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汪事” 并不“如煙”
一
一位以《往事并不如煙》而紅的作者,津津樂道于那個歲月的往事,似乎讓讀者感到民國那時的小資,活得是多么的聲色和滋潤啊。
其后,在《四手聯彈》一書中,又以一篇“衛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 ”這樣的短文,震人耳目。作者睹詩傷情,讀史懷人,從一大才子的悲憫情懷,赫赫前事,窺見當年蒙冤含垢的“汪逆”,居然是辛亥功臣、詩壇才子、民國總統、潛伏多年的愛國志士啊。于是,義不容辭,案豈可冤,堂堂正正的亮出了:“出于‘曲線救國’的政治路線與‘主和’思想,在民族危亡時刻,汪精衛希望能保全淪陷區一部份民眾和土地,他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了。”如此這般的表白。
在章詒和氏的筆下,往事鋪陳得如此悲壯,汪先生在九泉之下,必然有慶幸于后人的仗義執言啊。
二
呵呵,吾等草民,不懂得“曲線救國”的深刻含義,就如同體會不到“養鳥”之策是何等精貴一般的。我們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再次穿越舊史,追尋著汪大貴人在那“特殊”歲月的行跡,深刻地體會其如何的救民于水火,獻身于經國大業滔滔巨瀾中的良苦用心吧。
……
“盧溝橋事變”后,國之態勢急轉直下,“低調俱樂部”更加低調。
身歷國民政府副總裁一任,有鑒于蔣總裁窮兵黷武,雞蛋碰石頭,致使民族災難日重,國土日見淪陷;為了達成“第一為善鄰友好”,“第二為共同防共”,“第三為經濟提攜”,“奠定兩國永久和平之基礎,此為吾人對于東亞幸福應有之努力”之和平訴求,讓大愛布滿人間,值此艱難困苦歲月,真正的義士必然彰顯其真底色來也。
三
于是汪大人在民族危亡時刻,戒急用忍,忍辱負重,不獨不統,放棄大后方之安逸,“寧受誤解,不要危機”,毅然成立戰時南京政府,奔勞于友邦誤解的苦口婆心之間,挽民眾于水火之中,以一系列的修補工程,加大慰安行動之力度,有效的阻止友邦的誤判,避免了“南京事件”的再度發生;
于是成功地策反了數十萬黨國大軍,在動蕩的特殊年代里,不爭不斗,達成了“汪偽”與“國民政府”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好局面,履行了“和則共贏,斗則兩傷”的基本原則,開創了戰時寧渝兩區難得的和平局面。
于是重用勞模丁默村、李世群們,組建了聞名中外的上海極司非爾路七十六號之“特工總部”,特事特辦,夜以繼日,克盡厥職,使成之為中日合作的典范;
于是創辦了“清鄉”委員會,深入基層,走村過店,協助“友邦”,推行了一系列聯合的反恐、“掃蕩”運動,封鎖江南新四軍之異動,一個負責任的委員會,成功的維護寧滬地區的穩定局勢;
于是在經濟上,流民返鄉,廣種博收,增值稅餉,援助皇軍;并在上海實行儲藏物資的全面登記,對棉紗棉布紡織品進行專買專賣于友邦,發展出口型經營,強化了“國際間”的貿易往來;
于是在文化教育上,積極強化與日親善的國際“理念”,外語(日語)學習從娃娃抓起,廣泛地推動了一場“新國民運動”,從思想上、教育上乃至文化認同感上,一步到位地與先進國家接洽。
于是在外交上,積極結交滿洲國、德王蒙疆聯合自治、華北自治等等友邦扶持的區域性政府,迅速拓展了合作伙伴的邦交關系,走共榮共發的諧條之路。
……
盡管汪大人連中黑槍、仍然鞠躬盡瘁,帶傷堅持,積勞成疾,最后不幸的栽倒在了工作崗位上,這是一種怎樣的大愛精神捏?愛心人士又怎能讓這如煙般的往事浮云而去捏?
四
在“柿油黨”們高舉普世價值之大旗,發揚國際之準則,與先進國家共榮共進退,翻案連連的今日,恰逢時機大佳,不怕說錯,就怕拍錯,連蔡京、秦檜、西門慶、周扒皮們都“變現”而熱賣,況革命之元勛乎?
是故,秦檜之流豈可與汪大先生相比?想當年秦某人迫害岳飛,賣國求榮,殘害忠良,雙手沾滿了鮮血,導致宋王朝衰歇覆沒;而我汪先生,寧污名節,不傷國體,犧牲一人,綏靖淪陷(區),虎口奪食,使江南大片國土生機一片啊,先生之用意如此之真誠、境界如此之高尚、個人之犧牲如此之重大,區區秦檜們豈可同日而語?
真是穿越歷史,悠悠“汪事”,并不“如煙”啊……
2012.3.5~6
注:
本文得益于郭松民先生的“《金陵十三釵》的“民國范兒”一文,在此致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