬車”

  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流出,俗稱為消費、投資、凈出口,是人們熟知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經濟發展到新的臺階或水平,國內的消費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消費能力大幅提升,如果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措施效應明顯,消費需求會持續增長,對經濟的短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但對于經濟周期波動影響較大的不是消費,而是投資。投資的增長不僅能夠帶動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產出率的提高,而且能夠創造新的需求即投資對社會總需求的乘數效應,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拉動經濟發展的還有凈出口,是出口和進口之間的差額,其變動是消費、投資、出口等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出口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回歸系數為正顯著,而且進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作用巨大。

  (二)資本投入、人力勞工、社會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列火車”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的總體建設,經濟現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樣化、管理社會化、生態文明化的發展要求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需要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積極吸收國際國內發展實踐經驗教訓的同時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求經濟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僅依賴于資本投入,而且人力勞工、社會建設也是其重要的支撐。在資本投入相對穩定或稀缺的條件下,科學把握社會建設,有效組織和管理人力資本與勞動工時,同樣會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社會進步。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基礎,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取決于國民素質的高低。在工業化中后期,隨著物質經濟規模擴張的減緩和第三產業比例的增加,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源積累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加強基本民生建設、社會安全建設和現代社會管理,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發展,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方面與著力點。

  (三)社會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力

  社會發展,主要是指社會事業發展和改善民生兩大方面。發展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既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又可以有效發揮社會事業承載政府公共服務、服務社會公眾等利益協調功能,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環境。[1] 社會建設對于彌補政府缺位和市場失靈、增進社會公平正義、奠定社會和諧的堅實基礎,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可以化解國際環境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化解社會轉型時期的矛盾、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處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

  二、我國的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

  社會建設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中國歷史上雖無社會建設之名,但是社會建設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周禮·地官·大司徒》提出了社會建設方案:“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2] 知民意,遂民情,順天時,盡地利,重農桑,輕賦稅,節民力,抑兼并,禁侈靡,正風俗,居者安其宅,生者樂其業,……。這些均是古代政論家的著述,雖然未能真正實現,但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理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價值。

  建黨以來,盡管社會建設這一概念提出的時間較晚,但有關社會建設的實踐也早已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局部的社會建設實踐,一是注重公平、縮小貧富差距,二是關心群眾疾苦、進行社會保障建設,三是重視文化教育、大力興辦學校,四是重視醫療衛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3] 建國后,中國的社會建設經歷了政治社會、效率社會、和諧社會三個發展階段,從“平均主義”,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再到“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

  建國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控制著社會的各個領域,一切由國家來管理,社會處于一種邊緣性地位。[4]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社會建設進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的基本方針,創立了關于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提出了統籌兼顧的思想。20 世紀50 年代,農村歷經土地改革、初級農業合作化、高級農業合作化,形成了相對集中統一的農村組織,同時城市禁煙、禁娼以及乞丐治理,而且基層社會單位化走向的過程中居民委員會創立。農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與城市居民委員是社會主義類型的基層群眾性組織,揭開了中國社會建設發展的新篇章。隨著“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中國的社會建設進入人民公社時期。人民公社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其特點一是大、二是公。人民公社期間,經濟社會沒有長足發展,但是由于人力勞工的充量,在統一的行政管理下取得了許多成績。在農村人民公社,農村教育、醫療、公益事業與福利得到了相應的保障,農業科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得到了發展,鄉鎮企業建立,民兵組織與國防建設扎實開展。城市人民公社,大辦街道工業、各種生活組織和服務性行業,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同時組織居民參加集體生產和文化活動,對城市的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城市人民公社建立時沒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生產組織,所以在公社出現問題迅速糾正、以至結束時,其消極效應較小。

  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了推進經濟發展,我國逐漸打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開始建立并逐漸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86年,國內首次提出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改革理念。在其之初,首要的是解決效率問題,把蛋糕做大,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公平問題就突顯出來了。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中國經濟的效率能量得到了空前巨大的釋放,但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包括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二元結構、三農等重大問題,此外還有社會保障問題、教育問題、公共安全問題、腐敗和法制問題、社會價值問題等,其中貧富懸殊、腐敗盛行、道德滑坡尤為突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在改革開放初期對于扭轉人們的思想觀念、徹底走出平均主義的誤區以便重新發揮效率的決定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推動當時經濟社會進步實踐意義很大。

  隨著改革的縱深發展,我國處于了社會轉型期,經濟所有制、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一些社會矛盾也特別突出,集中表現在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因此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維護社會公平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是當前一個全局性的問題和一項長期性的任務,不僅要運用經濟的手段,而且要運用政治、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進行社會綜合治理。從根本上消除社會不公平、維護社會公平,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問題是和諧社會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最根本的著力點。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相統一,著力解決好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突出的民生問題,堅持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的奮斗目標,維護社會的持續穩定,實現社會的整體和諧。

  三、社會管理的經濟學分析

  (一)社會管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與貢獻

  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和條件。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保證;社會建設是經濟建設的重要目的,也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必須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相協調。如果社會建設滯后,各方面社會矛盾必然增多,經濟建設的制約因素也就會增多;而且經濟建設如果不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歸宿,也就會失去動力和支撐。[5]如果社會焦慮不斷加重、社會問題迅速增多、社會整合程度不斷降低,那么經濟社會的發展將是低質殘缺。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以前的過分強調經濟建設過程中出現了貧富差距過大、失業率顯著上升、貧困人口增加等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現在的發展中利益群體訴求多元,民生問題日益凸顯。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重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包括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可以說,社會建設與管理,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對“經濟發展成果全民共享”這一執政理念的踐行。

  (二)社會管理是政治改革的基礎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呈現出了加速變遷的趨勢,前所未有的新情況與新問題不斷涌現,突出表現為經濟風險加大、社會問題增多、防范社會風險的難度加大。與此同時,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腐敗問題、潛規則問題、兩極分化問題、勞動就業問題、“三農”問題以及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等亟待解決。當前諸多的問題,僅靠經濟增長和經濟體制改革無法解決,需將改革的重心轉向社會政治領域,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任重而道遠。中國的變革與發展必須要進入以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中國目前社會的特點是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結構多元化、社會關系復雜化,而且社會結構與經濟結構失衡。目前,中國的社會管理需與政治改革共同推進。社會管理是政治改革的基礎,政治改革是社會管理的保障。社會利益的分化和貧富差別的增大已使得社會利益的沖突難以簡單調和,加之新階層廣泛的政治參與要求,中國政治的穩定性面臨新的挑戰。所以,社會管理的諸多問題要置于整個社會政策和社會改革的構架中解決。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運用必要的手段調節社會矛盾、緩和社會沖突,協調社會發展同社會穩定之間的關系,對于政治建設具有基礎性意義。如果沒有社會建設富有成效的推進,不僅經濟改革的成果將得而復失,政治體制改革也將無法進行。[6]政治變革必須固化社會管理中積極、進步、文明的有價值的成果,這樣政治變革也才能與社會管理形成良性循環與互動,才能讓中國的政治變革走上健康與文明的軌道。[7]

  (三)社會管理與資本投入、人力勞工的相互支撐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但與之不相協調的是生態環境過度耗費和社會公平問題。經濟發展同社會和諧之間是存在一定內在張力的,當前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和范圍內需要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在建國初期,以人民群眾為本,尤其是以廣大工農群眾為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動力源泉,集中資本投入建設大農業、大工業、大科技、大國防,取得了偉大的經濟發展成就。通過社會建設,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人民的集體力量,有效把群眾的經濟剩余順利轉化生產性投資,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財政的投資能力,實現了社會管理與資本投入、人力勞工有機結合。特別是農村基層三級政權的建設使得動員活勞動投入的能力也最大化了,其主要源于較低成本、高執行力的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在合作化之后,組織起來的農村勞動力除了增加對于土地的投入,還在農閑季節進行農田水利建設。此外,有組織的勞動力還能夠方便地與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對接,在1958~1959年兩年,以勞動力投入為主修筑了25萬公里的公路(1978年總公路里程為89萬公里)。[8]當前,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資本投入與人力勞工,社會建設更是其重要的支撐。例如,人力資本與崗位需求的科學配置,不僅僅是要通過市場機制調節,更要是社會管理的精細化服務。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本投入會帶來繁榮,但市場經濟的運行帶有盲目性和波動性,導致人們收入差別擴大,難以完全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就必須要強調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通過調整利益關系、回應社會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使社會能夠形成更為良好的秩序,產生更為理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社會管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社會建設,是依社會環境的需要與人民的愿望而從事的各種建設。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方面全面審視社會建設,其基本內容為培育有利于社會關系和諧的社會結構和公平正義的制度;培育發展社會組織以增強社會力量的發展和社會活力;切實推進教育、就業、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管理等重點民生領域建設。[9]社會管理是社會建設的拓延,更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管理,要有效緩沖市場經濟的交易性與對抗性,調和經濟發展中的矛盾與問題,并為經濟發展注入正能量,使其經濟效益擴大化,同時增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之間的協調性。社會管理的重點是保障民生。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才能夠發揮人民首創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社會管理的核心是公平正義。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管理的方法是統籌兼顧。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地區發展,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才能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五)社會管理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列火車”之一

  社會管理古來有之,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不同的國家,社會管理方式、內容、主體不盡相同。隨著生產方式發生變化,社會管理模式在不斷創新。一個國家只有創新社會管理體制、破解社會發展難題,才能夠不斷的發展與進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僅要依存于經濟管理、文化管理、環境生態管理,更要依托于社會管理。在新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治理模式正逐步展開,國家的社會管理要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前的社會建設滯后,導致社會矛盾加大,經濟建設的制約因素增多,如果現在不能夠社會管理創新,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會失去動力。社會管理包括社會行為管理、社會關系管理、社會問題管理和社會風險管理等,現階段中國社會管理的重點是規范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風險,特別是要通過政府的公共政策、福利政策,以及政府的社會政策等介入來消除貧困、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公平與公正。在經濟發展中,通過社會管理調整利益格局、優化社會結構、引導思想觀念,并且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協調好效益與平等間的矛盾,實現社會的全面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展望

  (一)我國社會管理的創新與改革

  社會管理是新時代的大課題,而且其挑戰性、緊迫性日益凸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不能夠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救火式辦法來解決,也不能只用經濟的理論和方法來應對,要努力做好社會管理的創新與改革。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包攬社會事務,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人民生活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社會建設相應滯后。中國社會結構落后經濟結構15年(陸學藝,2010),當前的整個社會體制還沒有能夠完全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根本改變過來。社會建設的推進、社會管理的創新,需要現行社會體制的大改革。改革的成功,在于體制的完善,更在于利益的合理整合。社會管理的創新與改革的阻力巨大,任務艱難,需要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平穩推行。

  社會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盤考慮、多方共進。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解決好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10]群眾的滿意度、人民的幸福感源于社會的公平正義。社會管理的創新與改革,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社會管理的創新與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公平分配、保障民生。在社會經濟分配中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同時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11]”“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12]”其次是化解矛盾、應對風險。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統籌兼顧各方面群眾的利益。最后是保持穩定、促進和諧。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做好社會管理工作,讓社會服務更加完善,社會管理更加科學,社會環境更加文明,社會關系更加和諧。

  (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展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實現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總體躍升。現在,我國國民經濟正由出口導向、制造業為主和粗放投資的增長模式向內需消費為主、服務業份額上升和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模式轉化,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平穩較快增長轉變。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入關鍵時期,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經濟的發展,乃至社會的進步,都需要繼續通過改革開放為我們提供動力來源。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贏空間,才能夠破除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領域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不能回避,社會政策出臺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和可持續性,房地產上的過度投機降低了經濟增長質量,收入差距過大限制了消費擴張和內需擴大,國內制造業大而不強,結構調整困難。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經濟全球化、建設城市化、人口老齡化、社會信息化,其挑戰與機遇并存,緊迫性與艱巨性增大,任重而路遙。

  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通過切實深化改革、著力推進開放,不斷推出改革新舉措,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科學把握社會建設,強化創新社會管理,依托資本投入發展經濟,服務人力勞工統籌就業,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共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堅持經濟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發揮社會管理的聚力作用,著力激發人力資本與勞動工時的新活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總量、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已顯著提高。依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我們提出了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并且再用30年時間(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全面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整個21世紀一步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的“中國夢”:經濟騰飛、生活富裕、環境提升、社會公平、文化繁榮、富國強兵、主權完整、世界和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目標體系是實現中國夢的戰略新格局。重視頂層設計、分享改革成果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引擎。深入研究和推進改革頂層設計,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矛盾中抓住主要的、重大的矛盾,尤其是復雜的深層體制性矛盾,通過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意義十分重大。在最高層次上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尋求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解決之道,提出系列的新戰略、新思路、新舉措,將綱舉目張,為解決各種問題鋪平道路。

  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將面臨深刻的變革,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的轉變會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統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劉文海.社會建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0-09/19/c_12584793.htm'2010-09-19/2003-03-01

  [2]王貞.中國社會建設研究回顧與反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4):28-34.

  [3]張祝平.中國共產黨社會建設思想的歷史考察與前瞻[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

  [4]莫光輝,祝慧.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的路徑[J].中國國情國力,2011,(6):28-31

  [5]本報評論員. 著力改善民生加快推進社會建設[N]. 新華日報,2007-11-11(1)

  [6]吳忠民.社會組織充分成長政治體制改革才增確定性[EB/OL].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20316/5756217.shtml,2012-03-16/2003-03-01

  [7]鄭永年.中國的社會管理與社會改革[EB/OL].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66&articleId=29197,2011-09-09/2003-03-01

  [8]田力為.毛澤東時代的資本與勞動:大集體大自由[EB/OL].

  http://www.rmlt.com.cn/News/201302/201302221001051111_1.html,2013-02-22/2003-03-01

  [9]韓丹,程彥武.社會建設的現實意義與基本內容[J].長白學刊,2011(06):129-133.

  [10]李抒望.淺議當前我國社會管理創新[N].中國青年報,2012-02-20 (02)

  [1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1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匠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