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相識較為長久的官場網友不止一次向我抱怨:“官場無情,難容才干之士,領導只喜歡拍馬之輩”,言之戚戚,時有英雄落寞之感。因與此友相識有久,私下常為交流,知其性格較為孤僻,有些文人的清高,不善與人交道,做為朋友,有不足也與他直面指出,他知我意,也并不計較我的言語直率,只說“知是知道,只是難改”。當然,該友雖不見心胸極為寬廣、肚里有撐船之雅量,卻也是豁達之輩,工作之外,難免有些牢騷,公事與個人情緒能清晰且有條紋的予以劃分清爽,絕無拖泥帶水的做作。
此友業余時間的感慨,頗為符合時下流行觀點“庸人能做官,做官皆庸人,緣故無他,只是如此才能顯得領導英明神武,能放心大膽交權?!睂τ诖苏擖c,雖不敢有所茍同,但實話說,對于此友及其所代表的那股思想潮流,也難有底氣反駁,蓋因時事差強人意,無法也無能找出有理有據的事實。記得早些年,有首來自港臺地區的歌曾薈萃大江南北,其中有個詞語給人印象深刻:“三分靠天定,七分靠打拼”,在其時,條件相對今日是不可同日而語,物質的、生活的等等皆如是,但既是如此慘淡,我們那代及我們的上一輩,皆能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皆能相信才干創造輝煌,“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激勵過一代人,那時學校的老師、社會的氛圍也是如是的鼓勵著年輕一代,我們及我們的上一輩,很難相信“蛇鼠之說”。當時,普遍的現象是每個家庭生活清苦,但每個孩子都能站在相對公平的人生起跑線上,能保持著童真,能保持著自尊;那個時代成長的孩子見證了鄰里和睦,并能知曉人情?! ?/p>
回憶美好是個愉快了的事兒,但當美好的回憶觸及了現實,卻又讓人患得患失,心中不免沉痛。社會的傳統,歷來有喜好排名次的習慣,我的印象中,初中就開始分好班、差班,但好的、差的班級界限又非一成不變,肯努力、有才干即使家境一潰如斯的同學,也 能獲得 老師的鮮花、同學的掌聲、社會的尊敬和鼓勵,這種自發的榮譽與家庭的出身無關,與權勢無關。但今天的社會,似乎卻有個什么都需拜托了氛圍,此種平等意識似乎已是全無蹤影。
時間分秒前進,人的思維卻是跨步騰躍,時代進步到今天,就衣食住行基本屬性已是不可同日而語,但固有的自尊自愛卻是一去而不復返。今天的社會,似乎是智慧、才干并不足以改變人的命運,數字量化了的社會思維也改變了人們對智慧、才干的普遍認同,社會整體浮躁,似乎自上而下的社會氛圍僅圍繞著權勢與富貴。才干之士未必有所作為,平庸之輩卻是大行其道、興風作浪。于是,官場、學校、社會無利不起早,作假似乎是司空見怪不足為奇的時髦事。
前些日子,讀了一篇文章,該作者是位較為有名氣的自由派人士,其中的一個剝析左右歷代朝廷興衰的官場文化觀點,令人印象深刻,現摘錄如下,僅供有興趣的看客思考,“中國社會,龐大的封閉了的文官制度,只能產生“逆選”選官文化,即只能選庸官”,他對這個“龐大的封閉了的制度”如是解釋,即官場的近親繁殖文化。對比社會時刻或已發生或發生或正在進行了全方位的變化,即使逃脫官場之外,似乎也無力或無能對此有反駁的理由和事實,
題目選取庸人能做官,源于實話難中聽之喻,也與媳婦總是別家好有異曲同工之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